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载体。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在日益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大城市病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与严重。为了对城市及周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对城市各类功能区及活动居住区域进行良性带动作用,对生产力进行全新互补布局,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与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容量及规模相适应。从城市规划及发展层面,对绿化系统、生态系统进行整合与完善,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城市的开发建设将更多与生态文明建设融为一体。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文明、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1、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的要求与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区与经济特区不断涌现,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与标准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进程中生态城市的建设能够在发展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供养城市环境,城市环境能够辅助生态环境发展,最终达到城市与生态和平共处,能够满足人类自身金华与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人和”的境界。
生态城市的建设主要对城市规划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对城市已有的生态因子、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与改造,以保护与恢复更新为主,同时对区域内环境因子加以分析与综合利用,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对生产力布局及功能进行互补分布,使生态因子与城市各功能区划互相嵌合,发挥生态互补优势。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对城市中各项职能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及均衡,功能规模布局与环境容量相互适应,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适当集约利用土地,并对绿地系统及生态斑块进行良好涵养,对生态系统机型调查登记,城市功能过分密集集中区域应对部分功能进行整合外迁,并恢复区域内生态涵养因子,整合生态系统功能,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同时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普及率与现代化建设水平,并完善城市管理体系。
2、我国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对生态城市部分的设计进行重视,对不同的城市体现不同的生态环境、景观特色,展现不同的城市文化与形象。城市规划建设的高速发展不仅表现在日益扩大的建设规模,飞速提升的建设速度,也体现在城乡规划设计及建设工作水平的明显提高。2018年国家提出合并国土资源部及城乡规划部,成立自然资源部。国家监管层面上进行制度的创新和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更加健全的国土、规划管理体系。国家在各层面的会议上,不断强调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城乡规划建设中来,以实现环境的改善。
然而与国际上生态城市相比,我国的城市规划中仍旧侧重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部分城市仍存在建设方式不科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较高容积率,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最终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严重时导致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受损、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进而导致人居环境的破坏,并最终影响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并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重大阻碍。
3、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规划的应对方式与发展趋势
从城市规划方面入手,生态城市应具备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生态系统持续生机,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坚持绿色开放可持续的理念
城市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城市是一个整体,在做生态城市的专项规划时,必须突出城市的整体生态特色及景观特色,要对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城市居住住宅设计、城市交通设计进行重视。城市规划要明确建筑、园林景观等人文景观及各类自然生态、河流水系、森林湖泊等的关系,并在基础上进行专项城市设计如空间轮廓城市天际线设计、沿街建筑外立面设计、超高建筑控制、统计率控制等,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增强其共享性。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中,应以生态绿色可持续理念为先,提高绿地率,保护原有生态因子,丰富景观绿化多样性,并将城市中绿地、广场、河流水系等生态因子有机结合,使用多种手段增加并丰富城市的生态因素:
①高绿化面积,提高绿地控制率;
②机结合道路绿化、带状公园、狭长景观、楔形绿地、河流水系等,使生态因子亲近市民活动;
③合海绵城市,具体考虑不同功能区内景观需求;
④理布置各功能组团内各类用地比例,预留绿地空间。
3.2 受污染生态因子恢复及城市更新
城市生态修复,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帮助城市中受污染生态环境的基本动植物生境恢复到正常水平,提供必要的基本条件,然后让它自然演化,最后实现生态的恢复。
包括修复矿山废弃地生态系统,受损农用地的再利用,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湿等项目,废弃矿井资源再开发再利用、棕地改造,合理开发利用荒芜裸露地、废弃地,地质灾害区域二次开发利用等。
城市更新是根据城市规划和有关规划规定的程度进行城市综合整治,整合城市功能片区,改变城市部分老旧功能,并拆除重建部分城市项目,城市更新的对象包括城市旧城区的老旧片区、旧工厂旧厂房、老旧街道、旧城市道路等,大力提倡生态型城市建设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对城市的更新与改造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城市片区进行功能重塑,注入可持续的生态因子,有利于高起点建设生态型城市,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及增加城市正面形象,从内部改变大城市病等问题,为城市片区注入新鲜活力。
3.1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系统完善
2018年国家提出合并国土资源部及城乡规划部,成立自然资源部。国家监管层面上进行制度的创新和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更加健全的国土、规划管理体系。国家在各层面的会议上,不断强调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城乡规划建设中来,以实现环境的改善。在进行规划创新的同时,更应从现代人对公共空间的实际使用需求出发,给城市留足公共空间,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四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4、结语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的必然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以后城市化发展的正确选择,城市设计工作在当前面临着更高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践行是今后的重点,应逐个改正在城乡发展初期破坏环境的一些老旧做法,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技术和模式,创造城市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周详.日本街区保全型社区营造的发展与实践[J].景观设计学,2017,5(05):10-25.
[3]付兵.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之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9):91.
[4]扈万泰.城市设计运行机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3-16.
论文作者:胡梦滢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功能论文; 因子论文; 环境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