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琴
(南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 南江 635600)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份至2015年6月份期间本院380例患者,对这380例患者抽取静脉血进行检验,回顾性分析这380例患者的了临床资料,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结果:及结论造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检验设备、医务人员以及患者三方面,在这380份血液标本中,因患者方面造成的不合格有9份(2.4%),因医务人员方面造成的不合格有20份(5.3%),因检验设备造成的标本不合格的有18份(4.7%)。为提高血液检验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定,就必须加强血液检验标本全过程的管控,进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保障。
【关键词】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22-02
血液检验标本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在血液标本采集到送检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进而影响到临床疾病的诊断,不利于患者的健康[1]。本文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提高临床血液检验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保障。
1.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
1.1 患者方面的因素
在血液采集前,医务人员都会叮嘱患者空腹,而许多患者往往会在吃一些东西,进而影响到血液浓度。同时,许多患者有着晕针、晕血的问题,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当采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针具还没下去就大声喊叫,患者一些紧张、焦虑的心理问题很容易影响到血液采集质量。
1.2 医务人员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操作不熟练,很容易造成血液采集过量或者过少,血液标本达不到检验的要求;其次,在送检过程中,医务人员没有将血液标本及时送检,血液标本留置时间太长,送检人员对血液标本送检工作的不重视,血液标本在送检过程中容易出错,进而影响到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检验设备方面的问题
造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设备方面的问题,在血液采集到送检过程中,需要要用到的设备非常多,如针具、检验设备、校准设备等,然而,在实际血液检验过程中,一些设备没有经过消毒处理就被应用到血液检验,进而造成标本被污染,影响到血液检验结果。
2.结果
造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检验设备、医务人员以及患者三方面。在这380份血液标本中,因患者方面造成的不合格有9份(2.4%),因医务人员方面造成的不合格有20份(5.3%),因检验设备造成的标本不合格的有18份(4.7%)。
3.讨论
3.1 血液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医务人员在采集血液过程中所使用的注射器、试管,在使用前都必须保证干燥洁净,注射器尽量选用一次性的,盛装血液的试管要避免震荡,血液标本采集完后要立即送检。(2)在血液采集时,要先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患者手臂上的止血带不要系的过紧,时间不宜过账,抽血时要控制速度,操作不要过快,采集血液标本时,医务人员在抽血的时候需要保证使用的注射器内没有空气泡沫,血液采集完后要立即用橡皮将针头密封起来,避免混入空气,并做好标记。
3.2 凝血的预防
为了避免出现凝血,在血液标本采集时,要选用正确的抗凝剂,血液采集完成后要及时送检。
3.3 血液样本检测过程的控制
首先,检测前,必须对检测一起进行检查,确保检查仪器不会对血液样本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其次,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分类,进而确定储存的时间以及条件。在血液检测完成后要及时将血液标本进行保存,并贴好标签,保存古城中避免试管倾斜及晃动,要轻拿轻放,对需要长期存储的血液标本在进行存储之前要进行离心技术处理,进而确保标本的有效性。
3.4 血液标本的保存
在检验完成后,血液检验标本时的室温最好在2d,分离后的血浆20~30℃室温中储存<4h;同时4℃冰箱可以储存1d;生化检验以及免疫学检验的标本4℃冰箱可以储存1周。
3.5 加强患者的指导和教育
首先,医务人员必须提前告知患者血液检验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血液检验的认知水平,促使患者注意自身的情况,避免在抽血前出现剧烈运动进而影响到血液采集。另外,患者在填写资料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耐心的指导患者进行资料填写,在患者填写完资料后要对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患者资料无误差。
3.6 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
在血液检验过程中,血液检验相关医务人员的技能、知识水平都将影响到血液检验标本结果。为了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准确性,医院必须加强血液检验相关医务人员的教育。首先,要提高他们对血液检验的重视度以及血液检验相关操作的熟练度。其次,在血液采集前,必须使用安全、卫生的试管和注射器,并对试管和注射器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发生破损,一旦发现破损要及时更换。
血液检验作为临床中一道重要的工作,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直接关系到了临床疾病的治疗。然而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2]。本院通过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相关因素后得知,造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检验设备、医务人员以及患者三方面[3]。为了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准确性,就必须加强血液检验过程的控制,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也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血液检验的认知水平[4]。在血液送检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执行,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发生,进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地参考性依据,促进患者的治疗和治愈,促进医院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迎端,陈敏,邓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97-100.
[2]何敏,何婧婷.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当代医学,2014,29(08):49-50.
[3]刘惠涛.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9(11):3841-3842.
[4]刘兴彦.74份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06(17):528-529.
[5]王燕,徐灵玲,杨梅.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浅析[J].中外医疗,2014,05(21):23-24.
论文作者:吴丽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血液论文; 标本论文; 不合格论文; 患者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因素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