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懿 曹小丹 刘 婷 甘 泉 武汉东湖学院
摘要:心理资本的概念来源于积极心理学,于2002年由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正式提出,认为可以将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纳入资本的范畴,并值得给予更多关注。求职面试时,挫折承受能力差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稍许的挫折和压力就会表现出焦虑、冷漠、幻想、嫉妒、逃避等不良心理特征,严重的会出现放弃就业。本文简单分析了求职面试特点,研究了大学生常见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求职面试的负性心理状态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求职面试;大学生;心理特点;解决对策
美国密歇根大学预防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求职者主动求职的行为将会对的其自尊发生正面的影响,自我价值认识和自我观念等心理因素可以帮助求职者降低就业压力和就业挫折带来的困扰[1]。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3年699万人到2014年的727万人以至2015年的749万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问题。
一、求职面试特点分析
(一)综合性
在面试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可直接对考生的仪表服饰、举止风度、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做出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估。
(二)科学性
人的许多特征在笔试中是反映不出来的,如性格、愿望、动机、爱好、特长、动手能力等,为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不仅采用际的技能考核,同时通过一些言语测试更全面、更具体地考察求职者的性格特点、人文修养、专业能力和兴专长等[2]。因此,面试大大提高了选拔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科学合理的面试可以降低人员选拔中的盲目性。
(三)不对称性
面试是大学生个体与专家小组之间进行的不对称性博弈。一方面,求职大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容易产生紧张、急切、自卑和草率等心理,这都影响着求职者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应聘人员及专家往往用挑剔的眼光、“自作主张”的问题、主动性的“攻击”来“为难”学生。因此,求职大学生如果稍有失误,就会乱了阵脚,不知所措。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特点
(一)缺乏独立性
大学生在择业时,容易对地域环境、职业系统、薪资待遇等方面形成从众和攀比的心理。很多毕业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对自我缺乏客观分析,对基层或艰苦的工作不屑一顾,结果错失很多就业机会[3]。另外,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也存在依赖心理,这种现象在独身子女身上显得尤为突出。他们往往把就业的希望寄予学校或家长的安排,或在择业上表现出极差的独立性,甚至依赖家人递简历、谈意向,自己则成了旁观者。这样的求职心理与行为极易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与用人单位的信任和纳用无疑相距甚远。
(二)绝对化要求
初入社会,大学生很难将理想和现实协调一致,会以理想化的方式看待求职和就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客观现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带着这些信念的毕业生一味地想去实现个人的理想,不屑去做一些基础性质的工作,在求职中常会给招聘单位一种好高骛远、拈轻怕重的不良印象,因此求职受挫的可能性很大,失败后也易于陷入不良的情绪困扰中。绝对化要求的认知偏差导致大学生在求职前,从主观上给自己设置了各种束缚,甚至为了到达自己设置的求职目标而委曲求全,忽略职业本身的价值。
(三)过度焦虑
焦虑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担忧,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偏差。从心理学的角度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人潜能的发挥,有利于顺利择业。但是,过度的焦虑会使人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让人失去理性分析的能力[4]。在找到心仪工作之前,面对种种的挫折,大学生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焦虑情绪会越来越严重。会更倾向于关注不利的因素,而忽略那些有利于就业的信息,例如担心自己下次的表现,担心面试的结果不是自己所希望的等。焦虑还会带来的行为表现是退缩与回避,渴望回到安全地带而不原意去求职。
三、求职面试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克服紧张心态
根据岗位要求,查阅资料,了解岗位所需能力,做好理论准备。作为新入职人员,我们的优势在于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给自己平静下来的时间,提前十分钟到达面试地点,熟悉一下环境,缓解自己的情绪;深呼吸,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水平,使身体平静下来;积极的心理暗示,给面试官一个自我悦纳的积极形象等。
(二)强化自我控制
高自我监控者会关注他人的行为以得到自己进行印象管理的线索,以便于对自己给他人呈现的形象有一个良好的控制,而低自我监控者缺乏或这方面的能力较弱,所以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向面试官传达一些对方所希望听到的核心信息而面试无果。给自己设定恰当具体的学习目标,维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提高自我监控水平。提高自我监控水平,不仅能直接反映自身持久的态度、信念、自我意识和价值观,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利于以后的长远发展。内部可控归因则会传递一种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将会更有效地控制环境的印象,提升应聘成功率。
(三)培养心理正能量
积极力量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自我肯定,从而优化其求职行为,增强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就业期望的实现和高校就业率的提高。4种心理能量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克服挫折的负面影响。“希望”是指大学生对求职结果的积极预期;“乐观”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健康心态;“自我效能感”指大学生对实现求职目标的信心;“韧性”指大学生遇到求职困难时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
结束语
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征、潜在的职业气质、生活环境、成长经历、能力素质及求职机遇等都会有很大差异,其求职目标、职业选择不具有太大的可比性。负性心理会造成求职面试时的压力,我们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应保障基本涵养及积极心态,克服负性情绪,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机遇。
参考文献:
[1]薛霞霞.大学生面试印象管理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403.
[2]李艳.高职大学生负面求职行为的特征分析与有效模式构建[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4(02):52-57.
[3]李厚本,简小鹰.基于大学生求职行为特征的企业招聘策略[J].企业经济,2012,31(08):69-72.
[4]陈文,张克新.论大学生求职面试中的礼仪失范与应对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02):96-99.
论文作者:沈懿,曹小丹,刘婷,甘泉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大学生论文; 自我论文; 焦虑论文; 能力论文; 心理论文; 求职者论文; 用人单位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