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710004 ; 2国网咸阳供电公司 712000)
摘要:随着现代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配电网智能调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现行配电网运行现状看,其在电动汽车充电、储能装置、微电网以及分布式电源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可满足电网能量平衡要求。而配电网的这些应用优势,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将对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智能调度系统以及智能调度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具体体现进行探析。
关键词:配电网;智能调度;调度模式;关键技术
前言:作为大电网与电力负荷连接的主要环节,配电网在实际调度中可满足资源优化配置要求,特别在分布式发电技术应用下,更使配电网功能方式具有多样化特点。但需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配电网调度方面逐渐趋于智能化,但配电网实际运行中仍面临量测信息少等问题,智能调度很难实现,导致调度过程仍停留在“盲调”阶段,要求在调度模式上进行优化,并引入相关的技术进行支撑。因此,本文对配电网智能调度与技术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分析
(一)智能调度目标分析
从现行配电网运行现状看,其逐渐在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微电网以及DG等方面接入,主要可满足负荷、电源以及网络等协调要求。以其中负荷要求为例,智能调度中要求做到在供电量上与配电网负荷要求相吻合。同时,在智能调度中也需考虑到供电质量问题,如电网运行中的电压控制、功率因数控制,都可作为供电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需注意的是由于电力负荷以时变量为主,且有扰动问题对配电网进行干扰,所以智能调度除做好当前电网分析外,也要求对其他时段中供电安全裕度进行调度。由此可见,智能调度的目标可界定在利用评估、调度决策以及协调控制等措施,使复杂配电网得以调度,确保电网运行中达到可靠、安全标准。
(二)智能调度的具体模式
智能电网调度中,本身需考虑从多个目标、多个阶段上着手进行调度。一般调度过程中要求配电网与具体的充放电设施、电源等保持互动,这就需要采用信息流、能量流互动的方式,取代单向能量流,并注意引入新的设备与材料,以此使配电网运行得以优化。此时职能调度过程中,便需考虑到调度模式问题,可采取由整体吸纳、分区协调、局部平衡等构建的机制。该机制实现中,要求将调度细化为多个阶段,如实施调度、日前调度、月度或年度等计划,并配合其他如检修计划、改造计划、配电网规划等,这样在分阶段调度模式下,可使调度操作、供电质量以及电力电量等调度要求得以满足。由此可见,现行智能调度活动中,所选用的模式应充分考虑到时间尺度问题,尽可能使负荷、电源与配电网络处于互动环境下,采取多阶段调度模式,将短期运行、中长期规划以及其他控制计划等进行融合,以此使智能调度目标得以实现[1]。
二、配电网智能调度系统分析
由于配电网智能调度中,主要在合理配置所有配电负荷、电源与网络的基础上,使配电网运行达到经济性、优质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要求,保证配电网运行更为高效可靠。而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智能调度系统发挥重要作用,这就对调度系统功能提出相应的要求。调度系统应用下,其需具备的基础功能主要表现在配电电价策略、设备管理、运行情况仿真、运行风险预警、信息可视化以及其他相关计划如网络方式、负荷用能、检修以及发电等计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些基础功能实现的基础上的,调度过程中可对影响配电网运行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超短期、短期以及中长期调度方式,以此使配电网运行更为高效。而除基础功能外,智能调度系统也需有其他相关的支撑功能,包括智能测控终端、配电网智能设备、通信组网、数据平台以及技术支持平台等。这些支撑系统相互配合下,有利于智能调度目标的实现[2]。
三、智能调度技术在配电网中的体现
(一)互动协调技术
互动协调技术应用的对象集中表现在负荷、电源以及配电网络的方面。以DG并网运行为例,其在发电成本、运行成本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存在,这就要求做好互补工作,由输电网、DG互补使潮流调度空间得以增大。需注意的是互动协调技术应用下也要求在配电网调节中有负荷用户参与其中,其目的在于使终端用能效率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将并网运行中其他控制措施引入,如微电网控制等,有利于电网节能减排、削峰填谷等目标的实现。综合来看,互动协调技术应用下,主要需结合负荷、DG以及配电网络等特点,使配用电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二)运行评估技术
由于智能调度中采取多阶段调度方式,所以配电网运行很可能在不同调度方案应用下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引入相应的评估技术,对不同电网运行目标进行分析,为智能调度提供参。一般评估配电网运行中,涉及的指标主要表现在友好性、经济性、优质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将评估技术引入,强调在对配电网运行相关指标明确的基础上,由运行状态参数、运行指标与变化趋势,进行泛函关系的构建,形成相应的评估指标模型。这样在该模型指导下,便可对配电网在不同阶段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3]。
(三)调度决策技术
智能调度中很可能涉及到年度计划设置跨年规划等阶段,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若配电网络、变压器等在容量上不足,将难以使高峰负荷状态下供电要求得以满足。而对于其他实时调度、日前调度或检修计划等阶段,也会在网络接线模式下受到较大的影响,此时的调度方案将不具备较强的适用性。这就要求引入调度决策,可使调度决策贯穿于整个配电网运行始终,使所有负荷资源、DG、配电设备以及网络结构间的约束、作用关系被分析,判断其中影响运行情况的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四)风险预警以及可视化技术
现行电网建设中逐渐采用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等方式,其受自然环境影响极为明显。尽管在微电网应用下,小容量DG并网运行可使接入点功率得到控制,但实际控制中仍存在不可预见性问题,增加负荷不确定性。一旦忽视这种不确定性的控制,便会对电网运行中的许多指标带来影响。此时便需引入风险预警措施,主要由微电网、DG等与自然环境的管理利用相应的模型表示,利用其分析配电网运行中概率、模糊等特性,有利于配电网运行中风险问题的控制。而在可视化技术方面,其可满足不同调度阶段调度决策协调要求,主要利用可视化技术对多维时空信息进行反映,配电网状态可在这些信息中体现出来[4]。
结论:智能调度技术的应用与调度模式的优化是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的关键所在。实际调度过程中,应正确认识智能电网调度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智能调度模式进行优化,同时结合现行智能调度系统应用的要求,将相关的调度技术引入其中,如调度决策、可视化技术、风险预警、运行评估以及互动协调等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智能调度系统在运行中发挥其调度作用,推动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
参考文献:
[1]陈星莺,陈楷,刘健,丁孝华,余昆. 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及关键技术[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22-26.
[2]齐殿刚. 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及关键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4,29:142.
[3]吴国沛,刘育权. 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21:162-166+172.
[4]彭远雄. 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 智能城市,2016,01:70-71.
论文作者:雷阳,孙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智能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负荷论文; 互动论文; 模式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