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水电建筑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1340
摘要:建筑是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基本场所,所以建筑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中,电力资源、水源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其中电力资源的供应,是基于电力线路供配电。故进行电气供配电安装的管理,确定管理的重点,是基于重点内容提出优化管控的方案,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试验检测机制
引言
建筑内的电气供配有数个功能,比如电力输送、调节等,且电力的供应是由系统控制,所以,对供配电安装管理重点的分析,是着眼于人们的生活、工作,提出管理方案,以此保证供配电的稳定,而这也会让供配电管理中细节与注意事项更加突出,从众多途径中找到最佳途径。
一、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的现状
(一)建筑电气配点系统
该系统是建筑基本系统之一,工作是把电能分配到各个设备中。其具体包括以下五点:其一,电力负荷,它的电力负荷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其消耗的功率,所以选择某个建筑供电设备的电力负荷时,不可随意选择,是参考基本要求设定。其二,供电电源,电源的大小是由建筑内设备的电压决定,因此选择哪种电源,是以了解建筑内设备的整体电压为前提。其三,供电的稳定,这是系统最长持续供电的时间。其四,供电设备,包括变压器、高压与低压的配电装置,有多个型号与类别。其五,线路的接线方式,根据建筑整体用电负荷的大小,选组不同的接线方式[1]。
(二)管理现状
设备的质量不足。现在,很多建筑使用的供电设备大部分都有质量问题,性能与使用效果有待优化,很难满足持久供电的要求,且这些设备有不同型号与类型,包括线路、元件、重型设备,从中都可以发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的结果是,进行线路调试中,得到的结果与预期不一致,增加了设备的不稳定因素,为使用留下安全隐患。同时,在高温的环境中,一些设备可能受到腐蚀。
建筑内线路负荷不科学。建筑的电线的敷设,是按照墙体的走向,在墙的内部或地下敷设,但由于深度有待加深,一段时间后某些管线随之暴露,增加危险出现的概率。这种情况下,如果线路承载过高的负荷,潜在的安全风险随之暴露,增加了供电的不稳定性。即在混凝土墙壁内敷设管线和线路时,缺少保护层,且在一些建筑中也发现了线路安装的不合理;穿线管的半径较小,在某些位置可发现管道表面有褶皱,管径不统一的问题;替代材料不符合要求;系统内的钢管未连接接地装置,而有些虽然会连接,之间连接并不牢固。
防雷工作有待落实。防雷接地是防止建筑内的线路被雷击、静电干扰,但选择防雷装置的材料中,可能因为疏于甄选,降低了其防雷的效果,影响线路稳定。具体包括:引线的截面积较小,未达到引雷的要求,且接地件之间距离的设定也不合理,缺少防腐措施,导致接地电阻过大。
二、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的重点
从上述不足中,可以发现管理的重点,即明确质量检测机制,控制线路敷设的质量,按照标准安装防雷装置。由此,可让管理人员充分重视,根据各环节提出的施工要求,预防质量问题。
建立试验检测机制,检测质量。安装管理工作是用所有选定的材料,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完成组装,期间试验检测机制的制定与应用,是在正式组装前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预防为减少成本,使用劣质材料的行为,即检测人员需了解所有设备使用的性能,基于了解进行检测,特别是新产品的使用,不可以盲目追求,而是把稳定、安全作为目标,检测产品质量。另购买材料、设备的过程中,需严格检查供货商的资格,查看认证信息,确保商家提供的产品有好的质量,而材料的购买需要责任人负责,如果发现某个材料、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责任人必须承担责任,及时处理,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设备替换[2]。
保证线路敷设的质量,是按照设计方案的内容,规范材料的使用,并由监理人员在旁监督,如果发现管材的质量不合格,不可施工。具体要求是:配管加工中,根据管弯度的设计,确定标准,如果管道只有一个直角,弯曲处的半径需是管外径的四倍,如果是两到三个直角,两者的倍数差距是五倍,且暗配管弯曲处的半径为外径的六倍,没入地下、混凝土墙壁的管道,两者的倍数差距是九倍。同时,部分管道是由直管道弯折而成,对它的要求是,如果管道内部镀锌,或只是薄的钢管,内径小于等于25mm,可用手动弯管器弯折,但内径大于32mm,需用液压弯管器弯折,PVC管道的使用,是根据规格的不同选择弹簧弯管,当内径大于等于32mm,把它加热后煨弯,做成弯管后达到的效果是,表面不会有褶皱,也不会裂开。对于管线的穿管、连接和包扎,是在穿管前,检查管口处的防护套是否完好,管内是否有杂物,待确定无误,即可穿管,而连接的管理方案是根据导线的颜色,一一对应,最后,包扎是对裸露的导线进行保护,在包扎中使用搪锡,根据导线的连接数量,用不同工具压接,并进行防氧化处理。
按照标准安装防雷装置。其具体方案如下:防雷装置的接地设计,是把供配电设施外部的钢筋作为媒介,连接建筑内部的防雷设备,即连接内外的对角主筋,进行两根钢筋的焊接不可用点焊操作,而是在两面双焊,要求长度是钢筋直径的6倍;对于引线的设置,提出其截面的面积超过避雷带的截面积,在连接处用电焊焊接后,缝隙平整、没有凹陷,仔细观察后不会从中发现渣滓、气孔。一旦表面的锌被破坏,需及时进行二次处理,涂抹防腐材料,另高度在屋面以上的透气管、烟囱等,均要求与防雷装置连接,遇到雷击后,把能量导出;对于避雷脚的设置,是其必须合理,特别是转角处的处理,需用对称的方式布置,接地装置埋入地下的深度超过60cm,接地体间的距离超过5m。
由此,是让电力线路的敷设符合规范,明确管道直径的标准,完善线路的连接、包扎,而用试验检测机制检测,是优化对材料的检验,及时发现问题,杜绝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行为的出现,最后,是借由防雷装置安装的优化,充分发挥防雷装置的作用,保证建筑内供电的稳定与安全。
结语:明确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的重点,是把材料、设备的质量作为管理的中心,把线路敷设作为基本内容,把防雷装置的优化处理作为延伸,从多方面提供管理,补充管理方案的不足,提高管理质量,从而保证建筑电气供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邱方俊.基于建筑电气工程中配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J].现代装饰(理论),2016(12):208-209.
[2]陈晓雨.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施工的管理做法分析与阐述[J].现代盐化工,2016,43(06):70-71.
论文作者:陈瑜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防雷论文; 建筑论文; 设备论文; 线路论文; 供配电论文; 装置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