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问题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恰当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有逻辑顺序的问题串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式课堂对指导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负担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问题设计 教学问题 课堂效率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问题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问题要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提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只有当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有丰厚的数学专业知识,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教材;同时对学生获得知识时具有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有科学的认识才能提出有真正数学思维价值的问题。恰当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有逻辑顺序的问题串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针对数学问题的重要性,及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设计问题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如何设计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有效降低思维难度,揭示解题规律?因此,设计良好的教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以下是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问题设计要有悬念性
问题设计的悬念性就是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就能让“问题”走近学生,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这就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动力和保证。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
二、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就是要目标明确、补漏、纠偏。问题设计不仅表现在对课堂提问的设计,而且也产生于学生阶段学习中的存在问题,即针对问题有明确意向地去进行问题设计。针对教材重点和学生认知的难点、原有认知结构设计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一般会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如果学生注意到的是非数学信息的话,教师就应及时打断,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数学信息。“你们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指向并不十分清楚,教师在做出类似的提问时应特别注意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指向,否则问题的数量虽少,但质量却无法保证。
三、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就是利于思考,富于启迪。所以数学问题的设计更应有助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学生能够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就是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促进学生不断地再思再问。
四、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就是由浅入深逐步展开。这种层次不仅是逻辑之间的层次,更为主要的是思维过程的生成性。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根据经验进行合理的预设,同时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映情况,进行恰当的生成。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之一是:目的分析策略。它的基本点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成一系列的子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清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方向的差异,从而导致问题的解决。
五、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性。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发散迁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问题设计时可以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生成新的问题。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提出一步性的问题、两步性的问题,并逐渐开放。一个开放性问题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进而生动活泼地参与“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发展。
六、问题设计的创新性
问题设计的创新性就是要强化思维,求异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所以问题是创造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问题设计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地重演于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猜想、发现。
思维起源于问题,数学课堂中每天都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问题设计式课堂对指导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负担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奥苏贝尔 等 佘星南 等 译 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论文作者:张民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要有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认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