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医院医务科;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艾滋病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1],艾滋病发病人群逐渐从吸毒、囚犯等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开来,而与此同时,青少年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懵懂期,对性生活与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也正是其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期,极易受到艾滋病侵害。为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以及对该病态度的现状,在我市一所理科院校展开调查,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理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对策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bbr:HIV)感染所致,破坏人体内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并发生长期消耗,最终导致全身衰竭死亡[2]。调查统计,在我国约有78.2%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年龄段正处于16~30岁之间,由此可见,预防并控制青少年感染HIV是目前社会需重点关注课题[3]。尽管近年来不少文献高校学生对AIDS知识与态度方面均有所报道,但对理科院校大学生AIDS知识与其对待AIDS患者态度尚未出现相关研究,这就导致对该类大学生开展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有效参考与有力依据仍相对匮乏。对此作者于2014年1月在我市一所理科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对我市一所理科院校开展调查,采取整群抽样方法,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6.38%,发现76.5%学生认为看起来健康人可能是艾滋病毒感染者,73.2%学生认为被蚊虫叮咬可能感染艾滋病毒,79.4%学生认为与艾滋病毒感染者共桌吃饭可能感染艾滋病,81.2%学生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降低艾滋病感染的危险性,85.3%学生认为多个性伴侣能够增加感染艾滋病机会,79.3%学生认为同性恋也能增加艾滋病感染机会。郝继伟,王强等人于河南省某综合大学在校非医学类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4],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9.4%,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2.3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3.1%,其他知识知晓率仅有52.5%。
理科院校中对生物学与医学知识接触甚少,对有关艾滋病知识了解严重不足,此次在调查中发现,仅有一半左右理科大学生认识到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的严重性,相当比例大学生仍然对艾滋病认识存在误区。
2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理科院校中78.5%学生认为艾滋病威胁其本人、家庭、朋友乃至所住城市,32.4%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赞同并发生过婚前性行为,33.6%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理解或无所谓,说明现代大学生性观念已相当开放,尽管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AIDS,但仍然存在恐惧、歧视AIDS的心理,有部分学生则严肃表明自己对AIDS的立场,如躲避、拒绝接触、甚至断绝关系等。李博,彭康为调查结果显示[5]:有7.5%大学生认为HIV感染者完全是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11.6%学生认为HIV感染者或病人应被强制隔离,不应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调查发现,理科院校中大学生并未完全端正对待AIDS患者态度,而对AIDS知识的无知是产生歧视与错误态度根源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针对现状提出对策
3.1 加强教师对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培训
教师是传播知识且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最大的首要人员,一个对艾滋病一无所知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一个热情宣传预防AIDS志愿者,因此调动教师对AIDS预防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6]。例如为在校教师发放有关AIDS防治手册,开展艾滋病专题讲座,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将掌握艾滋病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堂中去。
3.2 积极举办艾滋病知识讲座
邀请艾滋病协会专业讲师或院内专科高级医师担任主讲人[7],由于其医学知识面广、经验丰富,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演讲相对透彻、易懂,能够获得学生一致信赖与欢迎,增强其对艾滋病知识探索欲望。
3.3 筛选宣传预防艾滋病志愿者
在理科院校中人口众多、且普遍以男性学生居多的校园中,只依靠卫生部门很难做到AIDS预防传播地步。因此,可在校内筛选出宣传预防艾滋病志愿者,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定时开展艾滋病教育课,树立正确对待HIV感染者态度。在各部门支持下,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加强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4 讨论
国外多数国家已通过课堂传授、角色扮演、同伴教育、录像等多种形式,对提高理科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的信念、态度方面都具有明确效果[8]。另外针对在校大学生,应将解决对策的形式与内容,尽量贴近于同龄人,将教师授课与同伴教育相结合,取长补短,在树立学生正确性观念同时提高学生艾滋病风险意识,加入艾滋病宣传与防治当中。
参考文献
[1] 贾改珍,闫阳,徐天和等.多水平模型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1):37-39.
[2] 张毅,贾红莲,郭丽等.重庆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与需求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25):3527-3530,3533.
[3] 姚海珍,闫文菊,宋任浩等.大学生献血者艾滋病知识与教育需求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3):324-327.
[4] 郝继伟,王强,李瑞玲等.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3):196-199.
[5] 李博,彭康为,杨跃峰等.广州、深圳、珠海三市几所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调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8):3573-3577.
[6] 夏彦昌,赵运良,李灿等.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度及健康教育需求[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5):138-140.
[7] 王永红.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及性健康教育需求的调研[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4):376-379.
[8] 冷静,李筱青,叶红等.合肥市两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2):1291-1293.
论文作者:杨爱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艾滋病论文; 大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理科论文; 学生论文; 态度论文; 院校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