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新一轮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由此可见,新课改下教师的“教”,不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学生的“学”,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建立起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掌握更多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对策
小学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教学场所,占用了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随着新课改教学任务的不断增加,学校教师在课堂教育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为以后的学业学习打好基础。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理念落后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学习中得到发展。但是通过笔者了解发现,很多教师虽然在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进行深度教学,使得课程实施真正着眼点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师生的真正 “对话” 和 “相遇”。但是事实上,在短短的课堂 45 分钟之中,教师在课堂上依然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以考试为导向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状况普遍存在。这种教学状况和教师教学理念密切相关,对于教师来说,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这种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即使愿意去改变,但是鉴于自身的能力和精力,设计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很多教师都会觉得困难,长久以来产生的教学惰性加之对于设计新课堂模式的困难,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提问环节陈旧,没有趣味性,学生容易丧失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语文教师在小学课堂上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诵读为主,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教师再根据文章重点语段提一些问题,学生来思考回答进一步掌握课文的重难点,学生往往都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认为老师的想法肯定都是正确的,不会主动提出自己在读课文时所遇到的疑问或者不同的看法,没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也就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没有把小学生作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教学方法单一,小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和兴趣。
二、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入学生生活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与生活关联性较强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若是条件允许,也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使他们感受真实的环境,体验作者创作时的心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如此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随之显著提高。如在对《植物妈妈有办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到课堂之外的大自然中,寻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然后让学生边找边想,这些植物是如何播种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户外的教学方法,近乎于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开展互动讨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建宽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提出带有思考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从故事性的课题中,引出理解性的课题。先引导学生提出话题,即文章中主要讲述了谁向谁借,为何要用草船借,在何时借,如何借,最终借到没有,借来的东西有没有归还,整个事件说明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理解性话题,当话题提出后,学生便可据此对课文进行解读,并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理解,而且还能使他们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中心思想。当学生明白军师诸葛孔明借箭成功之后,再引导他们提出分析性的话题,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据此学生可按照话题,对课文中的事例进行归纳,进而得出所需的结论。分析性话题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地理解,锻炼综合分析能力。
(三)组织合作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将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通常情况下,由学生自发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员都有着较强的学习责任心,并且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也相对较高,彼此之间会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小组成员不但有上进心,而且还有集体荣誉感,他们会与其他学习小组进行比较,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例如,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进行教学时,文中对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着重描写,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等,这几个部分在景物的描写上非常优美,文字的运用也极为精确。教师可在分组学习中提出如下问题:以上几个部分的内容中,哪个部分你最喜爱,据此将喜欢海面描写部分的学生分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品读讨论;喜欢海底的学生分成一组,据此类推。按照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使小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讨论话题,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四)引导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要解除固定教学模式、标准问题答案、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享受到自主建构知识的乐趣。如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这首著名的诗词进行理解,鼓励他们进行联想,闭上眼睛想象开满绚丽多彩花朵的小路,在风中舞动的蝴蝶,以此来超越教材内容对学生想象力的束缚;除了联想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画笔对美丽的景色进行描绘,将脑海中的怡人景致跃然纸上,借此来感受作者进行诗词创作时的激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想和画之后,可让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说出自己的感想。随后教师可以该首古诗为例,让学生对其它六首与之相关的绝句进行收集,运用本堂课的学习方法对这些诗词进行理解,由此不但可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还能从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入生活实例、开展互动讨论、组织合作学习、引导自主探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将课堂还给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群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2]巩倩倩,朱梅玲.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国教师,2017(S2):113.
[3]赵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N]. 发展导报,2017-11-21(031).
作者简介:刘明新,学历:大专,职称:小学语文一级。
论文作者:刘明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课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