投资于人:促进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根本途径_个人投资论文

投资于人:促进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根本途径_个人投资论文

投资于人:促进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根本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于人论文,路径论文,促进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3-0109-06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1]“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2]人是社会的主体和根本,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正是从这个最根本的角度讲,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依赖于人的发展。投资于人,不断提高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坚持把投资于人作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实际上就是要自觉地同各种形形色色的“以物为本”的视角和路径进行彻底决裂,从而自觉地把发展归结为“以人为本”的本来面貌和本质特征上。在今天,如果人们越能自觉地认识到这一路径,就越能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定不移地牢固树立和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

一、投资于人的极端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人和人的发展,强调提高和发展人的能力是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每个人都不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4]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不但依赖于人的能力的发展,而且从根本上也就是人的能力、人的本性的不断发展。“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5]“人们的社会活动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6]财富的尺度是“社会个人的发展”[7]。投资于人,促进人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促进人的发展,发挥全体人民在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十分重视人的重要性,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8]“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0]江泽民指出:“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充分发挥人的能力打开了广阔前景。”“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把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11]“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12]胡锦涛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1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14]。投资于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根本路径。离开人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15]制度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制度又要通过人起作用。简单地照抄照搬外国的制度,而不去推进人的现代化,其结果往往只能是失败和沮丧。“痛切的教训使一些人开始体会和领悟到,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16]

投资于人具有广泛而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在国际上已成为基本的共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是国际上最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人之一。他认为,“人类的未来不是由空间、能量和耕地事先决定的,它将由人类智力的发展来决定。”[1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等人提出,“在一切资本中,只有对人自身的投资才是最有价值的资本。”“普通收入者的主要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18]在对人的投资中,健康投资和教育投资又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投资于健康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加强对人的健康投资,有利于延长人的寿命,降低婴幼儿死亡率等等。这些都是提高人口素质,强化人力资本的基本措施。舒尔茨认为,“寿命的延长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普遍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寿命的延长使人们获得了满足。”寿命的延长不但有助于人们对自己进行更多的教育,促进未来收入的增长,而且有助于促进他们对孩子进行更多的投资,促进社会未来的发展;而健康资本和其他形式人力资本的增加往往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19]。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福格尔研究发现,“过去两百年间,大约30%左右的英国增长率应归功于总体劳动营养条件的改善。”[20]

投资于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则更为根本、更为突出。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意义重大,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甚至是惟一方法。“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教育比此前的旧社会的教育更为重要。在这种新社会中,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1]教育是对人进行社会化的系统过程,是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促进人在社会中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的东西外,他什么也不是。”[22]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由于知识爆炸和技能更新速度很快(据估算,技能以每年11%-17%的速率贬值)[23],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概括来说,教育的作用是极其广泛而强大的,既有个人收益,又有社会收益。就教育的个人收益来看,又分货币性收益和非货币性收益。对于个人而言,教育的货币性收益主要是指教育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提高其劳动生产力,从而提高其个人的收入;教育的非货币性收益主要是指教育促进人的阅读能力、社交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其他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能力和道德水准的提升和改善。这些方面的能力提升往往不能在个人的货币收入上反映出来,但却实实在在地使人受益,增加了受教育者的满足程度或效用水平。教育的社会收益,也分货币性收益和非货币性收益。教育的货币性社会收益,不但包括个人教育对于其他人具有外部带动和示范作用,可以促进其他人分享个人受教育后技术改进、技能提高带来的社会好处,促进其他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促进收入的增长,而且更主要表现在教育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教育的非货币性社会收益,包括个人教育对其他人产生的非货币性的外部效应,如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有利于其子女能力的提高,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会使很多病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是教育会给社会的发展、政治的进步等带来广泛的收益,教育可以促进生育率的下降,可以促进民主等。如当国民通过良好的教育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后,将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增进人们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度,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减少犯罪,增强民众的责任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等,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24]。单就经济效益来看,教育的作用也极端重要。例如,1929-1957年中,由教育及知识增长对美国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的贡献比率高达78%[25]。从教育的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来看,据有关专家对1958-1978年世界44个国家的教育收益率的研究估算,发现初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一般高于中等、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而教育的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大体普遍在10%及以上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国家的教育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都分别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教育收益率[26]。特别要强调的是,加强对社会底层普通大众的教育意义特别重大。因为如果忽视对他们的教育,不但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往往因此丧失了培养出像牛顿、达尔文、莎士比亚、贝多芬等杰出人才的机会,不利于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27]。

二、切实加强我国投资于人的工作

(一)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重视加强对人的健康安全投资。“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28]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加强了对人的健康投资,特别是建立了遍及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各种传统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消灭,婴幼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国民的寿命显著提高。据统计,1949年到200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0岁增加到73.0岁,比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5.4岁高7.6岁[29]。婴儿死亡率2004年下降到26‰,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4‰);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31‰,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9‰)[30]。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人民健康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还有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当前,我国人民的健康不安全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表现为重叠的、多维的健康不安全现象,不少人生活在不具备卫生条件的环境中,或享受不到基本的医疗服务;二是健康不安全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少地区、职业、年龄的人群之中,有的问题甚至相当突出;三是涉及人口规模大,中国人口多,即使某一类健康不安全的比例很低,但其绝对数却相当大;四是造成很大的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精神心理损失;五是人口健康与经济发展形成“发展悖论”;六是艾滋病的滋生蔓延,现实危害已经显现,潜在危害则可能相当严重。据统计1995-2004年,全国城乡居民患病累计高达五十亿人次,近一半人未能就诊。性病人群规模大,确诊者约有1.6亿。城乡居民未获得社会医疗保障者比例超过80%。仍有14%的农村孕产妇没有进行产前检查、未建计划免疫卡的儿童估计约两百万。各种不健康人群规模巨大:我国是世界上吸烟人群最多的国家,也是饮酒消费大国,全国有两到三亿人口没有安全水饮用,还有各类残疾人约六千万。健康不安全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仅2003年就高达八千多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7%左右[31]。生命不安全,使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本遭受严重损失。不但如此,我国还面临严重的事故安全形势。据统计,2007年全国事故总量50万起,平均每天1387起,因事故死亡平均一天有278人;2007年发生重特大事故86起,平均4.2天就发生一起。生产亿元GDP死亡率是先进国家的10倍,工矿商贸10万人事故死亡率是先进国家的2倍多,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3倍,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世界平均的5倍多[32]。每年数以十万计的人在事故中死亡,不但造成了严重人力资源损失,而且也给死者家属和亲友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把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加强对人的健康和安全投资,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应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贯彻“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大力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使全国人民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实现“病有所医”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要高度重视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这是事关国民健康和国家发展的特大卫生事件,必须采取特事特办的方法,全面加强摸底调查,加大经费投入,强化预防工作。要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工作,增强人民的安全防护意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领域腐败现象的查处打击力度,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此外,我国现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刑事犯罪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立案的刑事案件都在四百多万起,刑事犯罪案件造成的人员死亡数年均近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00亿元[33]。鉴于此,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对人的生命安全的投资,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防范投资,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二)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重视加强对人的教育投资。我国要推进社会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加强对人的教育投资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教育投资(私人)回报率的通常计算方法,1997年中国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只有7%,而美国和其他大多数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为15%-20%。但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并不是自由的,受教育的劳动力所得工资只是他们边际生产力的很少一部分,因而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大大低估了中国教育的真实投资回报率。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同期中国教育投资的真实(私人)回报率可高达30%-40%。不但如此,中国教育的社会回报率大大高于私人的回报率[3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持续的高速增长,其中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达到45%[35]。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2006年,我国成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以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2%,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500万人;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总的看,我国的教育事业仍不发达,教育投资仍然相当欠缺,特别是政府公共开支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较低,直到2004年中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仍只有2.79%,明显低于4.4%的世界平均水平,只有高收入国家比例的一半。此外,我国教育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别太大,劳动力市场开放和流动程度仍然不够,都制约了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还尤需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人的教育投资工作。(1)要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争在近几年使国家的公共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占GDP的4.4%)。这个问题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以重视。应该哪怕少上些经济建设项目,也要挤出钱来加大教育投资。这是事关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和战略举措,应该下决心加大教育投入,尽快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制定有关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向教育领域或捐赠教育事业。要逐步打破长期以来国家和国有单位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的行政垄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受教育者、家庭投资人力资本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私人与社会的教育培训投资来源与比例。在我国这样一个家庭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家庭消费中用于子女教育费用比例较高的国度,也很容易吸引民间资金来发展教育。只要打破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垄断格局,鼓励各种形式的教育投资竞争,就会吸引大量私人投资和社会投资。(3)要统筹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扶持和师资扶持力度,同时高度重视加强对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不断提高其文化水平,促进其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4)要进一步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实行完全免费义务教育,真正使每一名适龄人员特别是农村学生都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特别要强化对女性适龄人员的义务教育,减少辍学率。(5)要加大对贫困学生(包括高中生和大学生、研究生)的帮扶力度,通过贷款、奖学金以及提供部分助学金等各种方式帮助其完成学业。要通过国家资助、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建立大面积的奖学金,帮助和鼓励贫困学生发奋学习,完成学业,促进其成才。(6)要加大对年轻人的教育投资力度,牢固树立向年轻人投资就是向国家的未来投资的战略思想,努力创建一个“普遍提供、全面提供、公平提供、及早提供”的青年教育投资环境,着力营造和强化全社会青年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勇于竞争和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加强各种形式正规学校教育和灵活多样的在职培训,坚持不懈地继续发展高等教育,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注重发展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年轻人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推动建设一支不断壮大的高素质国民队伍。在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需调整补贴结构和减少对高等教育占总经费补贴比例,补贴对象应区别对待,对那些具有竞争性、私人收益率高的方面适当减少补贴,尽可能利用市场机制;对那些具有非竞争性、社会收益高、外部性强的方面予以补贴,如国家应对高校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互联网、基本教学辅助设施)予以投资补贴,允许民办高等学校申请与竞争这些政府补贴,同时也应鼓励各类学校将这些设施向社会开放,以扩大其规模效益和提高使用效率,并采取低付费制,以补偿基本的运行成本。国家应对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予以必要的财政援助,减少对东部发达地区补贴的比例,应该实行以地方投资为主,鼓励这些学校为地方发展服务。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地区间的相对均衡配置,鼓励与支持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合作、各类资源共享,以提高他们在不同专业教师、培养人才、科研合作等方面的互补性。(7)要抓小抓早,加强对儿童的教育投资,强化幼师队伍建设,规范幼儿园教育,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和健康茁壮成长。(8)坚持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特别是笔试制度),充分发挥这个“硬指标”在公平选拔人才中的基石作用。在我国这样一个习俗和人情较浓的社会中,没有考试的硬指标,单靠推荐和平时成绩的选拔是很难做到公平的,任何主张取消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做法都是十分有害的。我们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在今天高呼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千万不要因此因噎废食从而否定和取消考试。同时,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完善,完善试题命题内容和形式,适当考虑平时成绩和面试成绩,以利于更好地发现和选拔人才。(9)改善教育方式方法,加强通才教育、创造教育、道德教育、科技教育等现代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的所有能力得到完美的发展。”[36]教育不但要着眼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高,而且更要着眼于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人在自由中不断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具有广泛的收益,而且获利期很长,“这种获利的长期性成为主张‘灵活教育’或‘通才教育’经济上的理由。”“从长期来看,受过教育的劳动者,在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期,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通才教育’使他们具有较强的优势去获取大部分的利益。”[37]教育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才能有助于培养出人们的自由创造精神。只有创造出“自由气氛时,教育才能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教育,才能变成一种顽强的探索和科学的研究,而不是大量很快就会过时或被遗忘的事实的简单积累。只有这时,学生才能真正处于生命的过程之中,才能过一种绚丽多彩、变化万千的生活。”[38]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目的是实践性的教育,即“那种把人塑造成生活中的自由行动者的教育。”“这是一种导向人格性的教育,是自由行动者的教育,这样的自由行动者能够自立,并构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又意识到其自身的内在价值。”[39]通过教育获得在社会中自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但成为有知识的人、有技能的人,而且更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增强在尊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良好地运用自由的能力,从而增强各个人依靠自身努力自由创造有益于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的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在教育中获得知识、学得技能是极其重要的,但获得知识和学得技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是为了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地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文化财富,不断地增进人的实质自由,朝着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想境界努力。因此,通过教育全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人们自由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就更为重要。加强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水平,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孔子强调“君子怀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孔子看来,“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学而知之”、“不知礼,无以立也”[40]。这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加强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要性。西方也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人达到至善,培养理性,以理性节制情欲;忽视教育,不但个人难以发展,而且国家政制也必将毁损[41]。有的学者甚至强调“惟有德行,明确的德行,才是教育难以达成但又有价值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余的一切考虑和成就都应该给它让道,让它先行。”“德行进步得越快,其他一切方面的成就也就越容易获得。”[42]我们今天讲德育为先,就是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并切实改善德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得到心灵的教育启迪,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追求至善、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坚韧果敢、明智理性的现代公民。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在继续加强对受教育者进行科技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更加着力培养人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人们自主探索未知科技领域真理的求知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科技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善于借鉴国内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大学及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方式方法,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修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现代人格的高素质人才。(10)要推动建立有助于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的社会制度环境,特别是人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包括改革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并鼓励劳动力自由流动,鼓励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向高劳动生产部门转移;打破阻碍各类人员和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人事档案制度,建立集身份、安全、人事、社会保障、保险、银行、证券、住宿、医疗、求学、出行、商业消费、职业活动等等各方面重要信息的、终生唯一的社会安全身份信息档案制度,并逐步全部输入计算机实现电子化管理(可以考虑对现行的身份证进行改造从而实现这些功能);进一步鼓励人才和劳动力国际间交流,大力培养和利用国内国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总之,加强对人的教育投资,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和我国社会全面发展、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必须从战略全局特别是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远战略的高度出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对人的教育投资力度,全面加强和不断改进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我国从人口数量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化进程,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收稿日期:2009-03-13

标签:;  ;  ;  

投资于人:促进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根本途径_个人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