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论文_杨美玲

杨美玲

民权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河南民权 476800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血象与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较开腹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应用。

[关键词] 盆腔炎性包块;细胞免疫功能;术后恢复;腹腔镜手术

盆腔炎性包块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由急性输卵管炎促使卵巢、输卵管、子宫、肠管及大网膜粘连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下腹部疼痛、阴道流血等,部分患者可通过服用抗炎药物缓解症状[1]。但仍有不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往往需行手术治疗,常见为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诸多临床资料显示[2],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在术后拆线时间、血性恢复时间、体温复常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两种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一步阐明不同手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9.14±3.16)岁。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13±2.94)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血化验与盆腔超声检查。观察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取标准手术体位,给予全身麻醉,建立人工气腹,将CO2压力设为13-15mmHg,取脐部正中做切口,切口长度为10mm,穿刺Tyocar后,将腹腔镜置入。取左下腹部位做辅助操作孔2个,应用Tyocar置入相应器械。患者取臀高15°头低位,采用无损伤抓钳,将肠管、网膜等粘连的盆腔脏器分离、推开并进入脓腔,取脓液进行培养药敏试验。若患者无生育需求且为输卵管积脓者,将盆腔附件或患侧输卵管切除;若有生育需求,实施输卵管造口术,以便排出脓液。采用生理盐水对盆腔、腹腔进行自上而下的冲洗,后将5mg地塞米松、200ml 0.5%甲硝唑溶液、8000U糜蛋白酶注入腹腔内,并将引流管置于子宫直肠凹陷处,术后给予抗炎治疗1周。对照实施开腹手术:行持续硬膜外麻醉,选脐耻之间做纵行切口,探查腹壁,进入盆腔。治疗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尽量帮助年患者保留卵巢功能为主,若有生育需求,给予输卵管造口术。若附件脓肿反复发作或病变累及双附件,实施子宫次全切或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处理措施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血象与体温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观察组术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3 讨论

免疫系统是机体实行免疫功能的重要机构,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及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其中T淋巴细胞属于多功能免疫细胞群体,成熟的细胞亚群有CD4+和CD8+T细胞等,可对宿主免疫调节功能进行较好的反映[3]。CD4+T细胞属于辅助性T细胞,可协助或调节免疫机制;CD8+T细胞属于细胞毒T细胞,可将感染细胞有效杀死,因而又称为杀手T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比例相对稳定,互相制约、诱导,对免疫反应的调控与免疫自稳的维持具有显著作用[4]。

临床研究表明[5],手术创伤通常情况下可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加术后感染、肿瘤转移的可能性,对患者预后极为不利。而盆腔炎包块患者常常因治疗不彻底或病情迁延造成慢性盆腔炎包块,进而导致病情顽固,难以治愈,且严重损害患者卵巢功能,阻塞输卵管,引起不孕不育,给患者身心健康及家庭带来严重伤害。因此,临床针对病情顽固或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者,常采用手术治疗。但盆腔手术创伤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可对免疫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本研究即对盆腔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后CD4+T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CD8+T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腹腔镜盆腔炎包块切除术可明显减轻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维持稳定的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低感染发生率。这可能与开腹手术创伤较大、疼痛度感较重有关。由于腹壁神经相对丰富,过大的创伤可明显加剧疼痛感,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可较好的降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并缩短抑制时间[6]。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血象与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腹腔镜手术能够显著促进患者临床体征恢复正常,加速康复进程。这是因腹腔镜下行盆腔炎包块切除术可保持充分暴露的术野,便于术者实施手术,将坏死组织切除,减少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可有效控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干扰,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凤玲,尹集东,蒋立权,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63.

[2]赵海艳,陈长香,王丹,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症状对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7):1213-1215.

[3]靳浩然,史伟,周应芳,等.盆腹腔手术史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9):685-689.

[4]郝云红.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546-548.

[5]赵桂花.盆腔炎性疾病286例诊治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5):658-659.

[6]毛玉荣,浦红,张振宇,等.腹腔镜手术在急性盆腔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9):5069-5071.

论文作者:杨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论文_杨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