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湾县大泉乡中心校东泉分校 832100
三年级是小学生写作文片断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写作文普遍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无话可写;二是写不具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经常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练笔,让他们在片断训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作文的信心,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谈几点作法:
一、背诵积累词句,练写片断
“虎豹无纹,鞟同犬羊。”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要让学生把作文片断说具体,平时就得注意引导他们积累语言的建设材料——词句。所以我常常要求学生背诵课内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并摘录在笔记本上,写片断时再灵活、准确地运用。
如课文《精彩的马戏》中有“哈哈大笑”、“哄笑”、“喝彩”等词。在片断练笔《给“三毛”添嘴巴》时,我启发学生回忆活动时场上同学们的反应,并在片段中恰当地运用以上三个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当王刚把‘三毛’的嘴巴画到额头上,同学们哈哈大笑。……李梅刚放下粉笔,同学们又发出一阵哄笑。原来,她把‘三毛’的嘴巴‘长’到脸蛋外……朱冬在‘三毛’的鼻子下面画上嘴巴,不偏不倚。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喝彩……”这样,学生在练笔中既加深理解词语,又使作文片断的内容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形象。
二、模仿构段方法,练写片断
文章的段落结构好似“房子的框架”,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三年级学生知识面窄,写作文时想什么就写什么,不懂得如何构段谋篇。为了让学生“有章可循,”我常常借用课文中段落的不同构段方法,让学生模仿练笔。如:
教学课文《赵州桥》后,我启发学生仿照第三段“总——分——总”的结构写片断。
学习课文《翠鸟》第三段后,我又指导学生仿写并列关系的段落,并以“过渡句”承接上下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自学课文《雨》后,我还训练学生按“地点的变换”观察校园,仿写片段……
由于重视构段方法的练笔,学生逐渐地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运用,转化为能力,作文水平明显提高。教师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些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方法。
“读”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内容,在选取内容时,通常是为了解决作文中的某一问题,而选取一个片断,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领会。
三、学习观察方法,练写片段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缺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得法,写作是往往“无话可说”。对此,我结合课文教学,教给学生多种观察方法,并让学生选择周围可看可感的事物来练笔。
如课文《翠鸟》第二段,作者抓住翠鸟的动态和静态写出翠鸟机灵的特点。学文后,我让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注意它的动态、静态,仿写片段。学生观察有法,因而眼前有物,胸中有文。有的学生写道:“小猫蜷着身子,一动不动地躺在窝里,我逗弄它,跟它说话,它只是看了我一眼,低下脑袋,又继续睡大觉。这时,一只老鼠从墙角边溜出来。小猫立刻抬起脑袋,竖着耳朵,挺直前半身坐着,胡须往上翘,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当老鼠爬到离小猫三米多远的地方,小猫像飞箭一般冲过去,前爪按住老鼠,张开大嘴咬住老鼠……”片段中小猫懒洋洋的静态,敏捷勇猛的动态,淋漓精致地表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会一定的观察方法对提高作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多读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语言和情感的表达。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有所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将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对看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和阅览室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还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都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
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了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要多读书,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无所适从。
总而言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在于起步 片断作文的训练。而训练的方法、途径不一。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机会,不懈、扎实地进行练笔,使学生“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又何愁学生“无话可写”、“写不具体”呢?
论文作者:乔生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学生论文; 片断论文; 课文论文; 小猫论文; 方法论文; 翠鸟论文; 同学们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