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初中科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新思维培养,以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化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因此,本文主要就问题化教学在初中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初中科学;教学质量;运用策略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与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初中生的发展需求,因而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创立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充分发挥问题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我国初中科学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1、问题化教学的开展内涵以及实施意义
1.1、问题化教学的开展内涵
问题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与课本内容,进行课堂问题的合理化设置,并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生活性较强的学科,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应充分掌握问题化教学方法的开展内涵,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构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当代初中生的健康发展。
1.2、问题化教学的实施意义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实施意义有:(1)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感受科学知识的学习乐趣;(2)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基础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专注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以此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顺利达成初中科学教学目标,推动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
2、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科学是一门与实践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主要路径,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准确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掌握学生的生活习惯,创设生活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说,在学习浙教版初中科学《空气与氧气》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类的教学例子,增强学生的共鸣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如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你的哪些生活经验可以证明有这些成分?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构建,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记忆,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客观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方向,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推动初中科学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
2.2、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感知体验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逻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与学习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说,在学习浙教版初中科学《生物的呼吸及呼吸作用》这部分知识时,首先教师应准确导入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明确学习方向,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利用问题导入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1)人体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过程?(2)气体为什么会进入肺?又为什么会从肺出去呢?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会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究,以此更好地增进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科学知识。最后,实验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体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强化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感知体验。
2.3、丰富实验教学项目,发挥问题化教学的应用价值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科学知识的奥秘,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应积极丰富实验教学项目,设计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问题化教学的应用价值。比如说,在学习浙教版初中科学“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展示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实验中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次,对制取原理进行详细讲解,深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后,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并让学生在观看实验后,说出“分液漏斗”、“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并说说自己操作中的问题、引起的后果,并进行纠正改进。巩固学生的知识认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这样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基础保障,是丰富学生基础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对学生今后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设计更贴合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策略,整合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感知体验,从而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亚杰.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有效运用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6(3).
[2]易筱颖.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3).
[3]朱菁英.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6(4).
[4]梁新姝.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6(9):159-159.
论文作者:包俊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初中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