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LC应用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融入职业技能训练中,实现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备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加强,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肯定,符合社会职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PLC;一体化;技能竞赛
一、《PLC应用技术》课程现状
《PLC应用技术》课程是我校机电和电气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极强。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LC基本原理及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PLC改造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维护和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技能,并为广大学生今后从事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在学校课改以前的教法是分成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抽象的理论部分使学生感觉课程知识枯燥,学习难度较大。而实验课的安排又无法跟上理论课的进度,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不了也不会用的尴尬境地,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跟不上,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动力。与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要求不吻合。因此,结合并充分考虑到工业生产自动控制领域对理论、技能操作和职业基本素质的要求,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企业调研入手,进行了PLC应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融入职业技能训练中,实现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提出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二、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按照“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为依据,以项目与任务作为能力训练的载体,以‘教、学、做一体化’为训练模式,用任务达成度来考核技能掌握程度”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项目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标准在进行行业实际工作情况和岗位调查,并与行业技术专家对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找到具有工作情景的多个训练项目,并对每个项目明确各项任务的要求等,突出了工学结合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建议课时为160学时。课时数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三、《PLC应用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看,该门课程基本概念抽象、专业术语多且操作性强。我们学习PLC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学习PLC要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接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用是目的,用是根本,用也是学习的手段,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手段。
该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学生自己动手操练。同时,在真实或准真实的工作情境下,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训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PLC应用技术》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应突出工作任务;通过企业调研及与专家访谈的形式,根据自动化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紧密结合专业能力的要求,开发并设计学习任务。要根据学校实验实训条件,编排设计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又有若干个工作任务,以任务引领教学、串联理论知识,以实际项目的分析、研究、设计、操作等来达到教学目的。并将课程全部安排在实训室上,进行一体化新教学。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中,应淡化一些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遵循“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职教原则。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放在首位,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设计不同的案例实训项目,将理论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教学。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用具体的案例时,应先分析所选案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再把这些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渗透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根据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原则,我们把《PLC应用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为九个项目:电动机的点动与连续控制、电动机的顺序控制、正反转或循环转动控制、送料小车运动控制、Y-Δ降压起动、音乐喷泉、交通灯控制、循环彩灯控制、搬运机械手等。对于每一个项目,从项目背景及要求、知识讲座、技能实训到最后的项目设计方案展开。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个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设计,而任务和任务之间互相渗透,循序渐进。
实践证明,由于所选项目既方便学生的学习,又涵盖了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3.2 实训室的建设
《PLC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高的学科,只有在“教中学,学中做”,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际设备进行直观演示、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物、声、光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认识过程,有利于PLC应用技术一体化学习水平的提高。所以设置专业技能实验实训室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条件,围绕实验实训设备进行典型职业活动,有利于师生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活动。
3.3 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一体化教学方式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的项目中,各教学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教师授课时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简单地讲授与本次任务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技能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实际的应用。
四、课程实践效果
一体化教学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备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一体化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中应用探索的深入,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表现和职业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学生明确了自身的主体地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应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加强,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肯定,符合社会职业发展的需求,值得推广。
一体化教学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即“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学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出现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彻底改变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突出并强化了技能操作训练。将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能够自发地在实验室加班工作、上网查找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成这类之后,能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操作技能,为他们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在目前我国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势下,特别是强调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定位下,具有显著地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余佑财.高职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2017.3
[2]张国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电工技能模块中的实施初探 2016.9
[3]仲志燕.电工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 2016.7
论文作者:李建静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项目论文; 应用技术论文; 能力论文; 理论论文; 工作任务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