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伦理道德分析_伦理道德论文

伊斯兰伦理道德分析_伦理道德论文

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斯兰教论文,探析论文,伦理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思想体系是比较复杂的。本文拟从伦理学的角度 对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作一些探索,进而从诸多的具体道德规范中归纳出人类道德价值 的共同性。

一、伦理道德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

伦理道德在伊斯兰教人士的看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巴基斯坦缔造者穆罕默 德·阿里·真纳认为:“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这二种宗教显然都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它所 管的人与神的关系,不如它所管的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多。”[1]在中国著名的阿匐达浦 生曾讲过:“宗教所以维持道德也,维持道德乃宗教之本质也。”[2]按照这些看法, 伦理道德被看作是伊斯兰教的精神本质。

在伊斯兰教本里的学术活动中,伦理道德问题都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在教义 所宣称的伊斯兰教全部信仰的三要素中,“善行”就被认为是一种个人的和公共的伊斯 兰教特性的道德。至于伊斯兰皙学中所讨论的定命与意志自由的问题,真主的德性和穆 罕默德等的美德问题,性理和人的品性的等级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哲学问题,不如说主 要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

在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中,尽管一千多年来随着社会条件的不断变更,伊斯兰教的面 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但伦理道德问题一直被视为重大问题之一。当穆罕默德创立 伊斯兰教时,他是试图通过宣传一种新的宗教和一种新的道德,来为阿拉比亚的奴隶主 阶级找到一条在经济上摆脱社会危机,在政治上实现半岛统一的途径,这一点从反映穆 罕默德创教活动的《古兰经》中可以明确的体现出来。如经中称“传道而且行善者”(2 :82)是“乐园的居民”(2:82),“谁背叛正教,至死还不信道,谁的善功在今世和后 世完全无效”(2:217)。此外,《古兰经》所用于标示伊斯兰教经典作用的词语,如“ 教诲”、“良药”、“引导”(10:57)、“向导”、“劝谏”(5:46)等等,也主要具 有道德意义。从穆罕默德逝世至公元10世纪,是伊斯兰教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伊 斯兰教在这个时期进行的主要工作是编辑和解释《古兰经》,探讨和研究教义,制定和 完善教法,从教义、教法进行工作的实际内容来说,伦理道德仍不失是一个重要内容。

二、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观的基本内容

说到伊斯兰教伦理道德的内容时,我们会遇到因时代地域、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不 同而引起的伊斯兰教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特点等纷纭的实际情况。本文只以反映在伊 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古兰经》中的伦理道德作为探讨对象。

1.关于人生追求的伦理道德观

作为生活、人生启示的经典,要求在人生追求中走正路,这是《古兰经》贯穿始终的 主题。什么是《古兰经》所倡导的人生正路呢?根据《古兰经》所反映的内容和它所倡 导的趋向看,它所认为的正路有三个方面:一是信真主;二是信来世;三是信正道。

第一,信奉真主本身就是人生的正道。“真主确是我的主,也确是你们的主,故你们 应当崇拜。这是正路。”(3:51)这就是说,走正路首先是信主,正路是真主所指引的 路。根据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看,阿拉伯民族在信奉伊斯兰教前,连年征战不已,自从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大林兰教之后,用信仰的力量把阿拉伯民族联成一体,从黑暗引入了 光明的坦途,所以正路就是真主所指引的路。

第二,信来世。这也是穆斯林的人生追求。先知穆罕默德庄严宣布:“今世生活只不 过是一场游戏,一场虚幻的享受。我们应该绝对相信,来世将会好得多——对那些爱安 拉的人来说。”[3](P103)《古兰经》用了很多篇幅描写了来世的幸福生活。“他们享 受无刺的酸枣树,结实累累的香蕉树;漫漫的树荫;泛泛的流水;丰富的水果,四时不 绝,可以随意摘食。”(56:28)《古兰经》所渲染的乐园气氛,是为了把后世生活美化 成比今世生活不知好多少倍的生活,目的是让人们信奉后世并追求后世。“不信后世者 ,确是偏离正路的。”(23:74)不信后世的人,他们将要以牺牲后世的幸福为代价。

第三,要信正道,“为正道而战”。伊斯兰教自创立的时候起,就要求人们捍卫真主 的正道,认为只有遵循真主的正道,这才是真路。《古兰经》也把“为正道而战”作为 信士们的重要的人生追求提了出来,并且鼓励穆斯林国家的人民在国家民族危机的关头 能够挺身而出。

《古兰经》从三个方面说明了人生追求的正路,把“正路”作为穆斯林在现实世界上 的人生追求,这激励人们遵循人类永恒的道德行为,把幸福的获得立足于今生的努力上 ,从而使伊斯兰教更加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世俗性。

2.婚姻家庭的伦理道德观

《古兰经》中反映出的家庭道德观是宗法氏族的反映。无论宗教社会生活、世俗社会 生活,都存在着家庭生活及反映家庭生活、夫妻生活的道德观念。

对于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古兰经》首先承认妇女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和权利, 但这并不能说,在婚姻选择上双方享有均等权利。真正决定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的是财 产的占有或分配继承关系。其次,《古兰经》中还明确禁止血亲近亲之间的婚姻和乱伦 现象:“真主严禁你们娶你们的母亲、女儿、姐妹以及你们所抚育的继女”(4:23)。 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阿拉伯社会存在的人们血缘关系混乱,不符合人类文明的现象。 再次,对于休妻和离婚的条件,《古兰经》中也有许多具体的规定,无论是离婚等待的 期限,或是离婚后给予妇女以经济上的保障,从形式上看是保护妇女的人身财产权利, 但这种妇女权利的保障是以男子为中心,并且实际上是把妇女当作商品看待的。从“你 们的妻子好比是你们的田地,你们可以随意耕种”(2:223)的这一段启示,反映了丈夫 对于妻子在人身上的绝对占有。

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古兰经》中对众妻子的儿女抚养、恩惠等没有具体的 要求,但从遗产继承方面看,在众妻子生育的儿女中,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只有男子和 女子继承份额的不同,从而反映了在子女中男女地位的不均等。对于当时有些父母由于 生活艰难不得不杀害、遗弃自己的子女,对此,《古兰经》启示:“你们不要因为贫穷 而杀害自己的儿女,你们不要违背真主的禁令而杀人,除非因为正义”(6:151)。另外 ,在《古兰经》中还指出子女要孝敬父母,“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的母亲辛苦地怀他 ,辛苦地生他,他受胎和断乳的时期,共计30个月”(46:15)。

《古兰经》中的家庭道德观念,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关于家庭道德关系要求的反映。 作为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它对阿拉伯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它也 还有一定的消极因素,在家庭生活中还保留着一些落后的传统和风俗。

3.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观

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对于社会和群体来说,是他们正常发展与和谐的主 要因素。《古兰经》作为宗教化的道德典籍,它的一个特殊的功能在于劝谕、诱导社会 成员适应、遵守它的道德规范。下面主要论述一下行善、公正、施舍在《古兰经》中所 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行善是《古兰经》的一个主要的社会主张和伦理主张,它常常和归信真主即信道并列 为伊斯兰教对人们的两项主要教诲。在《古兰经》的伦理思想中,行善与否是直接与人 们能否获得两世的幸福相关的,也关系着人们能否得到所谓真主的喜爱。《古兰经》中 指出“真主的确喜爱行善的人”(2:195),“自愿行善者,必获得更多的善报”(2:18 4)。此外,行善还被认为“能消除恶行”(11:114)。当然,《古兰经》主张的行善和 顺从一样,是一种有前提的伦理行为,这个前提就是要以信仰真主为基础。

公正是对道德行为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其合理性的认可。公正的道德观念体 现于个个具体的善行中,个个具体善行表达了社会的道德公正。作为宗教道德的一个显 著特点是,那种对安拉的敬仰,把它作为最大的善的道德观念,以一种强有力的精神灌 输到社会道德生活的层层面面,转化到行为的层次上(如行为动机、行为过程、行为选 择),形成了稳固的道德力量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社会的公正来自于体现真主化身的 善,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具体行善要求,又体现于公正,因此,它就形成了伊斯兰 教道德文化中的强大的宗教民族特有道德情感和独有的道德行为方式。

施舍是穆罕默德在世时伊斯兰教的一项主要社会主张,也被认为是穆斯林的一种高尚 美德。这种高尚美德按《古兰经》中的说法,无非是拿出“剩余的”(2:219)一点东西 用于行善。“敬畏的人,在康乐时施舍,在艰难时也施舍”(3:134)。这样,对于富裕 的人来说,施舍不过是拿出微小的部分去换取自己经济地位的稳定,而对贫困者来说则 是以牺牲最起码的生存为代价去换取虚幻的来世幸福。

三、伦理道德观对伊斯兰社会的影响

《古兰经》中所阐释的伦理道德观念,是伊斯兰教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 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对伊斯兰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作为既定的精神力量,从道 德意识上浸透在政治制度、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并且把“蒙昧时代”的阿拉伯 社会带进了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

首先,《古兰经》中所传达出的伦理道德观,在于崇拜和信仰唯一至高的神灵与主宰 ——安拉,使一神观念在人们思想、精神观念中占统治地位,这就改变了过去伊斯兰社 会以前阿拉伯社会各民族中许多部落民族存在的多神教的宗教观念,从而在宗教观念和 精神领域中把各部落民族统一在安拉的旗帜下,使各部落迅速归于统一。《古兰经》虽 然要人们想念来世,但也强调了对个人现实物质生活的关心或重视。由于与其他宗教的 绝对禁欲主义不同,因而使得伊斯兰教的信徒们追求现实的生活,由此而产生了歌颂现 实生活的文学作品,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优美的建筑、音乐、舞蹈等形式之中。伊 斯兰教以它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着人们。

其次,由于人们生活在一神教的宗教生活之中,因而人们从精神观念到宗教生活趋于 一致,人们在相同的宗教精神旗帜下,其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渐渐得到统一。这两方 面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宗教信徒那种特有的宗教伦理道德意志。一种新的宗教伦理道德 一经形成,就会转化为人们巨大的行动力量,通过人们在道德实践中把自己的道德行为 转化为社会风尚,社会风尚经过长期的宗教道德生活的积淀,形成固定的社会传统习俗 ,并在社会的道德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再次,人类文明进步法则表明,没有哪一种道德观念是亘古不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 ,现代生产方式改变的是那些不适应于现代化生产的道德观念。A·J·汤恩比、池田大 作先生说:“我这里所说的宗教,指的是对人生的态度,在这种意义上鼓舞人们战胜人 生中各种艰难的信念”。“宗教对于有关宇宙的神秘性和在人中间发挥作用的艰难性这 一根本问题上,给我们所提供的精神上的满意答案,并在人类生存中给予实际的教训规 戒,由此鼓舞人们去战胜人生征途上的困难”[4](P363~364)。《古兰经》中的伦理道 德观对伊斯兰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就在于从社会道德观念上去鼓舞人们战胜人生征途 上的各种困难的信心。

标签:;  ;  ;  ;  

伊斯兰伦理道德分析_伦理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