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习共同体中评价方式的改变论文_杨 帆 刘 涛

浅议学习共同体中评价方式的改变论文_杨 帆 刘 涛

杨 帆 刘 涛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 255000

一、教师的评价要具体要细化

笼统的评价方式从长期看来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那就要求教师要更具体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必须做很多方面的准备,如对每个学生学习层次的把握,每个学生特点的把握,甚至每个小组的把握。虽然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但是教师的工作量却没有丝毫的减轻,因为教师要随时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每个小组的表现,准确地表达评价意见。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高要求的任务。而这个任务的完成好坏,决定了评价的成败。积极到位的评价能促使学生更大的进步,也是鼓励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评价的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不单要针对个人的具体表现,还要针对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单纯的个人评价要有具体的针对性。哪一个方面哪一个细节表现得好,都需要给出具体的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正地关心他的学习过程,同时这样的评价或者是鼓励才能让学生更有激情。当然每次都关注每一个同学是不现实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每次每组选一个同学具体评价,一周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评到一次。

在小组中的贡献评价,首先是要针对小组的表现具体评价,然后是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所贡献的价值,不仅要涉及到知识,还应该涉及到能力、协调性、组织能力等多个方面。这样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地适应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同时明白在小组中需要团结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对每个组的不同评价,小组之间的相互比较,能让小组之间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改进小组的学习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不同的时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因环境而改变,这是发展的必然性,但一定要体现前后一致。只有前后一致的评价才能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二、要把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鼓励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自主评价,也可以调动学校,家长乃至社会等力量。教师的评价是相当重要的,但也不是评价的全部。还需要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具体的评价,这也包括个人评价和在小组中的评价两个方面。学生无疑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通过他们自己的评价,老师也能调整自己的评价,尽快地帮助学生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学生对自己在小组中的评价,则是他对自己在小组中位置的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在由单个学习转化为小组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个体只有给自己真正定好位才能发挥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小组互评也是很好的办法之一。正因为是同组,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同学间相互能比较了解,也就更容易发现对方的优点及问题,小组成员间的互评,能快速地体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又能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更好地进行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得小组进步更快。

三、评价要分层次

我们所谓的评价不能只有一个标准。单一的标准,只会让评价越来越形式化,最终起不到任何的效果。那怎么去进行有层次的评价呢?我觉得小组的划分因为是同组异质,层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所以在评价时还是可以参考同一个标准的。这样也有利于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但是对于每个同学而言,情况就不同了。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是不同的层次,如果按单一的评价标准,势必会出现有的同学积极性消退的情况。长期发展共同体学习将无法开展下去。用三线理论来划分评价的层次就很适用。我们把它分成上线,中线,下线。

所谓的上线,就是理想线,可以针对小组中综合能力比较好的同学。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高一些,如回答一些需要思考的综合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甚至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等这些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锻炼能力。因为提出的要求高,他们有时候可能表现得不够完美,教师仍然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要求进步,而且真正学到高一层次的东西。这样能避免这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因为组内层次不同步而耽误自身学习的问题。

中线,就是基本线,是对于组内的中等同学而言。每个小组内这部分同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他们能跟上老师的进度,也能认真学习,但可能存在这方面或是那方面的欠缺。对他们的要求可以先从知识上,然后逐步到能力上,让他们明白单纯的知识上要求自己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能力上的要求。同时对他们的评价要适中,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既指出他们的优点,又要指明他们的缺点,这样的要求能让他们尽快发现缺陷并予以改正。对于这一部分同学,虽然老师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正因为这是最适合他们的,才得以让他们逐步发展。当他们上升到了一个层次,老师的要求也就相应地提高一个层次,帮助他们有阶段性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下线,也是底线,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在每个小组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所谓的差生。他们有知识上的问题,甚至有习惯上等更多方面的问题。而这部分学生通常是老师想要放弃的学生。他们自身也相对敏感,让他们加入到学习共同体中,他们的学习劲头是不高的。如果我们再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那么他们可能在小组中不想承担任何的角色。对于这样的一类学生,老师就可以用下线要求他们。如从最基本的卫生开始,抓住闪光点就及时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也为小组贡献了应有的力量。然后可以再从纪律上入手,改正他们学校过程的一些不良习惯。逐步上升到学习知识上,比如让他们回答一些书本上通过预习能发现的问题;比如背课文,背单词等机械记忆的内容多给他们回答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老师对下线的要求,让他们有发展的机会,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小组学习的过程之中。

论文作者:杨 帆 刘 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7月总第8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5

标签:;  ;  ;  ;  ;  ;  ;  ;  

浅议学习共同体中评价方式的改变论文_杨 帆 刘 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