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环”教学模式论文_谢慧丰

小学数学“五环”教学模式论文_谢慧丰

谢慧丰(旺苍县实验小学 四川 旺苍 628200)

摘要:如何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好课堂教学流程是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五环节课堂教学法是很好的尝试,由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导点拨、练习实践、拓展创新五环节构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五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106-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的学科,如何将技巧与实践结合起来,为此,我总结出了小学数学“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要求了,只有转变理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为以学生为主角。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热爱数学,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研究数学,乐学数学,善学数学。只有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将被动学习转变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了有效提升“学”的质量与效率,可以坚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先学提纲”,将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阐述。例如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出示了这样的导学单。

自学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我知道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 ),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 )。

(2)我能举例说明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提示:注意比例的两种书写形式哦!)

(3)根据所写的比例,算一算: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 )×( )=( ),两个内项的积( )×( )=( )。

我发现:( )。

我能再写一个比例验证。

(4)我归纳总结:在比例里,( ),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写成( )。

学生会在导学单的指引下,认真地去预习例题、动手操作、查阅书本。

二、小组合作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针对“自主探究”环节中的问题来讨论。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落实学习目标,掌握知识。此环节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学生大多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只有充分让学生展示,才能激发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这能让学生们共享学习成果,共同解决学习疑点。

三、引导点拔

学情是实施成功教学的基础和根据,教和学的措施一定要适合学情规律。老师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相机而导。教的实质是指导,起着启发思考、揭示规律、梳理知识点、总结提升的作用。

(一)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疏导”。

课堂教学的难点和关键处常常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障碍,这时需要用减缓思维坡度的方法进行疏导。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学生是第一次采用“转化”的思维方法推导出面积公式,难度较大,假如教师先示范,势必产生学生不动脑筋被动操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在学生操作前提出以下操作要求:①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画出一条线。想一想,这是一条怎样的线?②沿着这条线剪开;③把剪开的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这样指导可以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不仅增强了学生操作的目的性,而且渗透了一种转化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引导”。

学生长期用一种模式去解答同类型问题,往往会在解题方法上形成思维定势,题目稍加变化,学生就会误入“歧途”。遇到此类问题,需要教师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多向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有效办法。

(三)在学生思维的延伸处要“因势利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偶尔也会出现学生思维超前,而教案设计思路置后的现象,这时教学应“顺”着学生的思路往前走。例如,三年级课本中有“同学们做黄花75朵,做紫花18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这是要求学生掌握一般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例题,老师问:“题中横线上填什么样的条件你能求出红花的朵数?”由于学生基础较好,立刻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条件,并且都符合老师要求,这时如果老师逐一分析条件和问题,并且画出线段图后再列式解答,必定会打乱学生思路,影响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这时应因势利导,顺着学生思路往下走。首先请想出补充条件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请其他学生来判断,看他的想法是否合乎推理,如果学生推理正确,自然就会解答,不必要再回到“寻找条件和问题”中去。既使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可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样有的放矢,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总之,教师“导”的目的在于排除学生思维障碍,启发学生思维,指引思维方法,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和谐地发展。

四、练习实践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练习的学科,尤其是对于一些计算,更要做到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除了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外,还应该加强学生数学计算的综合能力,要选取一些典型题型,做到深入剖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不断剖析思考的过程中答案自然水落石出,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另外,在练习的习题选择上要做到心中有数,面对市场上众多的习题辅导书,要选择适合自身的,而不盲目地跟从。此外,可以自制一个错题本,对于在练习过程中的一些错题,要写在错题本上,可以过段时间反回来复习查看。 而对于综合性的数学知识的练习,则可以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对分数的计算,要讲清楚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的运算法则,并在每节课留10分钟时间,做三到五道习题进行当堂温习检测,使学生熟练运用分数的计算和整数之间的转化统一,从而做到老师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力争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清。

五、拓展创新

拓展创新环节是对学生知识迁移和转化能力的一种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要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总结、完善、求新。 开拓创新环节需要打破章节的局限,并将不同知识进行综合,如一章分为几节内容,在一章内容完结时,可以将几节内容结合起来,设置一些综合性习题,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五环结构教学,是一个有及整体,一环套一环,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灵活把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将学生推向精心设计的预定学习轨道,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完善、发展状态,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异步教学方法论》(作者:黎世法,学苑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全书》(寒天、高长梅主编,中国人事

论文作者:谢慧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五环”教学模式论文_谢慧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