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译新思维培养的翻译教学创新探析
——兼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邓江雪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新编英汉翻译教程》的使用效果进行调查,发现该教材的实际教学效度与其内在固有价值鸿沟弥远。因此,笔者通过评析《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一书,旨在提出培养翻译初学者的文化大局观和翻译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以实现该教材的高效运用。
关键词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文化大局观;创新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以下简称“新编”)是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孙致礼教授所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初读《新编》时,觉其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译例偏难但趣味盎然。作为翻译入门教材,《新编》难易适度、由浅入深,可助学生管中窥豹,举一反三,但也不乏疑问:(1)为什么《新编》译例大多摘取自文学作品翻译?(2)如何使学生翻译能力所处的层次与教材紧密高效地贴合?(3)《新编》编写理念除求“新”之外,还力图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缘何反有理论与实践离析之感?(4)翻译理论知识部分无适时、适量的强化训练,是否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
首先,利用Matlab软件中M文件编制程序进行通流计算。其次,并M文件编制一维特性计算程序给出该压气机特性线。
1 问卷调查与结果简析
为了解决疑问、更好地开展翻译教学,笔者对该校使用过《新编》教材的1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5份。问卷共设四个问题:(1)学生文学名著或文学翻译作品的阅读量以及阅读过哪些文学作品;(2)对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3)对《新编》的评价;(4)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调查发现:有约7%的学生读过3本以上的文学名著或文学翻译作品(《傲慢与偏见》《德伯家的苔丝》《呼啸山庄》《名利场》等),但《傲慢与偏见》有70%的学生读过;80%的学生反应《新编》晦涩难懂(特别是译例部分)且有重翻译理论轻翻译实践之嫌;66%的学生认为《新编》无章节练习,导致无法及时强化重点;95%的学生(尤其是喜欢翻译的学生)持“翻译理论无用论”:翻译理论掌握越多,翻译实践越难,翻译质量越差。
五是果锈。由于不良气候或环境条件、用药不当或果袋质量不佳造成生理性病害,导致果面出现水渍状斑,或锈色点连片成斑,果面粗糙,果皮易栓化。
驱动层接收到IO模块发送来的数据和控制选项(加/解密命令、算法),根据加解密模块规定的数据协议格式填充数据帧,超过协议长度的包进行分包处理,通过DMA引擎搬运到加解密模块的缓存中,经加解密后的数据包根据协议重新组包,发送给相应的IO模块。加解密模块通过加解密算法从缓存中导入连续的数据帧,按照数据包头部的明/密文性质和算法模块,以及数据长度等控制选项,将数据帧中的数据拆分出来,索引到密钥和加解密算法进行硬件加解密。
首先是对翻译理论知识的介绍。大多数翻译教材在理论知识的介绍上都不成体系,它们往往在对翻译进行概述后,就着力讲解词的翻译,如专有名词和其他一些名词的翻译,声色词、标题以及熟语等的翻译,以及如何确定词义等等,对翻译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探讨非常薄弱。《新编》则偏重翻译理论的引入,对翻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做了深入浅出的系统化的介绍,引起学生对翻译现象的新思考。如对翻译进行定义时,《新编》在不改变翻译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翻译的功能,即“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 ,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这个定义对于翻译初学者而言十分重要,一则让学生明白翻译是什么,二则让学生知道为何译、熟知翻译的使命和价值——让世界进入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比起传统的翻译教材,《新编》在对翻译概念的厘定方面已然更胜一筹,通过概念便可窥见翻译与文化不可分割。
2 翻译新思维引导下的翻译教学策略
2.1 更新翻译理念
《新编》共有三编和一附录:第一编“翻译的基本原理”,共有11章;第二编是26篇英译汉;第三编提供15篇汉译英;“附录”则由英译汉练习参考译文、英汉译音表、英汉翻译常用工具书和主要参考书目四个部分组成。与传统翻译教材相比,《新编》的内容和编写形式皆有很大的改变,有其内在价值。
调查结果虽在意料之中,却也让人始料不及。一方面,初读《新编》时所产生的疑问可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得到部分解决,如《新编》中所举的译例大多来自文学作品的翻译,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因为从调查中得知,本阶段学生读过《傲慢与偏见》虽占多数,但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翻译作品的阅读量很小。由于学生对选自文学翻译作品的译例缺乏认知铺垫,加上《新编》偏重理论引入,导致学生难以消化教材内容。另一方面,笔者不禁思索,《新编》为何要大量以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是因为为《新编》捉笔的大师孙致礼教授是一位文学翻译家,他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已驰骋30余载,其翻译观念与翻译思想就是他对文学翻译经验的总结;二则是以文学翻译作为教材译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这是因为“翻译研究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特别是理论问题的提出和讨论都是由文学翻译引发的,或是以文学翻译为对象的。”(谢天振等,2009:13)虽然文学翻译在所有翻译行为中的所占比例还不到1%,但中外学者在讨论翻译问题时,似乎始终关注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文本,认为文学翻译在智力上更富有趣味也更具有挑战性。因此,以文学翻译文本作为翻译教材译例也就不足为奇。但是,改革开放至今,翻译对象已不再局限,实用文献的翻译成为主流,翻译因此而进入职业翻译时代,为经济发展服务。所以对于翻译初学者而言,翻译教学必须做到译例素材多样化,必须尽可能地训练其翻译思维。《新编》可有的放矢,取其精髓,不可囿于其中。
2.2 基于文化大局观的翻译技巧培养
其次,在对翻译理论介绍的形式上,有三个重要的关键词藏于其中——翻译、文化、创新。笔者认为,这是《新编》的“新”之所在,即它从翻译的定义开始,到翻译的过程、方法、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翻译技巧、文体等,再到各部分所涉及的译例,都把翻译与文化联在一起,尤其是各部分所涉及的译例大多以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例;在第三章论及翻译方法时,《新编》摒弃了传统教材强调语言学翻译流派向语言内部要素偏斜的理念,而是从更为宏大的文化翻译角度出发,重点介绍文化传播层面上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介绍翻译技巧时,不是直接提出翻译过程中有哪些翻译技巧,而是基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提出翻译技巧,这说明:翻译技巧产生于两种语言上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差异不穷尽,翻译技巧也不穷尽,这为日后学生创新出更多的翻译技巧提供可能。
2.3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的教学实践探究
《新编》的精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翻译与文化紧紧相连,至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翻译研究中的所谓的“文化转向”,只不过是人们的视线开始移到了文化与翻译上,不代表翻译与文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没有关系,所以,给予学生翻译方面的熏陶应以培养其文化大局观为主;其二,使他们受到翻译学习方法上的训练,主动思考翻译问题,以提供翻译策略技巧知识为辅,创新翻译技巧为主。简言之,以授“渔”为主,授“鱼”为辅。由此可见,《新编》称得上是一部好教材。遗憾的是,其内在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利用。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的文化积累不够,全部以文学翻译作为例子,会让学生在理解原文和目的语表达上出现问题,长此下去,学生畏难情绪只增不减,对翻译的热情只减不增;二是《新编》体现了更宏大宽阔的文化视野,学生思想性和创新性的局限会蒙蔽他们学习新知的眼睛;第三,教师没有对《新编》开展合理有效、删繁就简、因人制宜的教学,死套教材,从而陷入泥淖。因此,教师必须一方面注重丰富学生的认知环境(如让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多背诵原文,多看名家谈翻译等),一方面应依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
3 结语
《新编》为翻译初学者理解翻译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为翻译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然而,它的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如书中所举的译例选材受限,只以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例,而对非文学作品的翻译未加引用,只在第八章“文体与翻译”中略提;再者,《新编》中每个章节后面没有翻译知识练习,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无法强化也不得要领;还有,附录中的信息也不够完备,如名家译著赏析、名家翻译思想等简介尚未录入其中;最重要的是,《新编》缺乏对中西方翻译史的介绍。以上不足需教师灵活处理,添加、删减或者深化,目的是实现其最大的实用价值,裨益广大学子。
参考文献
[1]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贺爱军.语篇·对比·多元——翻译教学方法论思考[J].上海翻译,2011(3):60-64.
[4]刘和平.翻译教学方法论思考[J].中国翻译,2004(3):41-46.
[5]张薇薇.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问题探讨[J].智库时代,2018(43):199,20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hinking in Translation——Comments on the New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ourse
DENG Jiangxu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Sichuan,637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ly compile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ourse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finds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actual teaching validity of the textbook and its intrinsic value is wide.Therefore,by reviewing the book"New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ourse",the author aims to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idea of cultivating the cultural outlook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of translation beginners,so as to achieve the efficient use of the textbook.
Key words: New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ourse;Cultural outlook;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06(2019)07(a)-0030-02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四川省翻译协会学术研究与交流工作委员会2018年度课题“翻译书评理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X2018004)。
作者简介 :邓江雪(1982-),女,四川达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研究。
标签:《新编英汉翻译教程》论文; 文化大局观论文; 创新论文;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