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沥青路面因其养护时间短、行车舒适、适应性强、维护方便而广泛应用,市政道路工程中有很多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流量的逐渐递增,从而对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沥青施工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与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施工质量
引言
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主要作用是用来连接城市的各个区域,也是城市对外的出路,并担负着城市中各种主要的客运和货运交通,所以对道路的通行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沥青路面在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并不陌生,并且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做好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工作,会对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1 沥青混凝土质量问题
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程当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不过关,往往是由于沥青混凝土本身的质量没有达到相关的施工标准。相关的施工人员没有选择质量较高的沥青混凝土来完成施工,会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水性和承载能力。而沥青混凝土的质量相对较差,往往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标准选择原材料。在进行原材料选择时,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统一的检测,这就使得大量质量相对较差的原材料流入市政道路施工现场。
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详细的计算好沥青混凝土的配比,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来完成硬性混凝土的拌合,从而使得沥青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大大降低。使用这些质量较差的沥青混凝土完成的市政道路的路面施工,在长期的使用过程当中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沉降,甚至是路面坍塌。这样不仅会大量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同时还会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后续维修养护的难度和费用。
1.2施工人员的问题
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因此,在具体操作环节不能够严格按照摊铺标准来完成相关的操作。另外,相关的施工人员之间的协调性相对较差,不能够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从而可能导致沥青混凝土在路面摊铺的过程当中出现断料的现象,这严重的影响到沥青混凝土摊铺工作的有效展开。沥青是一种高粘度的有机液体,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充分地考虑气候和温度因素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响,盲目的施工将会大大的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质量。相关的管理人员并不重视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管理,从而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存在随意性较高的问题,这严重的降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施工效果。
1.3沥青路面的平整系数较低
在道路后续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利因素,为了对后续施工过程中对沥青的控制和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避免违规情况的发生,要对路面施工材料有一定的标而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准要求。材料不合格和技术水平不合格都会影响道路的施工情况,从施工也不能进行。基本路面的修建是将沥青和碎石块进行搅拌然后平铺,但是如果施工方式不恰当就达不到平的效果,反而会凹凸不平。
1.4道路防水与排水问题
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水和排水方式与公路不同,公路主要是利用路边坡排水以及横向排水沟排水,而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则是采用先横后纵的方法,通过路边的收水井与支管排出。同时,城市的主干道除了机动车主路以外,还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从整体上来看增大了受水面积,水会在路面上滞留的时间会更长。而且雨水多数的时候都是存在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能把水及时的排出,还会对道路进行腐蚀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施工对策
2.1落实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准备沥青材料时,应当将集料的检测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把控好集料的结构性能和加工性能等,保证粗集料的黏附性能、形状以及颗粒直径大小达到相关标准规定。
在对集料进行购买时,务必要将集料的变异情况和各种性能要求仔细地标注于订货合同之中,以确保集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相关性能标准要求。
同时,在集料进场后,应当对其进行分级储存,切不可胡乱堆放。另外,为了防止材料发生离析或分层情况,还必须对材料的存放场地实施硬化处理,并采取倾斜或水平的方式存放材料。
此外还应当严格控制好沥青原材料的黏合度,以保证沥青原材料的各项性能均达到施工技术标准要求。在运输到沥青加热站之后,应当根据相关规定来检测沥青材料,以确保其达标,同时应分开储存不同标号与种类的沥青,并对其进行标记处理。
最后,还应当把储油池的防护工作落实好,以防储油池内流入地表水或雨水,影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2.2强化控制沥青混凝土的配比
设计沥青混凝土的配比时,应当根据施工道路工程指标与设计需要进行设计,根据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比设计、目标配比设计和生产配比验证等三个环节来确定整个项目工程的集料等级及沥青混凝土用量。工作人员还要提前检验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对后续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2.3提高基层施工质量
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首先要改变施工方式,拌合料最好用机械搅拌的方式来代替人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要选用符合检验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材料,材料的初凝时间要大于 5小时,终凝时间要小于 12个小 时,基层的碎石材料的粒径要达到符合要求的级配,水泥的用量不宜太多,降低因水泥用量的偏差导致基层出现更多的缺陷;对混合料摊铺时也要极其重视,采用两机平铺或全面摊铺的方式,避免中间出现更多的连接缝隙,正道整齐垂直,按规范碾压,同时做好厚度把控;在基层路面压实环节,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碾压长度,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最好;建议适当喷洒水对路面进行养护,在沥青层施工之前,防止行人、车辆闯入,影响整体施工质量。
2.4 做好排水处理工作
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排水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时如果不能合理的设计排水系统,就会对路面形成危害,延误工期。一个合理的排水设计,对一些特殊的路层,如人行道、交叉路口等要合理的布置排水设施。另外,可以以“疏堵结合”的原理进行设计,缩短排水井的间距,做好防水工作,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无论是表面还是中下层,甚至是边缘位置,都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提高道路整体防水能力。
3结语
市政道路属于我国交通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着我国城市的交通运输,直接关系着我国城市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好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道路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君.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J].2016(12):67—69.
[2]李荣晓.关于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3(22):252—253.
[3]何承庆.试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0):265 —266.
论文作者:潘焜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沥青论文; 混凝土论文; 路面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