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收支模型的思考_国际收支论文

对国际收支平衡模式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支平衡论文,模式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发达国家的两个典型模式

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大背景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局部失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在局部失衡的情况下实现国际收支总体上的基本平衡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各国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以解决这一难题。

近十几年,经济比较发达国家平衡国际收支的模式最具典型意义的有两种:(1)允许经常账户出现巨额逆差,大量吸引外资,用金融账户的巨额顺差来弥补经常账户的逆差,实现国际收支总体上的基本平衡。采用这一模式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为便于阐述我们简称其为美国模式。(2)经常账户年年巨额顺差,用国际贸易积聚的资金对外投资,允许金融账户出现逆差。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有日本、德国和新加坡等国,由于日本最充分地运用了这种平衡方式,故我们简称之为日本模式。以下我们分别以美、日为例,对这两种典型模式进行分析。

1.美国模式

自1983年以来,美国在国际货物贸易上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货物贸易逆差造成了经常账户的逆差。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经常账户的逆差不断扩大。2004年货物贸易逆差已达6620.4亿美元,与GDP之比为5.64%。同年经常账户的逆差为6659.4亿美元,与GDP之比为5.67%,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5%。

然而,美国长期以来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并未阻止美国经济相对快速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从总体上来衡量五个最发达国家(美、英、德、法、日),毫无疑问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对较好。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年均GDP增长率最高,失业率较低。从图1可以发现,在经常账户逆差不断扩大的同时,金融账户的顺差同样也在不断地扩大。这样,由于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巨额的金融账户顺差弥补了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使美国能从总体上维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见图1)根据计算,在1983年至2004年期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累计51275.7亿美元,经常账户逆差累计46257.9亿美元,然而在这一时期美国实现了累计46271.5亿美元金融账户的顺差,从而弥补了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并实现231.5亿美元的储备积余。

附图

图1 美国的国际收支演变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公布的数据编制。

表1 美国相关年度经济数据

年经济指标19992000 2001 2002 2003

GDP实际增长

4.4 3.7

0.5 2.2

3.1

通货膨胀率(% 2.2 3.4

2.8 1.6

2.3

失业率(%)4.2 4.0

4.8 5.8

6.0

经常账户逆差 -2968.5 -4134.4

-3857-4739.4

-5306.6

(亿美元)

金融账户顺差 2278.2 4773.94210 5739.15442.4

(亿美元)

资料来源:(1)《国际金融统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Country Report》,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04

(3)《The Eu economy:2004 review》,European Communities,2005

然而美国逐年增加的国际货物贸易的巨额逆差还是令众多经济学家担忧。某些政客们也顾不得捍卫一直鼓吹的经济自由化主张,开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对别国进行施压,要求贸易伙伴国帮其减少货物贸易逆差。此外,美国此轮适时地加息,既抑制了通货膨胀,又吸引外资大量涌入美国,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停止大幅下跌。这样,美国多管齐下地利用经济和政治等手段使美国有可能又一次渡过难关,使奇迹进一步延续,从而在2005年继续以美国模式来实现其国际收支总体上的基本平衡。

2.日本模式

日本自1981年以来国际货物贸易年年实现顺差,是经常账户出现年年巨额顺差的主要原因。从1981年到2003年,日本实现国际货物贸易顺差累计20477.9亿美元,经常账户顺差累计18787.4亿美元。每年经常账户的巨额顺差使日本有充足的资金实行对外经济扩张政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对外投资国之一。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允许日本可以出现金融账户的巨额逆差,在所涉及的这一时期日本的金融账户逆差累计高达5888.2亿美元。

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美国本指望通过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升值来减少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然而美国并未如愿以偿。一国货币的升值并非必然会使该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减少,因为货币升值使进口货变得便宜了,在进口弹性较小的情况下,以外币计算的进口付出并非必然增加,可能反而减少。同样,在出口弹性较大的情况下,出口收入可能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日本的情况就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广场协议后的日本并未因日元的大幅升值而出现贸易顺差的减少。相反,日元的大幅升值却给了日本增加对外投资的大好机会,日元的强势使日本企业在国外的并购或建新厂变得很容易。日本的对外经济扩张总体上提高了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日本国的出口能力并未由于日元的大幅升值而有所削弱。

不过日本大量资本的输出和企业的生产向低成本国家的转移,也对其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巨额资金的外流和企业生产的外迁,造成日本国内经济的滑坡和萧条,出现了连续多年的通货紧缩,GDP增长速度是5个最发达国家中最低的。

附图

图2 日本的国际收支演变

资料来源:同图1。

表2 日本相关年度经济数据

年经济指标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GDP实际增长率(%)

0.1

2.4 0.20.2-0.3 1.4

通货膨胀率(%) -0.7 -0.7 -0.9 -0.3 0.0

失业率(%) 4.7

4.7 5.0

5.4 5.3

经常账户顺差(亿美元) 1146 1197 878

1125 1362

金融账户逆差(亿美元) -389 -783 -482 -634 -719

资料来源:同表1

二、发展中国家平衡国际收支模式之选择

(一)美日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经验研究证明日本模式无法被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采用,由于存在以下一些原因,其根本没有如同日本那样的对外投资能力。第一,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得不以本币的贬值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故其货币相对很弱,货币的国际购买力低,因此以外币计价的对外投资成本较高,使国家和企业不堪负担。第二,这些国家普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没有技术和管理上的相对比较优势,因此这些国家的企业在高度竞争的发达国家很难占有一席之地,也很难在发展中国家与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比拼。

经验研究也证明美国模式同样也不能被发展中国家照搬,由于国内金融市场落后,调控国际投资流的能力差,根本无法像美国那样对国际投资保持持续的吸引力。一些发展中国家曾按美国模式来试图平衡国际收支,却最终迎来了灾难性的结果,泰国和墨西哥是两个最好的例子。

(二)发展中国家的路径选择

1.泰国

在1987年至1996年期间,泰国采用的是美国模式来平衡国际收支。货物贸易和经常账户逆差逐年扩大,1996年货物贸易逆差达94.9亿美元,与GDP之比为5.2%;经常账户逆差达146.9亿美元,与GDP之比达8.1%。同年泰国实现194.9亿美元的金融账户顺差,这样金融账户的顺差就弥补了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并且国际储备增加了21.7亿美元。在1991年至1996年这段时期,泰国的国际货物贸易逆差累计达356.3亿美元,经常账户逆差累计达565.7亿美元,由于金融账户实现累计顺差853亿美元,这样巨额金融账户的顺差弥补了经常账户的逆差,并且使本国的国际储备在这一时期增加了200多亿美元。

然而美国模式并未为泰国带来持久的好运,1997年该国出现外资的大撤离,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首先在该国爆发。泰国运用美国模式来平衡国际收支,却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泰国大量地吸收了外资,但却不能如同美国那样把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外资一直留在境内,也不能像美国那样持续地吸引大量的新外资,1997年以后泰国再也不能按美国模式来平衡其国际收支了。

2.墨西哥

墨西哥是另一以美国模式平衡国际收支而遭到沉重打击的国家。1982年债务危机和1994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墨西哥的经常账户的逆差一直居高不下,如同美国和泰国那样,墨西哥也是用输入大量外资,形成金融账户的顺差来弥补经常账户的逆差。1979至1981年,墨西哥的货物贸易账户的逆差累计90.8亿美元,经常账户逆差累计320.7亿美元,而金融账户却实现顺差累计达432.3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墨西哥以金融账户的顺差弥补了经常账户的逆差。同样情况又一次出现在1990年至1993年,这一时期墨西哥的货物贸易账户出现累计巨额逆差375.8亿美元,经常账户累计逆差为701.8亿美元,但是实现了累计943.8亿美元的金融账户的顺差,该国又一次用金融账户的顺差弥补了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然而墨西哥超越其支付能力地举债以及利用外资效力的低下,终于使国际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外资大量撤退,新外资的进入骤减,这样美国模式最终为其带来的是两次重大灾难。

三、我国平衡国际收支模式之选择

(一)我国国际收支之演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曾经历了国际收支比较困难的时期,从1985年至1989年出现了连续五年国际货物贸易的巨额逆差。我国国际收支的改善从1990年开始,这年实现了91.7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1994年起我国国际收支开始出现双顺差,除了1998、1999和2000年以外,其它年份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都为顺差,并且双顺差的总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994年至2004年,经常账户累计顺差达2932亿美元,金融账户累计顺差高达3639亿美元。从2001年起,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顺差型失衡,一方面货物贸易的顺差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我国又面临大量外资的涌入,国际储备快速增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国际贸易纠纷不断,解决国际收支的顺差型失衡所带来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附图

图3 我国的国际收支演变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和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布的数据编制。

(二)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差额的国际比较

为了能比较清楚地说明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我们将中国和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国家进行比较。被选的国家中,美、德、英、法、日为五个发达国家,韩国、泰国、马来西亚代表新兴市场国家。

1.我国的货物贸易、经常账户的顺差不算多

就国际货物贸易账户的计算结果来看,美国和英国在2000年至2004年都为逆差,法国只有2004年为逆差,2000年至2003年都为顺差。美国的逆差额最多,货物贸易逆差与GDP之比2004年已高达5.6%。中国和其余的被比较国家在这四年中都实现了货物贸易顺差,根据笔者的计算,发现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在所比较的国家中并不算最多。就货物贸易差额与GDP之比来看,2001年至2004年,在被比较的新兴市场国家中,低于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此外也低于发达国家德国,也没超日本很多。就经常账户的顺差与GDP之比来看,除了2004年我国超过德国和韩国以外,2001年至2003年被比较的好几个国家都超过中国。

表3 货物贸易顺差或逆差/GDP(%)

2001

2002

2003

2004

中国

2.86

3.39

3.04

3.58

韩国

2.80

2.70

3.64

5.61

泰国

7.39

7.16

7.82

6.80

马来西亚

20.89 19.06 24.78 -

美国

-4.19 -4.57 -4.95

-5.64

德国

4.81

6.46

6.31

7.12

法国

0.22

0.53

0.19

-0.39

英国

-4.08 -4.48 -4.33 -4.99

日本

1.69

2.36

2.48

2.83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公布的数据计算。

注:正数为顺差与GDP之比,负数为逆差与GDP之比。

表4 经常账户顺差或逆差/GDP(%)

20012002 2003 2004

中国1.462.73 3.12 4.14

韩国1.670.99 2.03 4.06

泰国5.365.53 5.56 4.45

马来西亚8.287.56 12.90 -

美国-3.81

-4.52 -4.82 -5.67

德国0.092.19 2.28 3.87

法国2.180.76 0.67 -0.24

英国-2.24

-1.67 -1.71 -2.21

日本2.112.83 3.17 3.69

资料来源:同表3。

2.金融账户顺差最多

我国金融账户的顺差与GDP之比是被比较的国家中最高的,2004年以6.71%超过美国的5.22%。巨额顺差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外投资能力的薄弱,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展很慢。发达国家一般都在大量利用外资的同时也大量地对外投资,充分利用国际投资发展本国经济,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相对比较平衡。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对利用外资一直很重视,然而对外投资未被足够重视,故形成了资本输入量远超对外投资量,从而造成了年年金融账户的巨额顺差。

表5 金融账户顺差或逆差/GDP(%)

2001 2002 2003

2004

中国

2.92 2.48 3.59

6.71

韩国

0.63 1.34 2.39

1.48

泰国

-3.17-2.28-5.65 0.20

马来西亚

-4.42-3.30-3.08 -

美国

4.16 5.47 4.95

5.22

德国

-1.28-3.53-3.32 -4.55

法国

-2.52-1.410.77

0.27

英国

2.08 1.02 1.36

2.34

日本

-1.16-1.59-1.67 0.48

资料来源:同表3。

(三)美、日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笔者认为,美日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首先,允许巨额货物贸易逆差存在的美国模式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主要有三点理由。第一,我国人民的传统观念是以节约为美德,以促进国内人民的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是个长期的观念转变过程。第二,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成熟,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对外投资能力薄弱、渠道不多,应对外资大进大出的能力还不强,以实现金融账户巨额顺差来弥补经常账户巨额逆差风险太大。第三,我国还存在就业问题,让国际贸易出现巨额逆差不利于就业。其次,日本模式近期内在我国还难以施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能力不及日本企业,提高对外投资能力需要时间。

在未来几年中我国不会照搬美、日两种模式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不过我们还是能从美、日模式中得到一些启示,并发现一些可借鉴之处。美国模式给予的启示:(1)不必过分追求货物贸易的顺差。(2)扩大内需对刺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实现经常账户基本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日本模式给予的启示:(1)加强对外投资,能抵冲贸易顺差带来的压力。(2)通过对外投资来增强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鉴于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借鉴国际经验,笔者认为近期内我国平衡国际收支的最佳选择应当是:在减少货物贸易顺差,实现经常账户基本平衡的同时,也应努力逐步实现金融账户的基本平衡。我国今年7月21日已启动人民币汇改,并且已开始注意扩大内需,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减少我国经常账户的顺差。笔者认为除了这两大举措外,我国还应特别处理好以下两点。

1.调整引资政策,取消对外资的过分优惠

我国自1994年以来年年实现国际货物贸易顺差,而其中的一部分应归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由于我国鼓励外资企业出口,为其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近几年这些企业对我国货物贸易顺差的贡献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3年其贡献率达18.9%。根据我国商务部外资司网站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1至8月,外商投资企业已实现315.53亿美元的进出口顺差,对我国货物贸易顺差的贡献率已高达52.4%。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企业的出口能力不强,实现经常账户的大体平衡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时,对于面向出口的外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以增加我国货物出口,这在当时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货物贸易状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的年出口总量2004年已列全球第三位,国际货物贸易已连续多年实现巨额顺差。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出口依存度在不断上升,由此而带来的风险也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向外资企业的出口提供过分的税收优惠已没有必要,故应尽快进行对引资政策的适当调整,逐步取消对外资的过分优惠。这样既可以抑制出口的过快增长,降低由出口依存度的过快增长而带来的外部风险;也有助于实现经常账户的基本平衡,使某些贸易伙伴国没有理由再对我国施加压力,并且这样也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使我国能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经济。

2.不断提高对外投资能力,发展多渠道对外投资

实现我国金融账户基本平衡的最好方式应是:在继续保持对外资的吸引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对外投资能力,发展多渠道对外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薄弱已成为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最大障碍,加强多渠道地对外投资,提高对外投资能力已显十分紧迫。我国学者已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例如可运用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投资国外的优质蓝筹股”、“借鉴新加坡经验,成立国家控股的投资公司,对发展前景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和实业投资”(注1)等。此外,笔者认为我国在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应鼓励和支持我国更多的商业银行走出去,走跨国银行的道路,利用商业银行的资金、人才、信息等比较优势,把多余的资金进行多渠道的对外投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成为一个对外投资大国,金融账户的基本平衡也是能够实现的。

标签:;  ;  ;  ;  ;  ;  ;  ;  ;  ;  ;  ;  

对国际收支模型的思考_国际收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