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时线损是指通过采集实时的输入、输出电量数据,计算某一时段内的无时差线损率,用以查找某一线路或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并定位问题位置,通过缩短统计周期及时发现问题根源,提高降损措施时效性。全力推进实时线损监测工作,通过提高智能表覆盖率、上线率和档案维护正确率,提高线路、台区线损自动化管理水平。固化实时线损管理流程,通过奖励基金和对标推进实时线损建设,建立监控中心、实施三级监控、处理异常问题,确保监控业务有效运转。通过上述措施,线损管理水平和降损成效都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实时线损;线损管理;降损措施;异常处理
1 目前线损管理的现状
1.1 线损的定义
在输送和分配电能时,电力系统中各元件、设备以及线路产生电能损失的总和称为线损。线损率体现着电力企业进行系统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生产运行以及经济效益的综合水平,是对电力企业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1.2 线损的分类
线损可以分为三类:固定损耗、可变损耗以及其它损耗,以下分别介绍。
固定损耗即电网中元件、设备或线路产生与负荷无关的电能损耗,只随着外加电压、产品质量以及设备容量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包括变压器铁损、电容电缆的介质损耗、设备线圈铁耗以及绝缘子损耗等。其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变压器铁芯中的两类损耗,即磁滞和涡流损耗,统称为变压器空载损耗,即铁损。可变损耗即电网中元件、设备或线路产生与负荷有关的电能损耗,随负荷电流变化而不同。主要包括变压器铜损、设备线圈铜损以及输配电线路的损耗。其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流过设备或线路中的电流,可变损耗与电流二次方成正比。
1.3 线损管理现状
线损管理仍然以线损指标管理为核心,各供电企业进行线损管理时,原则为由粗放型向科学、合理、规范管理转化,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降低线损,节省企业供电成本,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供电企业按照分区、分压、分元件(分线)、分台区等四种统计方法统计线损率并进行企业内部线损率指标的分解与考核。
2.线损管理常见的问题
2.1线损指标月度波动无法反应真实的线损水平
供电量与售电量统计数据不同步产生时差电量。供电量的抄表时间是月末日零点,抄表时间与自然日历天数对应。而售电量得抄表时间一般低压用户安排在16日-20日,高压用户(包括专变用户和专线用户)安排在25日。从而造成供售电量之间存在时差电量。月度线损就出现了“大月大,小月小”的波动规律,另外,个别月份自然月历、负荷波动、假期因素三者叠加,波动幅度进一步加大。由于时差电量造成的线损波动掩盖了每个月线损率的真是水平,影响对线损指标的进一步分析和优化。
2.2线损管理周期太长无法及时处理线损异常
按照线损指标的管理模式,按月统计线损率的完成情况,按年对指标进行考核,线损指标的管理最小周期为月,线损管理模式为结果管理,事后分析。造成异常数据得不到及时处理,处理完的线损问题无法及时验证。特别是针对窃电的处理,造成处理周期长,损失电量不能及时得到弥补。
2.1 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促进线损率的降低
线损的考核主要是针对是否完成年度指标开展的,缺乏过程性的考核和奖励,不能充分调动一线员工治理线损、查处窃电的积极性。极大程度上忽视了激励机制对线损管理的重要作用,这种观念导致干与不干所获得的薪酬差别较小,不利于降损措施的实施,限制了线损管理水平的提升。
3.实时线损管理的实践
3.1 实时线损的定义
实时线损是指通过采集实时的输入、输出电量数据,计算某一时段内的无时差线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时线损的最大计算时段为一个自然日,主要适用于分线及分台区线损监控,用以查找某一线路或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并定位问题位置,通过缩短统计周期加大计算频率,提高数据粒度,以便于发现问题根源并提高降损措施时效性。
3.2 实时线损的管理目标
配网实时线损管理是以10千伏公用线路及0.4千伏台区为监控对象,以发现高损原因、提高查窃电针对性、降低管理线损为目标,开展实时线损监控工作,固化业务流程,形成高效、闭环降损机制。
3.3 实时线损的管理原则
实时线损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监控”的原则,在实时线损建设阶段,结合智能表全覆盖,通过提高智能表上线率、档案维护正确率和采集成功率,提高线路、台区线损自动化管理水平。同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10千伏及以下实时线损建设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在实时线损监控业务运转阶段,实施“查、保、监、核”四位一体的实时线损工作方案,一是查清档案:通过客户查看现场、资料完善、合同梳理等措施确保营销MIS档案数据正确。二是确保采集:确保用户远程采集终端上线率和采集数据成功率,为实时线损计算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实时监控:实行“市、县、所”三级监控,监控分析线路台区线损数据。四是现场核查:发现问题安排人员及时处理,建立线损异常处理分析沟通平台,对异常进行分类处理。
3.4 实时线损管理的主要做法
明确建设目标,建立组织体系。明确开展实时线损建设的工作目标,“以信息化推动精细化,以流程化推动规范化”,最终实现线损率的有效降低。建立了多部门、多专业、多环节密切配合的组织体系,将实时线损建设列为督办事项,每周向主要领导汇报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展,每月月度例会通报实时线损达标情况。
3.4.2 夯实线损基础,规范管理流程。全面梳理线路、台区档案信息,清理垃圾信息,提升营销业务数据质量,还原线损真实水平,有效减少抄表不准确、不及时,人为调整售电量现象。定期组织协调会,规范各环节管理流程,将规范档案信息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
4.实时线损的管理成效
4.1 线损管理模式发生转变
配网实时线损整体取得明显提升,线损统计从月统计变成日统计,线损管理逐步实现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建立了三级采集监控体系,初步形成了故障闭环管理和纵向维护的体系。
4.2 降损成效较为明显
通过实时线损监测工作的开展,线损异常问题处理周期进一步缩短,降损成效将为明显。应用实时线损分析系统筛选出用电异常用户,通过筛选的异常信息,再利用用电采集系统详细分析用户电流、电压情况,进一步指导用电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工作,大大提高了现场问题的发现、处理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异常线损处理周期,实现线损率的平稳下降。
4.3 异常数据监控实施精确反窃
每日重点监控用电异常情况,结合用电信息采集、营销业务应用和营销稽查监控等营销自动化系统,加大数据采集和跟踪分析频度,有效定位窃电嫌疑用户,实施反窃电精准打击,震慑违法窃电行为。
4.4 线损异常分析定位计量故障
对线路线损长期居高不下的线路,结合线损异常原因分析,并安排逐户开箱检查,发现计量故障及时处理,保证线路线损处于合格区间。
5.结束语
科学地进行线损管理、采取科学措施降低线损率不仅可以提高电力部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节约大量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科学的线损管理和降低线损措施的采取也是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人员共同的努力。深入推进实时线损监测,将全面提升配网线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宁,王春宁,董其国.线损与节电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4] 郑作升.浅谈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J].农村电工,2017(8).
论文作者:徐倩,粱文菊,姚荃,王聪,杜鹏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线损论文; 实时论文; 异常论文; 线路论文; 电量论文; 数据论文; 措施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