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分析论文_王静

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分析论文_王静

王静

(西安630医院检验科,陕西 西安 710089)

摘要:在临床治疗中输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输血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的,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为了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笔者对2014年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针对本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特点及类型做出相应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输液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影响分析

输血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要想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必需做好输血的临床工作,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1~12月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5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8~82岁。其中输注红细胞349例,新鲜(普通)冰冻血浆202例,机采血小板5例。

1.2方法

1.2.1输血前检查

受血者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常规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血型试剂为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凝聚胺为BASO公司提供,微柱凝胶试剂为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所有操作按照相关试剂说明书进行。

1.2.2输血后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由医生详细填写输血反应记录表,及时送报检验科血库,检验科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急性肺损伤参照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临床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学》(2版)[1]。实验室检查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的病例,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当鉴定谱细胞出现同时阳性,且自身对照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为阳性时,即可判断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后续再通过自身红细胞吸收法或血清稀释法确认是否存在同种抗体,并对存在的同种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Microsoft word2010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

556例输注血液制品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0.35%。其中输注红细胞349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例(0.28%);输注新鲜(普通)冰冻血浆20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例(0.49%);输注机采血小板2例,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2.2不良反应类型

在2例输血反应中,过敏反应1例占50%,为输注红细胞所致;发热反应1例占50%,为输注冰冻血浆所致。

3、讨论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出现与输血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并且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溶血性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5%,与国外desousa等报道的结果相近。表明近年来,国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下降趋势,笔者分析这主要得益于采供血机构已采用进口白细胞滤器对全部血液制品进行了白细胞滤除。近年来,本院大力推广成分输血,并在输血治疗前采取了严格的输血前检测,这些都是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的重要原因。成分输血是指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份分离出来,分别制备成各种高浓度的血液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注相应的血液制品。由于输注全血越多,患者的代谢负荷越重,且易发生同种免疫,病毒传播的概率高,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也高,治疗效果差。所以推进成份输血,可以节约用血,提高疗效,最大限度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传播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2例出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主要以过敏反应及发热为主,均占50%。丿过敏反应与发热反应发生率与陈江等的报道基本一致。过敏反应是指在临床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以荨麻疹为主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呼吸困难及血压下降等,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单纯缺乏免疫球蛋白A(IgA)的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等同种致敏作用产生了抗-IgA的同种抗体。另外,也可出现在有过敏体质的患者中。发热反应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发热反应。免疫性发热反应是由于多次输血、妊娠或器官移植后,同种异体白细胞产生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引起的。HLA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高度的多态性,抗体的产生同患者的免疫状态、疾病、用药等个体差异有关。相关文献显示,因妊娠产生的HLA抗体占25%~35%,输血产生的约占50%,且血液制品中含有的白细胞数量与同种致敏和发热反应明显相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输注冰冻血浆和血小板时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较高,输注红细胞时发生发热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笔者认为应尽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有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应探索IgA的同种抗体检测,如存在该种抗体,输注冰冻血浆和血小板前应给予相关预防措施。针对有多次输血、妊娠史或器官移植患者建议进行HLA配型,输注HLA同型供者的红细胞。本研究中出现1例溶血反应患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患者自身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阳性,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排除了由输血引起的溶血。2例肺损伤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低氧血症等症状,X线提示双侧肺浸润,符合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关于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

Alter等报道的输血引起死亡病例中,ABO相关的溶血反应占7%,ABO以外的血型抗体导致溶血反应占20%[2]。由于近年来医院输血机构建设,临床输血标准的实施,在各个环节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已有效地避免了溶血性和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力地保障了输血安全。

总之,临床输血存在风险,我们应该严格把握输血的指征,加强对血液成份的认知教育,加强血液的规范化管理,增强对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警惕,积极使用输血新技术,比如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参考文献:

[1]林静霞,任俊,肖帆,邹秋琼,高旖鑫,周振海.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03:291-294.

[2]黄彦,梁若鹄,崔小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1,23:31-33.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分析论文_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