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石榴街道卫生院 江苏 连云港 222314)
【摘要】目的:探究胎儿肾积水的演变规律及预后情况。方法: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抽取观察对象120例,其中60例为观察组,均确诊为胎儿肾积水;另外60例为对照组,为孕检健康的孕妇。在两组间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胎儿肾积水的演变规律和预后措施。结果:观察组中胎儿有明显肾萎缩、积水、肾盂肾盏扩大情况,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孕妇有盆腔的肿瘤、炎症;胃肠道病变等情况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均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结论:胎儿肾积水的诊治非常重要,要充分了解其演变规律、致病因素等等,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帮助患儿缓解病症。
【关键词】胎儿肾积水;演变规律;预后情况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098-01
胎儿肾积水在临床较为常见,许多胎儿都在孕期彩超时照出患有肾积水或是肾分离的现象,临床研究发现,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肾脏情况,还可能影响后期发育,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方案,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并积极采取预后措施。此次研究,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抽取的观察的对象一共120例,其中60例为观察组,均确诊为胎儿肾积水;另外60例为对照组,为孕检健康的孕妇。在两组间进行观察分析,探究胎儿肾积水的演变规律和预后措施。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接受观察分析的对象一共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经彩超、临床检验分析等确诊胎儿肾积水;对照组60例,孕检健康。观察组中初产妇45例,经产妇15例,孕妇年龄23~40岁,平均(31.4±1.2)岁;胎儿胎龄23~30周,平均为(27.4±1.6)周。对照组中,初产妇46例,经产妇14例,孕妇年龄22~41岁,平均(31.8±1.4)岁,胎儿胎龄22~31周,平均胎龄(26.8±1.5)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基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①一般资料观察,分别对两组的基础资料、孕妇情况、家族病史等进行初步了解,分析有关影响因素;②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具体病理特点,比较分析两种病情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③对观察组(胎儿肾积水)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怀孕期间,定期对孕妇进行B超检查,如果有双侧多囊肾、肾发育不良等情况,要求孕妇终止妊娠。在泌尿外科医生的配合下,通过超声检查分析,观察肾积水进展;二是在胎儿分娩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出现了尿路感染的患儿,更要抓紧手术。如果分娩后新生儿的肾盏分离情况<10cm,可以不进行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
结合1.2方法中观察的项目,将有关资料分为两类,即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采取对应的χ2和t检验,最终得到P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孕妇有盆腔的肿瘤、炎症、胃肠道病变等情况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3.讨论
胎儿肾积水一直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此病会对胎儿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需要及时进行诊治。导致胎儿肾积水也较多,比如胎儿憋尿、胎儿尿路问题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羊水过多,进而导致胎儿肾脏畸形,引发肾积水。如何对胎儿肾积水进行预后也非常重要,本次研究抽取60例胎儿肾积水患者作为观察组,再纳入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胎儿肾积水的演变规律和预后措施。结合最终观察的结果,观察组中胎儿有明显肾萎缩、积水、肾盂肾盏扩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得到P<0.05,差异显著;并且观察组孕妇有盆腔的肿瘤、炎症、胃肠道病变等情况的人数明显更多(P<0.05)。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均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
综上所述,胎儿肾积水的诊治非常重要,要充分了解其演变规律、致病因素等等,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帮助患儿缓解病症。
【参考文献】
[1]姜大朋,耿红全,徐卯升,等.关于胎儿期肾积水并发肾盂自发破裂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6,21(3):209-211.
[2]郑伯禄,林涛,林珊,等.探究不同频率的超声随访方案在胎儿期肾积水患儿随访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8,39(3):498-500.
[3]展新风,陶国伟,程琳,等.临床应用超声评分法对胎儿肾积水预后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25(12):1176-1179.
论文作者:骆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胎儿论文; 肾积水论文; 孕妇论文; 情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规律论文; 患儿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