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东县中医医院 421400
【摘 要】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180分析146例糖尿病(DM)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CYSC、Cr、HbAlc和的浓度,分析它们在DN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DN组CYSC、Cr、HbAlc和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YSC和HbAlc水平随病程的延长而呈逐步上升趋势,按高低顺序排列为病程10年以上组>病程6~10年组>病程1~5年组>病程1年以下组,HbAlc越高,CYSC水平也越高,两者具有关联关系。单项检测HbAlc或CYSC均有较高的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两者相比,CYSC 的检测效果更佳,联合Cr、HbAlc和CYSC检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的阳性率为85.63%。结论 检测CYSC和HbAlc在DN中,尿MA检测对DN的效果更好;若联合检测Cr、HbAlc和CYSC能有效提高DN诊断的阳性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C;肌酐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DM病人的重要死因[1]。目前肾损伤诊断多以尿素氮、肌酐、尿蛋白作为常规检测指标,但这些指标难以诊断早期肾损伤。因此,筛查监控DM患者早期肾功能状态的指标是阻断早期肾损伤,降低DN发病率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越来越被临床工作者重视,通过查找资料和文献,发现联合检测CYSC、Cr、HbAlc在DM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较大。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DM组:在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门诊及住院DM患者146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男98例,女48例。病程分别为0-20年,全部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感、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其他肾脏疾病。以出现DM症状或体检发现血糖升高选为DM诊断标准,病程按 起病事件分为1年以下、1-5年、6-10年、10年以上[2].健康对照组:30例,年龄为35-75岁,平均年龄为55.5岁,其中男性23例,女7例,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DM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EDTA-K2抗凝、普通生化管各2ml,测定HbAlc采用糖化血红蛋白仪,Cr、CYSC均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的试剂;正常值:Cr44-133μmol/L,HbAlc3.9%-6.5%,CYSC0.65-1.25mg/L。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结果比较用t检验。P<0.01表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2.1 DM组Cr、HbAlc和CYS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YSC和HbAlc水平随病程的延长而呈逐步上升趋势,按高低顺序排列为病程以上组>病程6-10年组>1-5年组>病程1年以下组,HbAlc越高,CYSC水平也越高,两者具有关联关系。见表1
表1 不同病程DM患者及正常人Cr、HbAlc、CYSC的水平
3讨论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位列于慢性肾衰竭的第三位[3],病程5年以上患者DN发病率10%左右,10年以上者DN发病率20%-30%。目前许多传统检测指标如尿素,肌酐,尿蛋白,他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肌酐(Cr),是肌酸和磷酸肌酸代谢的终产物,它主要由肌肉中磷酸肌酸的非酶促反应生成。对正常成人来说,每日产生肌酸酐的量是恒定的,而且肌酸酐的产生量与肌肉量成正比,因此一般男性的数值比女性高一点。经常锻炼肌肉者和非素食者的数值也较高。肌酸酐的产生量一定,而且不会在过滤后被肾小管重吸收。它的排泄量反映血液中的肌酸酐含量和肾小球的过滤速率,也就是肾脏的机能。当肾发生严重病变时,肌酸酐排泄受阻,血液中肌酸酐含量升高。血液中肌酸酐的测定,可以知道肾功能是否有严重障碍,肌酸酐的值越高,肾脏的障碍越大;但是血液肌酸酐只有在肾脏有严重障碍时才会大幅提高,不能作为早期肾脏病的指标[4]。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的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并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测试糖化血红蛋白可以观测到此前120天的血糖浓度。即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因此HbAlc能特异性的反应体内葡萄糖水平[5]。当机体处于高糖环境是,许多蛋白质由于机体非酶糖基化反应速率加速,导致这些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糖化,且糖化功能异常,在糖尿病的器官损害终起重要作用。
胱抑素C 的检测方法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探索,放免法、荧光法、酶免法均被采用过,但由于以上方法或者存在放射污染或者需要昂贵仪器或者测定时限长不能全自动化,无法应用于临床大批量标本测定[5]。1997年Finney 等报道了颗粒增强免疫 比浊法(PE—NIA),使血清胱抑素 C 测定时间缩短至 5m in 左右,而且可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
胱抑素 C 是近年来报道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其生成浓度稳定,各组织生成率不受年龄、性别、肿瘤、免疫性的影响[6]。应用 PENIA 法检测胱抑素 C 方法简便、结果准确,既无需接触同位素,又可以避免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测过程的繁琐,以及不易正确留取尿标本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现传统的检测指标肌酐,它的临床敏感性不高,但与其他联合一起检测时意义更显著。特别是Cr、HbAlc、CYSC这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大力资料表明,HbAlc越高,DM的并发症就越严重[7],所以临床上测定HbAlc不仅仅是有利于DM的早期发现,更有利于DM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在国外已把该项作为衡量糖代谢的最主要指标[8].
综上所述,他们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近期,纵观,全程的血糖观察信息,能正确地指导病人治疗,减少合并症的发生[9]。总之,胱抑素 C 与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敏感、准确、简便、可靠的反应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指标,对于临床上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肾损害和肾功能改变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翁建平,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J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3):150-153.
[2] 郑旭,王杰.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1):53-56.
[3] 周建光,杨梅.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578.
[4] 罗春丽,生物化学检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 徐名周,留宏君.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尿肌酐与其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2:22-23,119).
[6] 王亚平.胱抑素 C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临床检验杂 志,2006,24(3).
[7] 李贺平,王东红等.胱抑素 C 变化评估肾损害患者肾小管损伤的临床意义.江西医学检验,2005,5(23):421 —427.
[8]钟爱民,刘燕呜等.血清胱抑素 C 是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临床 肾脏病 杂志,2004,4(4):166 ~167.
[9]程培丽,陈鹏程,赵艳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3):438-439.
论文作者:陈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血红蛋白论文; 病程论文; 肌酸论文; 血糖论文; 肌酐论文; 指标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