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体、私营经济中党建工作的思考——对武汉市汉正街党建工作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正街论文,党建工作论文,武汉市论文,私营经济论文,个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七一”讲话后,我们对素有“中国个私经济的试验场”之称的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一、“七一”讲话前,汉正街个体私营经济中党建工作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在汉正街方圆2.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万多户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企业,有个私经营人员5万多人,商品供销渠道畅达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560多个县(市),2000年销售额超过150亿元,上缴利税1亿多元,是全国著名的十大日用品工业市场之一。然而,这个个私经济如此密集和发达的地方,党建工作却一直相对滞后。“七一”讲话前,正式建立的党支部仅有2个,正式在册的个体党员仅60余人。除了这60多名党员外,整个市场到底有多少“地下党员”,汉正街工委摸了很多年也没能摸出个具体数字来。另外,整个市场中到底又有多少个人有入党的愿望,更是不得而知。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去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工作一直没有明确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且,1989年中组部曾发文明确规定,不准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滞后是一个较为普遍问题;二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由于种种原因,“隐性党员”、“地下党员”较多,造成党员数量不清、组织关系不明,管理十分困难;三是基层党组织体系不健全,经费不足,活动场所缺乏等问题,使发展党员、组织建设工作困难重重。1978年恢复汉正街以来,20多年间只在个体私营人员中发展了3名党员。当时有一些个体经营业主也积极要求入党,但因为有私有资产,参与投资、分红,有雇工等问题而没敢吸纳他们入党,发展的3名党员都是没有资产也没有雇工的打工者。
个私党建工作的滞后,使许多的党员长期处于“两不管”状态,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一些党员甚至忘了自己是一名党员,忘了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弱化,直接体现到市场精神文明建设的弱化,出现了一些个体私营业主在富裕之后无所适从,不思进取,甚至出现违背商业道德搞坑蒙拐骗的现象。
二、“七一”讲话后,汉正街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一”重要讲话后,汉正街工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为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汉正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且结合汉正街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重要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覆盖面,把广大党员和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推进全街的两个文明建设和汉正街市场的“二次创业”。
目前,他们正在做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街党工委一班人统一思想,成立了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党工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工商、税务、物业管理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局面。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行广泛宣传。召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各界人士党建工作座谈会,听取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同时,及时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
3.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建立档案。召开汉正街辖区内工商、税务、物业等部门联合座谈会,组织力量,全方位出击,下发调查表格,对整个汉正街地区(市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员状况进行调查,逐步建立第一手党员档案材料。目前,通过对街道管理的146家非公有制企业调查摸底,又发现有38名党员,其中2家企业正式党员在3人以上。
4.按照党章要求,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基层党组织。在行业协会、市场商会、物业管理等具备建立基层党组织条件的部门,建立正式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不具备建立条件的,设立汉正街地区流动(个体)党员联络总站,在各社区设立社区党建联络点,把个体户党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和教育,把“地下党员”找出来,让他们参加组织活动。目前,已在街管委会挂牌设立联络总站,同时,成立了有88个成员单位的汉正街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实行资源互补,以解决汉正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不足、场所缺乏的困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需要。
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在5万多名个私经营人员中,摸清党员数量,并进行身份核对,登记造册,组织关系迁移,工程量十分庞杂。一些个私党员因为诸多顾虑不愿意暴露身份,要使他们“浮出”水面不容易,摸清他们的情况更难。从汉正街等地情况看,产生“隐性党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特殊性。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用工灵活,不少“隐性党员”有临时观念,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在那里打工,经营旺季营业,淡季关门,组织关系转来转去的手续又比较麻烦,干脆就挂在原单位。而原单位的党组织又对这些“候鸟型”党员缺乏管理的手段,甚至连党费都收不到。
二是转组织关系的手续过于复杂。据反映,从外地农村转组织关系必须依次到所在村、乡镇、县委组织部开具组织关系的介绍信,最后到迁入地的县一级组织部转接。如此复杂烦琐的手续,让他们感到既花时间又费精力,下次回原籍时又要这么绕一次,不如当个“隐性党员”算了。
三是基于政治经济利益考虑。有些农村党员,组织关系留在村里可以过问村务,维护自家和其他村民的利益,如果转走,就相当于失去了“参政权”;组织关系留在村里,每月只缴几毛钱党费,富一点的村还可以给党员几百上千元的党员活动误工补贴,转了组织关系后,缴的党费要增加,误工补贴也没有了,因而一部分党员受经济利益驱动不愿意转组织关系。
四是“隐性党员”自身党性观念薄弱。有些党员党性观念淡化,不愿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将组织关系挂在原单位或原所在村,人在外地工作,使得双方党组织都无法有效管理和监督其本人,觉得自己“无党无派,走路爽快”。
五是人才流动带来的衔接问题。近几年随着人才大量流动,不少企业挖到人才后就不愿再和这些人才的原单位打交道。虽然企业已为这些人重新设立了人事档案,但转组织关系却犯了难。因为他们如果回原单位转组织关系,原单位一则不放,二则会有作出党纪处分的可能,这些人只能当“隐性党员”。
六是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发展导致党组织建设滞后。近几年,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壮大中,逐渐跨出县域、省域,经营的领域也不断拓展,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组合方式的新兴企业不断涌现。而党组织的建设一时难以跟上,“隐性党员”的问题由此产生。
2.多头管理,组织关系混乱,党员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状况尚未彻底改观。由于个体私营企业人员情况复杂,流动性强,党员有多种管理模式。有的挂靠在原单位、有的挂在人才交流机构,有的在各种协会,有的由工商部门管,有的由物业公司管,这使党员情况摸查、组织关系迁移等工作十分困难。
3.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开展仍受到手段不力、经费不足,场所缺乏等诸多因素制约。个私经营的性质决定了从业人员的高流动性和工作时间的不规律性,要赶上大家都在家而且都有空闲很难,加上街道党工委对党员的制约力和号召力不如一般的机关单位和企业,因而,要把这些个私党员集中起来过组织生活、开展活动非常困难。汉正街寸土寸金,过去想过要辟出一块场所来供党员集中学习和开展活动,因为经费困难,没能实现。长期借用其他地方、其他单位党组织的活动场所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这将使集中党员开展活动变得更为困难。一些个私党员也正是因为担心摊派经费,才不愿意暴露党员身份的。
4.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党务工作的相关政策太少,基层处理问题缺乏相应政策依据。
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职工流动性很大。一般发展一个党员至少需要一年的考察期,因此,被列为培养对象的人员离开本地后,前期的考察是否有效;被发展为预备党员以后,随工作流动到其他地方,以后的转正应如何处理,工作中如何衔接,都没有很明确的规定。党小组在某种程度上应代表企业员工的利益,这样很可能会出现因维护职工权益而与老板产生矛盾的情况,如果党员因此而受到解雇等不公正待遇,他们的权益如何保障,目前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5.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机制没有很好建立,基层党建的合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开展党建工作,除了一些经营者不理解、不支持以外,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也有很大关系。
三、对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几点思考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这些年来,新的经济组织不断涌现,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很快。据统计,2000年全国私营企业的户数达到176.18万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011万多人。如何使执政党的党组织及时覆盖这个新的经济领域,在整个党的建设工作全局中,还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新课题。而非公有制经济与传统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相比,在产权结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决定了开展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必须有别于传统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要探索更加灵活有效的新模式、新路子。从汉正街等地党建工作情况看,个体、私营经济中党建工作要以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从严标准,大力创新,开创个体私营企业中党建工作新局面。
1.实现观念更新,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统揽全局,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的认识水平。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问题深刻分析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七一”讲话重要精神,正确分析和判断这些新型经济和社会组织发展的形势和趋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重新审视和全面衡量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状况,进一步扩大视野,解放思想,明确目标,认清方向,拓宽思路,真正做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具体操作上,要积极稳妥,不能一哄而起,同时,也要坚决反对墨守成规,无所作为。要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把那些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2.推进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规章制度。
首先,要明确在新形势下加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要着眼于党的中心任务进行,着眼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眼于加强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着眼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前提下,一方面要对有关制度进行清理,同时在全国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规章制度。比如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制订党组织活动、党费收缴、党员发展等方面的配套制度,使这一领域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进行运行机制创新,建立多层次的党员管理体制,形成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首先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不同层次的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管理组织。如广州市将个体工商户党员和支部纳入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党委管理;福建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挂钩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并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全省争创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建工作列入任期目标,初步形成了一种比实绩、重实效、促落实的工作机制,效果较好。同时,本着“灵活多样、保证质量、因地制宜”等原则,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根据党的有关章程,只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才能相应建立党的组织。一般而言,在私营企业中,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很少,而没有党组织就无法发展党员,党员数量也就多不起来,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一些企业或行业协会中即使建立了党组织,也因党员数量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党组织也很难巩固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基层组织组建方式进行创新。在组建方式上,汉正街等地依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单独式、联合式和挂靠式等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对正式党员在3人以上,有党支部合适人选、各方面条件具备的私营企业和封闭型市场或个体工商户相对集中的区域,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正式党员不足3人,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按照区域相邻和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仅有个别党员,且无相近行业的,党的组织关系转到居委会、工商、税务等党支部或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站点,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参加党的活动,这样逐步形成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效果较好。
4.实现工作方法创新,适应领域特点,不断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的特点,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使党的工作为业主理解、为党员欢迎、为员工支持。一是要坚持“小型、务实”的原则开展党组织活动。原则上每个月要过一次组织生活,尽量做到生产经营和党的活动两不误。二是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将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以及有益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以增强吸引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是要注意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使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成为党建工作的桥梁。四是要正确处理党组织和业主的关系,尊重和维护业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决策、管理、指挥的权威,支持业主依法经营管理,同时监督和引导业主守法经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强工作研究,及时总结归纳这个领域党建工作的规律,树立服务意识,以“服务”促“管理”。当前,要注意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队伍,配备一定的人员编制,落实工作人员,为进一步加强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标签: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汉正街论文; 党建论文; 党组织关系转接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党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