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俄罗斯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心理学论文,现状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0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政治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心理学发展如何?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现有资料,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 继承了苏联心理学的宝贵遗产
苏联心理学是世界心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心理学始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学研究的指导作用,阐述基本理论的哲学化倾向,课题开发的实用性和尖端性[1]。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伴随社会的变革,俄罗斯心理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术空气较为自由,允许对心理学中原来的方法论和理论原则、范畴、概念重新考虑、修正和批评。但总的来看,俄罗斯心理学在许多方面仍然保持着苏联心理学的传统。例如,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基本上还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哲学基础。近年来,俄罗斯心理学界曾举行过专门讨论马克思主义在心理学中的意义的“圆桌”会议。当然,今天俄罗斯心理学不再像过去苏联心理学那样对马列主义理论进行片面的乃至教条主义的理解,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把心理学的研究仅仅变为对马列经典作家言论的诠释,而是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
苏联心理学经过几代心理学家的努力,最终确定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原则,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心理学派。这些都被俄罗斯心理学视为本国心理学优秀成果而倍受重视。活动理论、系统理论、人学等理论仍然是俄罗斯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并继续加以应用和发展。那些曾妨碍心理学家自由的、创造性的自我实现的障碍虽已消除,但大多数心理学者在研究中所遵循的还是苏联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С.Л.鲁宾斯坦学派、Л.С.维果茨基学派、Б.Г.阿纳尼耶夫学派在俄罗斯心理学中依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一切说明苏联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在俄罗斯心理学中还在继续发展着。
心理学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这是苏联心理学几十年一贯坚持的方向。最近几年,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下,俄罗斯心理学家越来越积极地介入生活,研究个人和人类共同体的突出问题,促进了俄罗斯心理科学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发展,由此出现了很多新的分支学科。
2 加强了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研究
维果茨基是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终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维果茨基涉足心理科学的众多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后世留下了186种计200万字的著作,其科学遗产已成为世界心理学宝库中灿烂夺目的一部分。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举世公认的心理学家的思想,在上个世纪30-50年代苏联极“左”路线和个人迷信的统治下遭到冷遇,甚至受到压制和批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引起了思想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学术界空前自由。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在俄罗斯重新被重视和研究。他的重要著作如《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心理学危机的历史内涵》、《思维与言语》、《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心理学文集》(六卷)等被陆续出版,不久前又出版了他的《教育心理学》。维果茨基的许多著作已被译成英、法、德、意、日等多国文字与世人见面。俄罗斯国内学习和研究维果茨基的学术气氛不断升温,与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维果茨基现象”遥相呼应,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研究。为了进一步发掘维果茨基的科学遗产和扩大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在国际上的影响,1992年俄罗斯心理学界在莫斯科召开了题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国际学术会议,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代表参加。1996年当维果茨基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俄罗斯心理学界在莫斯科、明斯克及戈麦里市又一次组织召开了国际学术会议,有近50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2]。在俄罗斯随着对维果茨基科学思想的日益重视,研究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机构在不断扩大,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增加。如,在维果茨基青年时代曾就读过的沙尼亚夫斯基大学专门成立了以维果茨基命名的心理研究所,在维果茨基曾经工作过的戈麦里市(现位于白俄罗斯)设立了维果茨基国际研究中心。现在俄罗斯每年都有大量研究维果茨基的论著问世,其出版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研究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预计对维果茨基的研究今后还将继续进行下去。所以,不了解维果茨基就不可能了解今日俄罗斯心理科学的发展。
3 形成了对心理现象的统一认识
在几代学者大量的理论和经验、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目前俄罗斯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现象大致形成了统一的认识:
3.1 认为心理是反映的特性
心理现象是对客观现实主观反映的不同形式和水平,是周围世界物质和现象的映象,是客观存在和它的反映的统一。由此可以把心理现象描述为:心理是反映的特殊的、高级的形式;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具有一致性;心理现象是有机体的特性;心理现象是具体的个体、主体的品质和对不依赖于人的外部世界的关系;心理是反映系统,其中既有反映系统本身又有反映载体,反映内容具有客观化的特征。
3.2 承认心理积极性的特点
心理是人的生物和文明进化最重要的因素,人们的心理是在活动、交往和其他积极性形式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心理是决定人的身体和精神亚系统机能作用的调节系统;人是自组织和内在积极性系统,也是反映的载体;人对外部世界的选择性态度是内在积极性的表现;人可以通过改变行为和某些器官的机能适应周围环境;人不仅能够确定过去和现在的事,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能预测未来的事。
3.3 心理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心理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是指在任何心理过程的发展中都可以区分出阶段性、周期性;确定行为调节中心理的客观连续性,心理的连续性就是它的程序性、动力性,相反心理的程序性首先是连续性;分析和综合的相互关系和辨证统一是实现心理连续性、程序性和水平性的机制。
3.4 形成了心理的系统观
心理系统观是指人们的实际活动由心理系统决定;心理现象具有多结构性、多水平性和多层次性的特性;只有在心理的动态、发展中才有可能相应地认识心理,不仅从现有的品质、特征和特性出发,而且还从其潜在的可能性出发恰当地分析各种心理现象;人与周围现实的对象和现象形成的关系系统在人的心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及其结构和机能的不同水平之间以间接系统相互联系着;在心理现象众多的外部和内部关系系统中,在心理现象不同的构成要素和层次水平的统一中研究心理的整体性。
3.5 承认个性、意识、活动和交往的统一
这是把作为实践和理论活动的意识主体的人提到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和把心理列入活动的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系统的先决条件。它首先要求证明活动在心理反映的形成中,在“主体—客体”和“主体—对象”关系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区分作为人和他人相互作用的形式以及在“主体—主体”关系系统中人的存在的主要方式的交往;强调研究作为具体个性、社会个体品质的心理过程和状态的必要性;研究作为人的存在质的特殊表现的个体、个体性和个性,及相应地研究作为活动、认识和交往主体的人;承认社会关系是个性主要的客观基础[3]。
4 出现了轻基础研究重应用研究的倾向
苏联心理学一贯重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概括和总结,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声望很高,理论研究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深刻性以及任何科学和实践结论的根据充足向来是苏联心理学的长处。在这个领域中从事研究的学者一般享有国家机构的支持,其工作不仅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而且同国外学术团体还保持较为广泛的接触,学术论文和著作有专门的刊物和出版机关协助发表和出版。这使那些对基础问题研究有兴趣和才能的学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对人类心理的重要问题的研究。
目前,基础研究对于根据新的生活现实重新审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仍是必要的。但由于计划经济方式的崩溃,在很大程度上由市场条件下“生存”需要制约的社会纯实用观的形成,尤其是基础科学不为国家所重视,政府主要资助应用研究,而不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较之过去拨款大为减少。因此,心理学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呆在“象牙塔”里只研究基础问题,理论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概念和高级专家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不被社会所重视,从事基础研究的心理学者,时常没有机会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在此情况下,大多数心理学者不得不转向应用心理学领域。此外,在年轻心理学者的眼中理论工作的地位有所下降,新一代俄罗斯心理学者正丧失对理论研究的兴趣[4]。
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方面,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对普通心理学问题和规律的研究感兴趣。相反,对具体的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实践领域的研究趋之若鹜。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方面,如果说从前心理学团体或某些学者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解决课题的准备程度独立地拟订研究课题,那么现在就不同了,许多研究者主要是根据实践部门的需要参加对某些问题的研究。选择问题的范围大多不是由心理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而是由现时社会、经济、政治任务所决定。总之,从科学的观点看,心理学工作者正在从解决重要的基础的但财力不能保证的问题转向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应用的而且能够提供足够资金的问题的研究。
5 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近年来,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下,在俄罗斯心理学中一些新的分支学科应运而生。
5.1 人学
人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综合学科,是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在人学研究中,心理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心理学本来就是以研究人为己任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科学院就成立了综合研究人的委员会,著名心理学家洛莫夫担任该委员会主席。在苏联,最早研究人学的当推Б.Г.阿纳尼耶夫,他的代表作《人是认识的对象》为创立人学这门崭新的学科奠定了基础[5]。人学主要由4大基本领域构成:(1)对人作为生物实体的研究;(2)对人类起源与演化以及历史发展的研究;(3)对人的个体发生与发展的研究;(4)对作为社会成员的个性的研究。每一个大的基本领域又都包含着许多下属的学科[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人学的研究正在进一步发展,对人的研究不仅限于生物水平,而且也扩大与提高到哲学水平。因此研究队伍正在不断扩大。1995年俄罗斯为高等院校编写出版了《人类心理学》一书,这是第一本研究心理人类学的教材,也是对人作为社会成员的研究成果的总结。
5.2 命运心理学
十月革命后不久,苏维埃政权就公布了政教分离的法令,对宗教、僧侣、寺庙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措施,极大地限制了僧侣的传教活动,在此后70余年的时间里,宗教信仰在人们的脑子里基本上淡薄了。然而苏联解体后不久,宗教活动似乎达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潮,人们对宗教的狂热程度也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规模,追圣水、圣物的行动,在教堂里长跪不起的景象,在俄罗斯大地上到处可见[7]。面对这种奇特的现象,针对老百姓对生活失去信心的问题,1996年4月全俄心理研究所召开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生意义的问题,与会者主要来自全俄高等院校的师生及研究机关的人员,会上的报告和发言引起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广泛兴趣。随后,乌拉尔心理学家把命运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并将研究成果汇集成册,不久前出版了两卷题为《命运心理学》的文集,至此命运心理学这门学科已见雏形。
5.3 主体心理学
主体性教育思想最初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其内涵在于教育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包括学生群体这一小环境主体的积极作用。由此维果茨基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实质不是双主体,而是三主体,即教师、班级和学生三者双向作用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社会民主化运动的发展,对主体心理学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全俄罗斯心理研究所的共同课题。该所长А.В.布鲁什林斯基将“俄罗斯更新条件下的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心理学问题列入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他从高级的“积极性”、“整体性”与“自主性”的角度来界定主体这一概念,并于1991年及1992年连续发表了有关“主体心理学”的论文。在А.В.布鲁什林斯基看来,就全世界而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最权威性的科学,他认为随着对主体心理学的许多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心理科学将会有力地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主体心理不仅是指个体而言,同时也是指群体而言。1999年9月14日至16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著名俄罗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С.Л.鲁宾斯坦教授诞辰110周年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主题就是“社会变化中的个体与群体主体”。当前,俄罗斯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主体心理学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形成了心理科学的又一个新的分支—主体心理学(注:龚浩然.维果茨基与俄罗斯心理学的变化.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1999.1-12)。
除上述分支学科外,还有政治心理学、经济心理学、冲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创造心理学、信息心理学等分支学科也正在兴起。
在分析当今俄罗斯心理学的一般现状时,我们还应关注俄罗斯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如,心理学研究正在向重视实践和应用的方向发展,选择理论—方法论根据的多元性,心理学家出现了较窄的专业化,社会实践的需要决定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共同体中自己未来的看法实用化等等。
收稿日期:200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