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安全问题论文_毛连发

浅谈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安全问题论文_毛连发

山东省泰安市市政建设中心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将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各种市政管线利用地下空间加以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紧张等诸多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手段,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综合地下管廊 建设 安全

1.1管廊建设背景及意义

城市地下管廊是由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的各种地下管线组成的城市地下的管廊系统,是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及工业等管廊和线缆及附属设施的总称,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支撑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它提供的产品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提供的服务具有相当广的受众。所以一旦它受到破坏,从提供的产品角度城市的正常运行被打破,从服务的受众面广的角度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从功能上说,这些复杂的管线本身的功能涵盖了城市给排水、电热、通信以及各种工业用途,功能的多样性使地下管廊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城市正常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和保障作用。这一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化而逐渐凸显出来。然而,作用的重要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因素,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当地下管线出现问题,则连带发生的城市发展的问题也会十分直接而尖锐。我国现阶段地下管廊存在的问题是全方位的,不仅在于表现的景观问题,反复开挖导致的城市拥堵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由于管线质量、规划、管理等形成的城市安全隐患。[1]

纵观我们的城市,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迅速发展,城市地下管廊的重要性及由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引发的诸多矛盾日益凸现。无统一规划、无统一建设、无统一管理,无统一协调,已让许多城市饱受其苦,道路无序开挖等情况与现代城市建设形成明显反差,地下管廊事故呈逐年增多趋势,断水、断电、断网事故频发,泄漏、爆炸、内涝、垮塌,时有发生,甚至造成群死群伤,隐患不断,城市的生命线变成了城市的“生病线”,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充分暴露出地下管线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最近几年新闻频频爆出因城市地下管廊设施的破裂而导致的危害发生。

1.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排水管线等维持城市“生命力”各种市政管线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各管线承建单位对于满足城市发展,进行不断的挖掘、铺设、再挖掘、再铺设,造成恶性循环,对于城市的交通、人们的正常生活、管线意外灾害造成巨大的影响,城市地下管廊作为一种集约化、可持续性的管线敷设方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2.地下管廊存在安全的问题

2.1无大规划、小规划随意改线

目前,从综合管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看,其具有起步晚、时间短、规模小、综合性较弱、系统性不够等特点。

2.2法律法规不完善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地下管廊建设进行了例法,日本颁布的《共同沟建设特别措施法》,台湾制定的《共同管廊法》、《共同管廊经费分摊办法》和《共同管廊法实施细则》。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完全是政府在发挥指导作用,许多应由法律法规来规范指导的建设行为,却由政府以行政干预的手段来强制执行,其效力大打折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技术规范不完善

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规范较为系统的介绍了从规划到设计、施工到维护管理多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但仍需完善,如施工中管廊施工方法的选择,各方法适合的条件没有进行说明,仍需进一步完善。

3.地下管廊建设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3.1地震、地面沉降:由于地下管廊多由钢制管廊、水泥管廊或硅体堆砌建造而成,受建设方式和运行方式等条件所限。当地震和地面沉降导致地质结构发生变化时,势必造成管网的损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由于自然和不可预测性,对此可根据管廊的性质,在设计建设中尽量满足要求和规范,使得灾害发生时把次生安全事故降为最低。比如危险程度更高的燃气管廊建设中,尽量使用新型材料,如PE管(一种工程塑料),以利用其延展性、柔软性,最大限度的防止管廊直接破裂而发生的次生灾害。

3.2腐蚀:在对一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和保护情况的调查和统计后,可知其地下钢质管网的腐蚀破坏现象严重。

3.3 外力破坏、野蛮施工、不统一规划协调工作、监管不力都是人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3.4不统一规划、疏于管理,管廊公司和各个协作单位缺少交流和协调而造成的安全隐患。政府部门、各个相关的单位在统一管廊建设中很少交流,缺少统一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建设的图纸。导致了在建设中出现了“自家管自家”的工作风格.

3.5城市地上建筑物占压对地下管线造成压迫以致毁坏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3.6城市地下管廊设计不合理、对城市发展所需的需求预计不足。

4.处理安全问题的措施

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的基础建设设施逐渐完善,城市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重视地上,轻视地下”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这样的行为导致了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设跟不上整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如何才能预防城市地下管廊及其设施带来的公共安全威胁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4.1对城市地下管廊进行科学的规划。出于对城市地下管廊的重要性的考虑和对现存的诸多围绕城市地下管廊而发生的严重问题的分析。地下管廊建设首先需要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和管理规划,使具体的建设工作能够得到妥善安排,从而使各项具体工作得到保障,拥有规范,能够切实、有序的完成。在规划制定中需要强调不同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特殊职能,需要强调不同部门负责的具体时间节点,需要强调不同部门之间在统一的平台上加强联系和沟通,从而实现地下管廊综合、高效治理。具体的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增强工作的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管线铺设的一次成功率,并注意加强铺设弹性和预留空间。

4.2对城市地下管廊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 创立健全一个综合信息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制定,其主要功能在于能够通过这样的综合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有关城市地下管线各方面动态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满足地下管线的运行和建设。注重加强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从而提高信息交换效率,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并且能够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进步。建立健全这样的信息平台不代表能够将所有信息公之于众,而是需要有选择的进行信息公布,将有关施工具体过程的信息及时公布,对于有关国家机密的内容则必须遵守法律要求进行保护。

4.3针对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法规标准。完善法规标准。法规标准作为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的刚性约束和行为准则,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从而体现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意义。在地下管廊法规标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管线从规划,到运行,到维护的所有环节纳入考量,并对事件发生之后的救治措施进行规定。在法规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技术性和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地下综合管廊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有历史遗留问题,一步到位不现实,需要逐步完善,以提高城市投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浪费。

论文作者:毛连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安全问题论文_毛连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