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式下,农业现代化成为农业发展符合经济发展长远要求的新方向、新趋势。而在这中背景下,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呈现出类型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农产品的经营者、经纪人等几种基本的类型。这种新型人才是区别于一般的农业技术型人员,对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具备充分贡献值的人才。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对这种类型人才需求不断上升与人才培养环境改善止步不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新型人才的培养环境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重重限制,培养的效率也十分低下。因此,我们需要对此进行客观的分析、反思,加强农村产业化发展大环境下的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农村产业化;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新型农村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九十年代,我国政府顺应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政策、方针,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一方面,在精神层面,革新农村经济发展的观念与想法;另一方面,在物质层面,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也决定了我们不仅对农业科技人员有较大的需求,而且对专业的农村经济管理与服务的职业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一、农村现代化中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巨大市场潜能
农村新型的经济管理职业人才是指在农村实际的运营管理中掌握专门知识技能,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的人,并且由于自身的超高素质适应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他们凭借自己的技能,对农村经济实践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整合,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使物质资料与非物质资料相互融合,提升农村经济的服务质量,藉由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革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使农村生产力极大发展,经济提质增效,使农村的经济外部环境趋于稳定。因此,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是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1)创业型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提升农业产出的效率,包括人的劳动产出的效率与土地等生产资料产出的效率是现代化农业发展、释放潜能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化的高科技与智能化设备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在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综合作用下,农业贸易与工业贸易相互贯通,供产销处于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之中,产业的发展朝向多元的形态与多功能的体系前进。而这种新型的产业前进方向也必然催生新型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一些具备更先进思想的种植业、养殖业先进户将成为领头羊,率先转变为新型的农业专业户。而这种类型的农业职业人也将摆脱封建社会时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将市场盈利作为自己最本质的生产意图。因此,他们在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经营决策能力。对自己的要求不仅仅应该包括专业的农业技术知识技能,还应该包括商品化处理技术、安全生产、市场化信息采集处理、农产品成本预算审核、农产品的网络化市场营销等技能。
(2)新型专业合作社的先导与管理者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进程中,农业产业的价值链不断拓展,劳动分工更加细化、专业、系统,而这的外在化显示即是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数量、比例均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数量、比例都有显著提升。而这投射到农业的组织体系中,即是产中直接贡献者缩减,产前、产后的间接性农业服务者则有明显的膨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业的核心点由传统的生产第一性转变为服务第一性。
二、现阶段我国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的短板
培养质量与数量都达标的职业人才主要通过专业的教育培训这一方式来实现。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这类型的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包含两种,其一,通过全日制的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定点、定向培养,学习相应的管理、服务知识技能;其二,通过专门机构的短时间的技能培训以及网络、电视平台上的中程、远程职业培训来完成人才的培养工作。但总体来看,我国这两方面的培训并不能很好的契合我国农村产业化经营管理的需要,两者存在较大的落差。
(1)农业职业院校背离农业培养的核心要旨,对新型的农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反应缓慢
部分职业院校为了应对市场多元的需求,而大量增设非农院校,对三农的基本院校的市场化发展重视度不高;而农业专业的生源由于多种因素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三农专业为了教育资源的更高效率的利用,将这些院系转变为经管类的热门专业,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收到中国一贯的理念影响,现在的学生往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即使他们学习的是有关农业的专业知识,也具备提升自己实践技能的客观条件,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往往不是成为农业生产的第一线,而是为了升学,追求高学历、高社会地位。无疑,现在农业教育普遍被短视思维所操控,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
(2)对农业现代化生产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太低,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接不准确
我国庞大的农村劳动者中受过专业教育的劳动者不足百分之十,而具发展,我国的职业经纪人数量大幅提升,但是绝大部分都没有职业证书,他们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要求这些经纪人掌握农业中远程的交易、经营技能。这与我国目前大多数人技能较少,知识储量较少的现状契合度很低。
三、应对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举措
要想加强农村教育的质量就要对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行精准的定位,构建职业教育的完整体系,为农业职业教育确定更为精确、具体的目标,增强农业职业教育方式的科学性,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内容。
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提升农业专业管理人员培养的重视度新型人才的培养能极大程度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践。因此,政府机构应该加强教育投入,改善农业现代化教育的硬件设施,为其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通过新的政策的出台明确我国农业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重要性,摆正其位置,端正社会的态度,加强思想上的导向。
参考文献:
[1] 史继红.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以商丘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视角[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
[2] 王玉锦.加速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2(20).
[3] 徐文亮.浅析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3(13).
[4] 唐本政.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经济的必要途径[J].北京农业,2011(30).
论文作者:王树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农业论文; 农村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职业论文; 人才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专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