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的战略影响分析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乌克兰危机的战略影响分析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试析乌克兰危机的战略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克兰论文,危机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11月至今的乌克兰危机,是冷战后欧洲遇到的最重大的安全挑战,是继“9·11事件”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影响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这场危机虽未结束,但决定了乌克兰这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基本战略取向,还对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日本等几大战略力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乌克兰:是否全面倒向西方?

      乌克兰地处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缓冲地带,自1991年独立后逐渐成为西方与俄罗斯争相施加影响的对象。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就建议将2005-2015年确定为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时间表。①在完成两轮北约东扩后,美国通过支持“古阿姆联盟”和策动乌克兰“橙色革命”,不断塑造乌“亲美脱俄”的倾向。2008年俄格冲突后,欧盟的“东方伙伴关系计划”代替美国的“北约伙伴行动计划”,成为西方整合乌克兰的重要抓手。②苏联解体后,乌虽是俄眼中的“斯拉夫兄弟”,但在独联体内对俄离心倾向很强。俄多次以天然气为工具影响乌内外政策,导致乌在俄与西方之间摇摆不定。

      从乌克兰国内层面看,危机反映了乌国内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中西部和东、南部不同政治派别、经济寡头、利益和文化群体间长期存在的矛盾;从国际层面看则是美欧和俄罗斯地缘政治竞争激化的结果。冷战后20多年,乌克兰国内不同群体并未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认同,在国家发展的优先方向上也未形成统一意见。亲西方群体希望通过建立欧盟—乌克兰自贸区实现经济一体化,最终使乌加入欧盟;亲俄群体则担心遭受经济损失、政治打压和语言文化歧视,对与欧盟建立更密切联系保持谨慎。③2013年11月,乌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并在俄拉拢下与俄签署经济和天然气新协议,导致国内矛盾激化。美欧支持乌反对派通过“广场斗争”发动政变,迫使亚努科维奇流亡俄罗斯。此后,俄乘乱以出兵和推动当地居民公投等方式“兼并”克里米亚,并公开支持乌东部居民扩大自治权的斗争。美欧坚定支持乌过渡政府和选举产生的波罗申科政府,力图助其平定“分裂分子的叛乱”。乌政府军与亲俄武装的战斗尚未结束,但乌战略取向看来大方向已定。

      西方“赢得”而俄“失去”乌克兰,成为当前俄与西方地缘政治博弈的基本结局。受多种因素制约,乌短期内虽难以加入欧盟和北约,但将全面提升与这两大组织的合作。欧盟与乌克兰继2014年3月签订联系国协定政治条款后,6月27日又签署经济条款。相关协定规定双方合作涵盖政治、外交、安全、经济、司法、能源等多个领域。欧盟发表的备忘录称,协定将推动乌经济发展,预计乌对欧盟年出口将增长10亿欧元,乌每年新增收入可达12亿欧元。④协议的签署将使双方关系迈上新台阶。欧盟东扩的历史表明,东欧国家的入盟不会一蹴而就。考虑到乌人口规模及其与俄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入盟之路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乌加入欧盟的进程却很难逆转。在加入北约问题上,乌克兰确实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俄乌围绕克里米亚的领土争端;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法、德等欧洲大国的谨慎态度等,均可能使乌的北约梦遥不可及。但这些障碍无法阻止美国和北约持续强化与乌的军事安全合作。2008年美国总统布什两次试图将乌纳入“北约伙伴行动计划”未果后,美乌签署《战略伙伴关系纲领》,双方安全合作逐渐提速。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承诺“北约的大门为乌敞开着”,持续助乌满足北约的标准。⑤危机爆发后的2014年4月,北约外长会议就北约及其成员国帮助乌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开展与乌联合军演等达成一致,北约对乌武器援助、情报支持和相关联合军演陆续展开。通过北约—乌克兰理事会和成立新的“目标基金”,北约将持续对乌军提供网络防御、指挥控制和后勤方面的支持,双方安全合作可望进一步深化。⑥

      在乌克兰倒向西方的同时,俄乌关系则大幅恶化。俄乌外交上针锋相对,双方经贸关系严重受损,军工合作中断,尤其后者已使俄无法继续从乌进口战机、直升机引擎和舰艇的动力装置等重要装备,俄因而不得不考虑“在本土生产所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问题。⑦从政治上看,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不仅导致亲俄势力在乌影响下降,还成为制约俄乌关系改善的重要障碍。俄对东部亲俄武装的支持,更刺激乌国内的民族主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后成长起来、数量达1000万人左右的“新乌克兰人”具有强烈的认同欧洲和“厌俄、反俄”倾向,其政治诉求将对乌俄关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乌从战略上倒向西方,是俄重大的战略损失。对俄总统普京来说,乌不仅是俄面对西方的战略缓冲区,也是其重树在后苏联空间影响力,努力争取“共建欧亚联盟”的重要国家。⑧布热津斯基认为,冷战后乌克兰的独立,使俄丧失了“以独联体或以欧亚主义为基础重建帝国”的可能性。⑨此次危机将乌退出独联体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排除了乌在未来10年加入欧亚联盟的可能,这对普京的强国梦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

      不过,西方要锁定战果尚需时日。乌要成为西方稳定的“新边疆”,军事上和经济上的成功必不可少。就经济而言,短期内取决于乌能否扭转经济萎缩、债务飙升的窘境,长期则取决于乌能否推动经济改革和转型,改变能耗和能源补贴过高、腐败严重和地下经济活动猖獗等乱象。⑩如果经济疲弱导致社会不稳和政治瘫痪,战略上倒向西方的乌克兰还可能重新沦为俄与西方激烈博弈的战场。

      美俄:“非敌非友”还是“战略敌手”?

      冷战后美俄关系出现结构性紧张,其根源是美国竭力维持、巩固霸权和俄竭力重新崛起间的矛盾。克林顿和叶利钦时期,双方围绕北约东扩、科索沃战争等展开较量,最终以俄“边斗边退,务实妥协”告终。(11)小布什和普京时期,双方虽因伊拉克战争、东欧反导、俄格冲突等折冲樽俎,但由于美聚焦反恐而俄支持美反恐,双边关系总体稳定,在反恐、阿富汗等问题上还一度合作。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时期,双方致力于“重启”关系,并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俄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取得突破。普京第三次出任俄总统和奥巴马连任后,美俄因人权、叙利亚问题等关系疏远,但总体保持“非敌非友”状态。

      乌克兰危机重创美俄关系,使两国走到“新冷战”边缘,有西方学者更将两国关系描绘为“战略敌手”。(12)美俄较量的广度和烈度不仅超过两国间历次较量,而且成为“冷战后大国间首次公开的、直接的对抗”。(13)外交上,俄遭到西方孤立,被“踢出”八国集团,与经合组织(OECD)的合作终止。经济上,美俄发起“相互制裁”,波及双方在经贸、投资、金融、航天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其中,美国不仅对俄多名“与乌克兰局势不稳定有关”的个人实施资产冻结或签证限制,而且在马航MH17坠毁事件前后将制裁扩大至俄金融、能源和军工等关键行业。(14)军事上,美俄围绕导弹防御系统的谈判中断,北约也暂停与俄各项合作,并强化在中东欧、黑海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军力部署和扩大军演规模,重新审视“俄罗斯的传统威胁和本土防御”,俄北关系陷入低谷。(15)另外,由于美俄不同程度地卷入叙利亚和乌东部内战,实际上已打起“代理人战争”。这种全方位和多领域对抗,成为全球化时代最接近美苏冷战的一种对抗形式,标志着冷战后西方“与俄罗斯接触政策的终结”和“打造与俄建设性关系的努力已经失败”。(16)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俄罗斯问题专家特列宁表示,双方的地缘政治竞争没有局限在乌克兰,而是在更广阔的空间展开。俄欧交界的一些国家,除阿塞拜疆外,包括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白俄罗斯等国家或者被迫选边站,或者正在沦为“战场”,冷战结束后在俄欧间的灰色地带基本不存在了。(17)如果美俄放任两国关系继续下滑,双方在反恐、防扩散、应对气候变化、北极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将受到冲击,在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全球治理问题上将拉帮结派,并可能竞相开发和部署新的战略武器,从而走向“新冷战”。(18)

      美俄关系的严重倒退有违两国初衷。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太,反恐也仍是要务之一。2013年初奥巴马政府曾多次试图“重启”对俄关系,未在北约东扩、东欧反导等问题上过于刺激俄,同时积极寻求俄在反恐、伊核等问题上的合作。美国国防部2014年3月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仍表示愿与俄“就双边和地区安全挑战开展合作”,通过“与俄接触推动欧洲和平与繁荣”。作为实用主义者,普京也深知美国对俄崛起的重要性,内心倾向于发展对美关系,以改善安全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并在奥巴马胜选连任后向其发出访俄邀请。(19)两国因乌克兰危机走向对抗,与双方的战略互疑息息相关。危机爆发前,美国虽无短期内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计划,但北约在冷战后的持续东扩使俄很难再相信美国。美国在2月份公开支持乌反对派发动政变,迫使普京不得不面对“北约军队可能进驻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问题。(20)普京增兵并吸收克里米亚,既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在黑海驻军问题,也是一种“弹簧被压到极限后的反弹”。(21)而在美欧看来,普京的强势应对不仅是在对乌施加影响,而且是要控制乌。普京对苏联解体的抱憾和建立欧亚联盟的努力,让美国感到“必须阻止普京控制前苏联国家的企图”。战略互疑扭曲了一方对另一方意图的认知,导致双方都从长期的战略意图判断对方的短期行为,从而影响了双方在危机管理中实现“损害控制”。(22)另外,普京与奥巴马之间始终未建立起较信赖的私人关系,这可能加剧双方的互疑。在2012年5月普京第三次出任俄总统前后,因美国干涉俄总统选举,国务卿希拉里攻击普京搞“集权政治”和“企图恢复苏联”等,普京对奥巴马政府十分不满,并拒绝出席美国主持的“G8”峰会。此后,奥巴马因忙于国内议程未出席俄主持的符拉迪沃斯托克APEC峰会,2013年又因“斯诺登事件”取消了出席9月在圣彼得堡召开的“G20”峰会并与普京会晤的计划。普京与奥巴马间的冷淡关系,使双方沟通效果大打折扣。归根结底,乌克兰危机源于美俄对这个实行“骑墙”政策的国家的争夺。从更大的视野看,美战略目标可能是先将乌克兰纳入北约和欧盟,最终推动俄也加入北约和欧盟,从而建立“更大的西方”,彻底消除俄“重建帝国的可能性”;(23)而俄罗斯若不想沦为二流国家或西方的小伙伴,必然要阻止西方的企图。

      迄今为止,美俄避免了直接军事对抗,外交战色彩浓厚。美国之所以敢于对俄实施制裁,在于两国经济联系少及制裁对美伤害小而对俄伤害大。(24)西方希望通过“打击普京身边的高官、离间俄政界和商界的关系、损害俄经济”等,迫使普京“停止支持乌东部的分离活动”。从美国制裁古巴、朝鲜、缅甸、苏丹、伊朗等国的历史看,制裁短期内虽难以改变对象国的决策,但会重创对象国的经济并导致双边关系长期紧张。自美欧2014年3月发起首轮制裁以来,俄出现资本外流激增、股市下跌和卢布贬值等现象。(25)美国政要和战略家认为,俄虽保持强大军力,但人口萎缩,科技创新力差,国家财政高度依赖油气出口,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更给俄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因此是一个“衰落的地区大国”。(26)受金融危机影响,俄GDP增长已连年走低,2013年增长率仅1.3%,预计2014年将滑落到1%以下并接近衰退。(27)普京并未被制裁吓倒,反而摆出了宁可牺牲经济也要与西方对抗的姿态。在乌东部亲俄武装濒临溃败的情况下,如果俄以人道主义救援的名义出兵乌克兰,美国恐加大制裁力度。若乌克兰危机或内战长期化,美俄关系的前景将更加黯淡。

      欧俄: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

      与美俄关系相比,欧俄关系的火药味要淡许多。冷战后俄虽对欧盟东扩有所不安,但仍将欧盟看作重要的投资者和经贸伙伴、保障欧洲和平与安全、制衡美国和北约的一股力量。(28)欧盟出于满足能源需求、开拓市场空间、维护欧洲安全及制衡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等考虑,也重视发展与俄关系。1997年以来,双方通过欧俄首脑会晤保持密切接触,并提出建立“四个统一空间”合作框架。(29)梅德韦杰夫任俄总统期间,俄欧还启动“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旨在扩大双方经贸和投资关系。普京重新执政后,在力推欧亚联盟的同时,提出建立横跨“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自贸区”的构想,希望建设性地处理与欧盟的关系。(30)

      乌克兰危机急剧扭转了欧俄关系向好的趋势,使双边关系降至冷战后最低点。这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俄、法、德三国联手对美开展“软制衡”的情形形成极大反差。危机期间,欧盟与美国保持一致,拒绝承认克里米亚被俄“非法吞并”,并持续“敦促俄发挥影响,阻止武装人员、武器装备从俄进入乌东部”。 (31)为对俄施压,欧盟与美密切协调,除抵制原定在俄罗斯索契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外,还暂停欧俄峰会,中断了俄极其重视的免签证谈判和“现代化伙伴关系计划”的谈判。在马航MH17坠毁事件前,欧盟对俄制裁尚较克制,这有多重原因。首先,欧俄经济存在极强的互补性,德、法、意等欧洲大国不愿推动严厉制裁。其次,欧盟决议需要28个成员国同意,决策程序复杂影响效率。如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因历史和地理原因,力主对俄严厉制裁,而天然气全部依赖俄罗斯的保加利亚却反对制裁。即使制裁决议出台,也面临执行、监督和责任分担等问题。再次,欧盟担心若与俄关系全面恶化,欧洲就可能如冷战期间一样成为西方与俄对抗的前沿,进一步受制于美、且战略地位下降。马航MH17坠毁事件成为“扭转局势的意外事件”,欧盟认为俄支持的乌亲俄武装是击毁客机的罪魁祸首,欧盟内部要求严惩俄罗斯的压力陡增,德国等国再无理由拖延对俄收紧制裁。2014年7月29日,在与美国协调后,欧盟宣布对俄金融、能源和军工行业实施新制裁。(32)由于欧俄间密切的经贸关系,与美国的制裁相比,这些制裁对俄经济的冲击更大,并会造成两败俱伤。例如,欧盟的金融制裁将增加俄为外债再融资的难度,可能造成卢布进一步贬值、俄信用评级下降和经济负增长,这必然影响欧洲大国一些大企业的盈利能力。面对不断加码的制裁,普京继续在俄乌边境集结兵力,并通过宣布对欧盟农产品实施为期一年的进口禁令、引入高消费税和激发国内民族主义、威胁对西方航空公司关闭领空等展现强硬姿态。有分析指出,普京性格坚强且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不会轻易放弃对海外俄罗斯族的支持。(33)欧俄分别以自己最擅长的手段推动局势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可供回旋的空间变小。

      由于欧俄地理接近、经济交融、人员往来密切,俄不会放弃分化跨大西洋关系、争取欧盟的努力,欧洲大国也难以与俄决裂。制裁与反制裁是迫使双方重回谈判桌?还是引发新一轮制裁并导致欧俄关系持续恶化?考验着相关方的战略智慧。乌克兰危机表明冷战后欧俄的经济融合无法消弭传统的地缘政治竞争,未来即使危机趋于平息,这一竞争也不会止步。2014年5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正式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后,表示将竭力吸引吉尔吉斯和亚美尼亚加入。而欧盟与乌克兰、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签署联系国协定后,第五届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外长会7月22日在布鲁塞尔召开,包括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亚美尼亚等6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外长均出席,并积极为下届峰会做准备。危机没有促使欧盟反思东扩及处理欧俄关系的基本方式。可以预见,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将成为欧俄下一轮角逐的焦点。普京建立欧亚联盟的目的是形成能与欧盟、美国和中国竞争的集团,而欧盟极为担心“冷战后西方自由主义观念向东扩展的进程被阻断”。(34)长期看,只要俄希望保持欧亚大国的特性和再次成为全球大国,只要俄不愿或不能加入欧盟或北约,欧俄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就会继续下去。

      中俄:从战略协作升至“准盟友”?

      中俄不仅战略处境和战略需求相近,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有共同点,还互为最大邻国,经济互补性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最大外部基础是推动国际政治的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乌克兰危机激化了俄与西方的矛盾,而西方对俄打压,促使俄加大对华借重,中俄战略协作和经贸合作具备了新内涵。第一,中俄相互提供政治支持的力度加大。危机前,中俄关系已高度稳定和成熟,共同应对美国的战略挤压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一大动力。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首访定在莫斯科,2014年又参加俄主办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了对俄的高度重视。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普京主动与习主席通电话,派外长拉夫罗夫和俄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先后访华,并率团赴上海参加第四届亚信峰会等,有借重中国的战略考量。中国呼吁对克里米亚问题应“尊重历史经纬和现实”,并对美欧在联合国发起的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的决议案投弃权票,不参与西方对俄制裁。特列宁称:“美国的制裁提升了中国对俄的重要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不易受美国领导的制裁行动影响的主要经济体。”(35)可以说,中俄利用更紧密的双边关系,增加了各自在与美国打交道时的筹码。第二,中俄携手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力度增强。危机前,日本安倍政府妄图实施对华“战略包围”,在紧贴美国以突破和平宪法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过程中,对俄实施缓和与拉拢政策。乌克兰危机迫使日本与西方一起参与对俄制裁,并在马航MH17事件后决定“冻结与克里米亚及乌东部民间武装有关的俄个人和团体在日本的资产”,这势必冲击日俄关系,使普京2014年秋访日计划充满变数。中俄则通过联合军演加强战略协调,并承诺利用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机会,反思历史,强化共同记忆,这有助于遏制日本右翼的“翻案风”,有助于维护东亚战略平衡和世界公平正义。第三,中俄经贸和能源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方的制裁和欧盟致力于减少对俄油气依赖,增加了俄与中国能源合作的紧迫性。历经十多年谈判的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尘埃落定。根据2014年5月正式签署的《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俄将从2018年起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最终供气量将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总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这份合同不仅是“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天然气供气协议”,还预示着中俄在建立“全面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上取得重大进展,并“正在向形成战略能源同盟迈进”。(36)西方的制裁还促使更多俄罗斯银行和企业寻求通过中国市场融资并扩大对华业务规模。可以预见,中俄将在财政金融领域密切协作,包括在中俄贸易、投资和借贷中扩大中俄本币直接结算规模。此外,双方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远程客机、航天、军工等领域和项目上的合作也迈上新台阶。伊万诺夫访华期间还表示,将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计划”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相结合将实现双赢。(37)作为欧亚大陆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中俄扩大合作不仅有助于俄远东地区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还具有深远的地缘政治意义。

      尽管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但远未到建立军事同盟的程度。伊万诺夫7月10日表示,俄中均认为建立军事同盟“没有任何意义”,上合组织也不会成为一个军事组织,而中俄是“没有同盟义务的盟友”。(38)未来一个时期,如果俄与西方的关系保持紧张,俄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倚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更牢固,两国在金砖机制和上合组织的合作也会加强,并可能邀请更多国家加入这些“非西方组织”。可以说,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在亚太,乌克兰危机干扰了其全球战略,造成了美国同时对中俄施压的局面。只要美国不改变维持和巩固全球霸权的本质,中俄追求世界多极化的目标不变,中俄关系强化的大方向就不会改变。

      乌克兰危机尚未结束,前景仍有不确定性,大致有三种情景:一是乌政府军在西方支持下打垮亲俄武装,危机逐渐平息,但俄仍通过军事和经济等杠杆影响乌局势,最终俄、乌、美、欧在日内瓦谈判的框架下达成政治解决方案,如乌政府给予东部较大自治权,并承诺不加入北约等;(39)二是乌东部局势平息后,俄承认并接受乌倒向西方的现实,并与乌发展正常国家关系;三是俄顶住西方压力继续向亲俄武装提供支持,或以人道救援名义出兵乌东部,而西方也加大对乌军事支持力度,导致乌滑向叙利亚内战似的泥潭。乌克兰局势的未来,主要取决于俄与西方较量的结果,取决于双方博弈的目标、能力和手段,以及领导人的个性和风格。在不同情景下,大国关系演变方向不同。

      从当前态势看,乌克兰局势仍有转圜空间,政治解决尚有较大可能性。如果西方制裁最终迫使普京调整对乌政策,如允许乌东部亲俄武装与乌政府进行谈判,(40)或者亲俄武装在缺乏俄有力支持下彻底溃散,局势可能趋于缓和。俄与西方关系改善后,美欧将有条件地取消部分制裁。阻止俄与西方滑向“新冷战”的力量仍十分强大。危机发生在全球化时代,发酵于西方仍然占据优势的国际格局中,因此大国关系的变化必然受到这一结构和这个时代的制约。就美俄关系而言,尽管双方博弈激烈,但各方的战略目标都较为有限。对抗没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冲突、壁垒分明的集团式军事对峙和全面的经济战;没有经典的遏制与反遏制现象,因此尚未构成“新冷战”。究其原因,奥巴马聚焦于夯实国内经济实力,对外战略整体收缩,其战略重心在亚太,在伊核、阿富汗、叙利亚等问题上仍需俄罗斯的合作。俄与西方综合国力和军力存在巨大差距,既无意愿也无能力开展长期对抗。就欧俄关系而言,德、法、意等欧洲大国与俄经济关系密切,更不愿重回冷战。由于相互依赖和对经济大幅衰退的担忧,欧俄都未敢动用石油和天然气贸易作为博弈工具,未来走到这一步的可能性也不大。2008年俄格冲突后,欧俄关系经历短暂紧张后恢复常态。若乌克兰危机逐渐趋于平息,欧俄可能会寻求修复关系,回到相对稳定和务实合作的轨道上。就中俄关系而言,危机不会改变中俄“结而不盟”的状态。中俄战略重心不同,难以在事关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给予坚定支持。俄迄今没有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上“选边站”,也不会停止向与中国存在岛屿和海洋争端的越南出售武器或终止俄越在南海的联合采油。(41)中国虽在乌克兰问题上给予俄一定理解和支持,但难以走得太远。

      乌克兰危机是一件具有重要影响的地缘政治事件,但不是国际政治主要矛盾的集中爆发,因此没有导致国际关系全面和大幅重组。危机没有导致美国大幅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自2014年2月危机升级至今,奥巴马多次直言“军事手段不是选项”,美防长哈格尔甚至表示,“即使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东部,美国仍不会动用武力”。(42)北约未向中东欧地区大规模增兵,相关部署和演习主要是为安抚盟友和向俄发出威慑信息。与此相对的是,美国并未改变在2020年将60%的海军和60%在海外驻扎的空军部署在亚太的决定,且其决策层承诺不会改变对亚太的战略投入,美并利用俄“兼并”克里米亚事件攻击中国在东亚的海上维权行为。(43)美国部分学者更认为,美应从俄罗斯的行为中吸取教训,加大对中国的威慑,防止中国仿效俄在亚洲“攫取领土”。(44)可以说,美全球战略的重心仍是亚太和中国而不是欧洲和俄罗斯,因此中美关系作为国际政治主要矛盾的特征并没有因乌克兰危机发生变化。

      不过,乌克兰危机本身和美俄关系的紧张,已使欧洲安全重新成为美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视欧洲为“安全提供者”的判断变得不合时宜。欧洲安全问题凸显,以及东亚领土和海洋争端“高烧不退”,伊拉克、叙利亚内战和巴以冲突等问题相互叠加,使美国在冷战后首次面临亚洲、欧洲和中东三大地区同时出现状况的窘境。在中美战略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美俄关系的紧张和中俄关系的强化,可能迫使美国重新思考和评估对外战略和军事战略。7月31日,由美国前防长佩里和退役陆军上将约翰·阿比扎伊德领导的国防小组发布一份跨党派报告,批评奥巴马政府削减军费、平衡预算的做法将美国带入“险境”。报告呼吁美国停止削减军费,大力发展海空军以“做好同时打两场地区战争”的准备,以应对中俄“咄咄逼人”的行为和其他安全威胁。(45)这一声音反映了美国军工利益集团对奥巴马“软弱”政策的不满。如果这股力量逐渐壮大,并影响美国的政治生态,美国在经济形势稳固的背景下可能推出更强势的领导人,并通过调整削减军费政策、强调“敌友”来加强西方凝聚力以确保自身的霸权地位。届时,冷战后的全球化进程将遭遇重大挫折,国际关系将出现新的、更剧烈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朝向“新冷战”方向,无疑是大国政治的悲剧。

      ①[美]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8页。

      ②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Prague Eastern Partnership Summit",Prague,May 7,2009;张弘:“乌克兰危机:俄欧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对决”,《世界知识》,2014年,第1期,第52页。

      ③Alexander Lukin,"Eurasian Integration and the Clash of Values",Survival,June-July 2014,pp.47-49.

      ④European Commission,"The EU's Association Agreements with Georgia,the Republic of Moldova and Ukraine",June 23,2014,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MEMO-14-430_en.htm.(上网时间:2014年7月20日)

      ⑤See Steven Woehrel,"Ukraine:Current Issues and U.S.Policy",pp.13-14,http://fas.org/sgp/crs/row/RL33460.pdf.(上网时间:2014年6月8日)

      ⑥"NATO Pledges New Funding for Ukrainian Military",http://rt.com/news/168492-nato-funding-ukrainian-military/;Steven Pifer,"Settling Ukraine's Crisis",June9,2014,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opinions/2014/06/09-settling-ukraines-crisis-pifer.(上网时间:2014年6月29日)

      ⑦"Meeting on Defence Procurement",May 14,2014,http://eng.kremlin.ru/transcripts/7182.(上网时间:2014年6月28日)

      ⑧"Presidential Address to the Federal Assembly",December12,2013,http://eng.kremlin.ru/transcripts/6402.(上网时间:2014年5月11日)

      ⑨[美]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第148-149页。

      ⑩See Clifford Gaddy and Barry Ickes,"Ukraine:A Prize Neither Russia Nor the West Can Afford to Win",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articles/2014/05/21-ukraine-prize-russia-west-ukraine-gaddy-ickes; C.London,"Ukraine and Russia:Why is Ukraine's Economy in such a Mess?",March 5,2014,http://www.economist.com/blogs/freeexchange/2014/03/ukraine-and-russia.(上网时间:2014年6月28日)

      (11)高歌:“从美苏之间到美欧俄之间——1989年后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的互动”,《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第4期,第45-49页。

      (12)Rober Legvold,"Managing the New Cold War",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2014,p.75.

      (13)Slobodan Lekic,"Despite Cuts,NATO Still Accounts for Most of World's Military Spending",http://www.stripes.com/news/despite-cuts-nato-still-accounts-for-most-of-world-s-military-spending-1.269882Published.(上网时间:2014年6月22日)

      (14)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Sectoral Sanctions Identifications List",July 16,2014; "The Sectoral Sanctions Identifications List",July 29,2014,http://www.treasury.gov/ofac//downloads/ssi/ssi.txt.(上网时间:2014年7月31日)

      (15)张健:“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北约转型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第5期,第13-15页。

      (16)Dmitri Trenin,"Get Ready World:The U.S.-Russian Rivalry Is Back",May 28,2014,http://carnegie.ru/2014/05/28/get-ready-world-u.s.-russian-rivalry-is-back/hbvg.(上网时间:2014年7月31日)

      (17)Dmitri Trenin,"Get Ready World:The U.S.-Russian Rivalry Is Back",May 28,2014,http://carnegie.ru/2014/05/28/get-ready-world-u.s.-russian-rivalry-is-back/hbvg.(上网时间:2014年7月31日)

      (18)Rober Legvold,"Managing the New Cold War",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2014,pp.80-81.

      (1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2/2013,时事出版社,2013年,第340页。

      (20)"Address by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March 18,2014,http://eng.kremlin.ru/transcripts/6889.(上网时间:2014年4月18日)

      (21)Address by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March 18,2014,http://eng.kremlin.ru/transcripts/6889.(上网时间:2014年4月18日)

      (22)Rober Legvold,"Managing the New Cold War",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2014,pp.82-83.

      (23)[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洪漫、于卉芹等译:《战略远见:美国与全球权力危机》,新华出版社,2012年,第159页。

      (24)2013年,对俄进出口分别仅占美进出口总额的1.2%和0.7%,而对美进出口也仅占俄进出口额的6%和2.7%。See Jim Nichol:"Russian Political,Economic,and Security Issues and U.S.Interest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March 31,2014,p.74,http://fas.org/sgp/crs/row/RL33407.pdf.(上网时间:2014年5月18日)

      (2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俄全年资本出逃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超过2013年的600亿美元。See "Russian Federation:2014 Article IV Consultation",IMF Country Report,No.14/175,July 2014,p.13.

      (26)See "An Interview with the President",Economist,August 2,2014; Peter Spiegel,"Biden Says Weakened Russia Will Bend to U.S.",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24848246032580581; George Friedman,"The Russian Economy and Russian Power",http://www.stratfor.com/weekly/20090727_u_s_policy_continuity_and_russian_response#axzz35kWmiUf2.(上网时间:2014年8月3日)

      (27)“《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http://www.imf.org/external/chinese/pubs/ft/weo/2014/update/02/pdf/0714c.pdf.(上网时间:2014年8月1日)

      (28)高歌:“从美苏之间到美欧俄之间——1989年后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的互动”,《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第4期,第51页。

      (29)即统一经济空间,统一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间,统一外部安全空间和统一科教文化空间计划。

      (30)"Press Statement and Answers to Journalists' Questions Gollowing Russia-EU Dummit",January 28,2014,http://eng.kremlin.ru/transcripts/6575.(上网时间:2014年6月22日)

      (31)Catherine Ashton,"Press Release,3330th Council meeting,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July 22,2014,pp.7-8;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Council Conclusions on Ukraine",Foreign Affairs Council Meeting,June 23,2014,pp.1-3.

      (32)"Additional Restrictive Measures Against Russia",July 29,2014,http://european-council.europa.eu/home-page/highlights/additional-restrictive-measures-against-russia?lang=en.(上网时间:2014年7月31日)

      (33)薛理泰:“马航事件的大国战略博弈”,http://www.zaobao.com/forum/expert/xie-li-tai/story20140802-372868/page/0/1.(上网时间:2014年8月4日)

      (34)Lawrence Freeman,"Ukraine and the Art of Crisis Management",Survival,June-July 2014,p.18; Julian Borger,"EU Expands Russian Oligarch Sanctions Blacklist in Eake of MH17 Crash",The Guardian,July 25,2014,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4/jul/25/eu-expands-russian-oligarch-sanctions-blacklist-mh17.(上网时间:2014年8月2日)

      (35)Jack Farchy and Kathrin Hille,"Putin Courts China as West Turns Away",http://www.ft.com/intl/cms/s/0/0344dc50-df44-11e3-86a4-00144feabdc0.htmnl#axzz35upn0000; Alec Luhn,"Putin looks to improve China Relations Amid Rising Tensions With the West",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4/may/20/russia-looks-to-chi-na-as-relations-with-west-get-worse.(上网时间:2014年6月22日)

      (36)“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2014年5月20日,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zt_611380/dnzt_611382/yxhy_667356/zxxx/t1157763.shtml(上网时间:2014年6月15日);“普京谈中俄战略能源联盟:正在建设600亿美元项目”,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519/c1002-25033400.html.(上网时间:2014年6月1日)

      (37)“俄官员:将丝绸之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结合很有前景”,http://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duiwai/20140709/44112623.html.(上网时间:2014年7月13日)

      (38)“克里姆林宫:俄中认为建立军事同盟没有意义”,2014年7月10日,http://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duiwai/20140710/44113712.html.(上网时间:2014年7月13日)

      (39)Dmitri Trenin,"Russia vs.the West:End of Round One",June 9,2014,http://carnegie.ru/eurasiaoutlook/?fa=55856.(上网时间:2014年6月15日)

      (40)“俄或调整对乌政策反制欧美制裁手段有限”,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7/31/c_126816545.htm.(上网时间:2014年8月3日)

      (41)Andrew Kuchins,"Russia and the CIS in 2013:Russia's Pivot to Asia",Asian Survey,pp.135-137.(上网时间:2014年6月15日)

      (42)Doyle McManus,"Chuck Hagel:The Asia Pivot is Still on",http://articles.latimes.com/2014/mar/30/opinion/la-oe-mcmanus-column-hagel-asia-20140330.(上网时间:2014年6月21日)

      (43)"Keynote Address at the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Launch",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english/texttrans/2014/04/20140409297598.html#axzz39abRpR1m; "U.S.to China:Don't Try Crimea-Style Action",http://www.nbcnews.com/storyline/ukraine-crisis/u-s-china-dont-try-crimea-style-action-n71641.(上网时间:2014年6月15日)

      (44)Brad Glosserman,"Why Crimea Matters to the US and Asia",PacNet,March 26,2014; Victor Cha,"Crimea's Demonstration Effect in Asia",PacNet,March 25,2014.

      (45)Ensuring a Strong U.S.Defense for the Future:The National Defense Panel Review of the 2014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July 31,2014,pp.1-8.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乌克兰危机的战略影响分析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