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党的意识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一)党的意识的内涵
在哲学意义上,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思维领域的活动,它反映的是主体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主体的行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并通过主体的行动表现出来。人生活在社会中,意识也必须采取社会形式。社会中一定的人群结成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从而产生共同的群体意识。在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以后,阶级意识居于群体意识的本质方面,而统治阶级的意识则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阶级意识的组织形式是政党。政党因政治斗争而产生,为政治斗争而发展,它是本阶级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政党的实质是政权。只有以政权为目标的群体意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的意识。因此,党的意识不是帮派意识,也不是小团体(团伙)意识,它是政党围绕政权表现出来的、带有时代和民族以及社会整体特性的意识系统。任何政党都有党的意识,不管是共产党还是非共产党,不管是执政还是非执政,都有党的意识,否则就不成其为政党。但不同性质的政党就有不同性质的党的意识,同一性质的政党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党的意识,而且党的意识的水平也是有差别的。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社会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是共产党党的意识的成熟形态。无产阶级的政党被赋予的崇高作用就是作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它的历史使命的承担者。因此,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党的意识就不是“纯粹”的理论,也不是行动的简单的标准、简单的绝对命令或规范,党的意识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深入到自发的群众运动中,并使它为群众所掌握而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即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共产党才能在革命和建设中使自身从一个提出要求的政党转变为有现实力的政党,成为一个掌握政权、有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政党。因此说,这里所谓的党的意识,不是泛指任何政党的意识,而是特指共产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党的意识。
什么是党的意识?党的意识就是党对党的自身性状、党的责任、任务、使命以及人民期望的体认和领悟,也是党对与党的性质、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的自觉,这是党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抱负和对自己角色的认知,也就是确认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党,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从内容看,党的意识包括党的自我意识和他我意识,但从实质看,党的意识是党的自我意识和他我意识的有机统一和升华,是一种总体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自觉地把主体自身的存在与对象的客观存在区分开来,并且认识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共产党的自我意识,就是共产党认识到自身与其他政党和民众的区别与联系,对共产党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把握,认识和把握党性、党情,科学地总结党的历史、判断党的现状、把握党的未来,掌握立于不败之地的主动权;科学地阐明党的发展规律,为认识和处理党建问题提供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具体表现为对自身使命和责任的确认。
党的他我意识是指党对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等客观情况的正确领悟和把握。党在领导革命和执政过程中,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党情等客观情况的存在及其属性和规律,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党的认知中,逐步形成关于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党情等客观情况的意识。同时,党在同外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现实的需要、本性、本质和通过自己的现实活动来对待外部对象。这是党把自己也当作对象并和外部对象加以区别的表现,而这样的区别正表明党具有自我意识。党足够地具有了这种意识,就能够深刻体会国内大变革对党的建设产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把党的建设放在世界范围、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放在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来分析,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来进行。党会认识到,党的建设不仅要从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方面进行,而且还要放在党所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相统一的伟大实践中去思考;不仅要对我们党自身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而且还要对外国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党更会认识到,党的建设要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来进行,关键在于正确认识每一历史阶段的世情、国情、党情有什么新变化,如何分析这些新变化,从而正确判断出国际形势的基本走向,判断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由此看来,党的意识作为一种总体意识,是对自我意识和他我意识的超越。具体说来,体现在党的整体层面时,反映的是党与国家政权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总体意识,如阶级意识、执政意识、忧患意识、宗旨意识等。这些总体意识对党的事业兴衰起着更根本的作用。体现在党的个体层面时,反映的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知、觉悟及其践行。作为党员,首先要有权利意识、义务意识、纪律意识、先锋模范意识;作为领导干部,又要有公仆意识、领导意识、干群关系意识等。这些基本上属于党员或领导干部的个体意识,反映的是党员个人与组织、同志和群众的关系。党员意识是党整体利益与意志在个体(党员)的集中体现。它是我们党员对自己政党纲领与任务的认同,是对自己在这一组织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同,是自觉按照党纪国法自律的认同。党员意识的核心是对党的信仰及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是党员在自己一生中对理想信仰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与此同行的责任感、使命感,但是它又具有动态性,即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不同,它又有着不同的历史特点和要求。领导干部所应有的党的意识,是指能够正确地反映他们自身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尤其是作为党的事业骨干和人民公仆同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领导干部增强党的意识,无论对于推动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党的意识的表现形式
党的意识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意识的形式主要是语言文字和具体行为。共产党的意识表现形式抽象说是理论与实践,通俗说是“说的”和“做的”两方面,具体表现为党是如何制订和贯彻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
1.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从人民群众的角度看,党的意识必须在现实中体现出来,才能有所作为并给民众和社会提供考察、评价、反馈的条件,党自己也才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生命活力,从而使党的意识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升华,不断上升到更高层次,这就要求党的意识通过某种形式反映出来。从经验水平的提高到理论水平的提高,从生动的直观达到对事物酌本质的反映,是理论的具体。没有理论的具体,党的意识就不能在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中体现出来。
由于意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而这种需要把握的东西尽在信息之中,所以,党的意识的内容并没有超出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党情等客观情况的信息范围,意识的成果只在于在人脑中对信息加以重组。因此,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个正确与错误的问题。如果主体缺乏主动把握的意识,所获得的关于客体的信息不够多,客体的诸多属性、存在状况、有序性以及它的内在尺度就难以通过重组呈现在主体面前。党的意识的缺乏,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如何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方面就会遇到困难和障碍,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就可能出现失误。
2.党正确实践、贯彻落实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党的意识在现实中的体现不仅只有以语言为工具、以抽象思维为特点。党的意识作为社会反映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其实践性。列宁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1]人们凭借反映,在意识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然后再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也就是说,党的意识既包括怎么想的,也包括怎么做的,是言与行的有机统一。政党的真正力量来自群众的信任。党只有为了这种信任而战斗,并且赢得了这种信任,群众才会继续走向党,党才能成为领导者。群众的信任如何而来?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千方百计地通过有效的途径、机制、组织行为去实践、贯彻落实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只有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哺育党,而且群众也为这样的感觉所滋润。缺乏党的意识,党不能正确实践、贯彻落实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言行不一,党就会失去信任,走向自己的反面自取灭亡。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更新党的意识方面的贡献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了共产党意识
由“三个代表”体现出共产党意识,就是强调共产党要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特殊性。“共产党表明自身在两个方面优于其他每一政党组织:首先,在历史上第一次在阶级意识的积极实践方面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其次,同时它有意识地去左右历史进程。[2]邓小平明确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3]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它必定要有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意识。
共产党意识的特殊性,不但表现为一定阶级的,而且表现为社会其他劳动群众的,即表现为代表社会“总体的”利益的。虽然所有政党不但有阶级性,也有社会“总体性”,且阶级性往往是内含于社会“总体性”之中,但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的“总体性政党”[4]。“三个代表”就是从总体上对党的意识的提炼和升华。“三个代表”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一条与人类文明接轨之路,说明我们党已经意识到,共产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崇高使命。
1.从总体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共产党意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宝库当中最先进的意识类型,并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不断丰富自己,这就把自己的发展纳入人类文明发展大趋势中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就是不断走向文明进步、先进文化不断取代落后文化、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革命(或变革)的历史。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是历史发展规律中带根本性的因素。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在于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本质联系上。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个政党,如果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借鉴治国安邦的丰富经验,就不可能成为尊重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英明的政党,就会丧失先进性,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我们只有结合历史,特别是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苏联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增强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从任务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共产党不仅要立足现在,为提高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能力而努力,更要放眼未来,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党的意识必须兼顾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兼顾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各方面。因而,共产党领导的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对党的先进性作了具有长远指导性的科学规范。面对新形势,党的建设更应该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规律的层面去认识,才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先进文化建设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党所领导的一个方面的工作,上升到党的性质、宗旨的层次上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先进文化建设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作为党的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我党对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和特征的深刻把握。“三个代表”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执政党的根本目标,把为人民谋利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执政党的宗旨和根本目的,这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根本任务、根本目标和根本目的上是完全一致的。它的功能从党建领域延伸到治国领域,体现了立党和执政兴国的统一、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发展任务的统一。“三个代表”既为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
3.从方式看,“三个代表”要求共产党代表的是“发展要求”、“前进方向”和“根本利益”,是“总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的领导,是领导、帮助人民当家作主,不是包办代替,不是直接操作和管理社会事务。
4.从判断标准看,“三个代表”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判断党建成效的新标准,不能做到“三个代表”,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共产党都不能成其为真正的“总体性政党”。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去执政,当然也要用实践“三个代表”的结果来检验执政,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5.从性质看,对于党的性质,过去多从党的指导思想、阶级成分、组织原则、党的作风去认识。当然,这些理论对今后党的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把生产力标准、文化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直接引入对党的性质的理解和表述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基础、灵魂和本质,把人们对党的性质的认识引入了新的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先进文化建设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并用于指导党的建设,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基础、灵魂和本质。特别是把生产力标准放在首位,把党的先进性与党的执政使命联系起来,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党的根本性质必须建立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础上,因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最终决定性力量,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最高标准。在当代,党只有更加敏锐地把握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特点和趋势,制定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在完成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把自己建设成为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样才能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共产党要认识到自身是一个在思想意识层次上“高出”最广大的普通群众的政治组织。这就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地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而不是把所有要求成为党的成员的人都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
(二)“三个代表”思想更新了执政党意识
1.作为共产党执政,首先需要回答怎样“执政为民”的问题,明确执政的内容和任务。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党的意识必须明确的根本问题。执政党意识要求党必须把提高执政本领和领导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执政党意识要求党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最大限度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执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我们党执政50多年的历史经验,把共产党执政的内容和任务归结为三个根本的方面,从根本上阐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建党治国的战略思路和战略方向,反映了时代发展中充实和增强党的意识的客观趋势。
2.执政党意识要求党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共产党执政的中心任务,是利用制度和政权的双重优势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执政党意识要求党在完成执政任务的过程中,除了必须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外,还要按照自身的性质、组织原则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制度,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条件。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的制度化途径就在于发展党内民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党内民主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政治参与提供制度化的途径,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进程。
4.执政党意识要求党有责任把社会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团结并凝聚在一起,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党必须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但这并不等于说共产党只能在工人阶级队伍里发展自己的力量,更不等于说只要党的主要成分是工人就可以确保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判断一个党的性质,主要看它的纲领是不是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党员和干部是不是全心全意地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以及这个党是不是用这样的要求来教育党员,约束党员的行动。这就要求执政党有社会整合的功能。体现在组织上,就是能够把社会上各不同部分的优秀分子都集聚到党内来。只有这样,这个党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越来越扩大的政治参与是大势所趋。我们党必须为这种参与提供足够的渠道和途径。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一个公民只要愿意接受党纲和党的纪律的约束,愿意履行党员的义务,那么,不管他是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或其他革命分子,都有资格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5.执政党意识要求党把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和先进程度之大小的问题,把党能够巩固执政地位和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放到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当中考察,放到同广大人民的联系当中去考察,认为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上,更应体现在它的行动上。一个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归根结底,不是看这个党自我认定的性质,而要看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为。强调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整个党的活动过程中,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这样要求的先进性来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三)“三个代表”思想更新了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意识
由“三个代表”体现出“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意识”,就是强调共产党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里执政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模仿和照搬。在中国执政,不把握中国国情,不突出中国特色,就当不好执政党,也当不好共产党。“三个代表”中所作的“中国”的特殊限定,充分表明我们党的意识的清醒和准确,要求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创造性构建。卢卡奇曾经说过,“在那些起着决定方向作用的因素中,无产阶级对自身历史地位的正确理解,是最为重要的”。恩格斯把人类在进行革命之后所完成的转变称为“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他认为这种飞跃在本质上代表一个过程,朝向这个方向的那些变化是在“日益增长的速度上”发生的,惟一的问题是确定这个过程的出发点。确定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自己既是共产党,也是执政党,而且是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历史地位,要强化“三位一体”的意识。确定这个出发点,定位准确,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1.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方位和历史机遇。敏锐准确地洞察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向,把握时代变化的客观进程,这关乎无产阶级政党对自己所处历史宏观方位的判定,关乎党的战略策略和发展走向的选择。在新的世纪,我们党要使自己的理论、纲领、路线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正确的调整,不断推动党的事业的发展,就须臾不能离开对时代坐标的科学把握。从世界情况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在经历过严重挫折后正在艰难前行。同样处在人类文明阶段转换的历史关口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抓住了这个历史性机遇,我们就能赢得21世纪中华民族新的辉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为突出、最为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并把能否做到这一点作为我们能不能忠实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
2.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还必须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拥有的先进的、主导性的成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面对的最大的、最基本的国情,并且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能逾越、不能回避的国情。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弄懂这个根本实际,牢牢把握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具有的先进的、主导性的成分,从而明确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历史赋予我们党的责任。这些先进的、主导性的成分,是“三个代表”所体现的三个重要方面,即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根据,是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质”的东西。如同邓小平所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5]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意识到这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经验和基本事实。现在,我们面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和难题,我们需要更加强调“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意识”,真正落实“三个代表”。
3.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还必须意识到,党的目前状况、党在新世纪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全党同志提出了严格要求。如果不强化党的意识,提高党的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就不能胜任在中国执政的重任。因此,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有党的意识,并且要用是否有清醒的党的意识来严肃党的纪律,严格党员标准,控制党员数量,纯洁党的队伍。是否有党的意识要落实到行动上,重要的是坚持三条:一是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发展经济,致富群众,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不图索取,这正是共产党员的可贵品质和价值追求。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不能动摇的原则。
标签: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问题意识论文; 共产党论文; 先进文化论文; 时政论文; 党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