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050-01
实际调查表明,在每节课的开头几分钟,由于受前一节课学习的干扰或者环境影响,学生很难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状态,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要对新课的导入进行深入的研究,使教师能够依据现行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媒体等因素。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新课的导入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不到整体的提高。本文总结了其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以及适当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新课导入的方法或技巧,以便参考交流。
一、存在的问题
1.导入目的不明确,与主讲内容不统一
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解“氧气”这一节时,以化学史为背景,采用故事导入法,其一上课就讲解氧气的由来、命名等等,然后讲解氧气的发现,再讲解氧气的发现者拉瓦锡,拉瓦锡的生平、经历等等,甚至牵扯到对其他化学家的描述,不厌其烦,洋洋洒洒数十分钟,这样虽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其所引导的内容与课堂主题的关联不够必然,不能为主题内容服务,二者不能很好的统一,达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缺乏对教材的整体认识,难以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
有的新教师在讲授“甲烷”这一节课时,开篇就是:“你们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再比如讲“元素周期律”这一节时,有的新教师这样设置导入:“根据元素周律,元素的性质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在“钠”的导入中有的设置这样的问题:“在初中就学过许多种元素,有金属的,有非金属的,那么这种物质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呢?”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但毫无目的性,而且都是泛泛而谈,这些都是对教科书体系缺乏全面了解造成的。
3.导入单一,新旧知识承接不当
比如有的教师这样导入:“我们知道CH3CH3和Cl2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CH3CH2Cl和HCl,经过学习我们知道这个反应和以前学习的各种反应都不一样,它叫取代反应,现在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其实这种导入并没有像教师设想的那样能够在新旧知识间产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种导入的方式形式单一,并且不能充分的结合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相应的策略
1.直接导入
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导课方法,上课开始后教师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讲明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等,教师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烃的衍生物”时,可以先讲明“衍生物”的含义,由“衍生物”的理解导入“烃的衍生物”的教学之中,从而为讲解新课奠定基础。这样的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及主要的学习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承上启下,复习导入
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常是在既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巩固和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内在联系,在复习学生已学过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入新课,把学生思路引到新课上来,这样做既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使学生的心理进入学习者的状态中去,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检查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情况,为掌握新知识铺平道路、打下基础,例如在讲解“炔烃”这一节课时,通过复习“烯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来导入新课,为学习“炔烃” 的结构、命名和性质做好了铺垫,打下了基础。
3.实验导入
运用实验引课,是化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巧妙地安排色彩强烈、变化明快的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习某些章节开始,教师演示一些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例如在讲“乙炔的制作及性质”时,可在以小铁盒内事先偷偷放几小粒电石,再取来一块冰放入其中,然后用火柴点燃冰块,冰块突然燃烧了起来,火势很大、浓烟滚滚,同学们均大感不解,急欲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可以巧卖关子:“欲知此事何为,待本节课后分解。”通过一个小小的趣味实验,既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一定明显增色。
4.故事导入
在新课之前教师通过讲述一段与新课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或者介绍化学领域中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的科学成果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既集中学生的注意,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碱金属”这节时,可举例英国化学家戴维在1807—1808两年内发现了钾、钠、钙、锶、钡、硼等多种元素的例子作为开篇引题;在讲“溴”这节课时,以年仅22岁的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的故事为引导;在讲“尿素”这节课时,以德国化学家维勒在1828年发现了尿素的制取方法,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线的例子为引导等等。通过化学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往通往充满兴趣,充满信心的道路。
5.设置竞赛导入
化学教材五彩缤纷,有些课程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增设情境,进行适当创新[10]。比如在讲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这些内容时,由于这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开小组竞赛学习的模式,相互补充,可以变枯燥的背诵为争先恐后的抢答,变单调的默写为积极主动地思考、辨别。以竞赛方法引入新课,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挖掘和展示学生的潜能,通过竞争,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活动,学生听的专心,想的认真,答得周全,各种能力相应得到培养和体现。
参考文献
[1]康晓燕.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原则[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
[2]张玉敏,郭艳华.高师生化学教学实践中新课导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
[3]施其康.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J].化学教学.1998(6):1—3.
[4]李珍芳.漫谈化学新课教学开篇艺术[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论文作者:苏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学生论文; 新课论文; 化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化学家论文; 衍生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