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三十五中学
一、 引言
英语翻译,不管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是一种语言信息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母语负迁移往往会对语言的理解和翻译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影响到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感到困惑,让教师感到棘手。虽然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法知识,但在翻译时,难免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而翻译出旁人不能理解的语句。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习惯了先以母语的思维来表达思想,然后再将其转变为对应的英语,这就难免让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走了样,失去了本该表达的意义。这一点在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母语负迁移的研究中得到了证明。Kaplan就曾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所使用的书面语模式各有不同,究其原因,就是由母语负迁移所致。
二、 母语负迁移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母语负迁移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即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主要是指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者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而借助于母语的某些形式,其母语的某些形式恰好符合英语的使用习惯,结果是正确的。而负迁移则恰恰相反,主要是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英语时,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或者不被英语为母语的人所接受,则称之为负迁移,从这个角度来说,负迁移是对语言使用的一种干扰。笔者认为,我们在翻译英语的过程中,母语和英语在某种结构上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成为了英语翻译的难点所在,此时负迁移现象就尤为凸出。
英语翻译是一种横跨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行为,更是一种思维和文化模式互相转换的行为。因此,在这种深层次的思维和文化转换过程中,很多母语因素会干扰到翻译者的思维,从而导致其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母语负迁移的现象,使得翻译的内容不流畅。笔者认为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个层面:词汇的使用,句子结构和语言的使用习惯。
1. 词汇使用之母语负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我们在掌握学习英语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母语词汇系统。这套完整,甚至完善的语言系统在翻译过程中,会对语言的把握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机械化的一对一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会发现,有些英汉互译表面上是一一对应,但实际上则不然。比如我们所说的“看书”,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see a book or look at a book”。这就是母语负迁移所导致的一种理解上的偏差,汉语所谓“看书”是指通过“看”这个动作去了解书中的内容,而英文的表述就要剖析其深层含义“理解”这个含义,因此要将此转译为“read a book”。另外,汉语中所讲“吃药”,有的学习者会理解为“eat medicine”,而其实际则并不是将药当作食物去食用,而是摄取药物来达到治病的效果,因此要将其翻译为“take medicine”。再比如我们中国人喝茶时是以所泡茶水的颜色来命名茶叶,比如“红茶,绿茶”,而西方人却是以茶叶的颜色来给茶取名,则“绿茶”译为“green tea”,“红茶”则要翻译程“black tea”。动物方面,“狗”这一种动物在中国词汇中褒贬不一,但贬词居多,比如“落水狗,看门狗,走狗”,而在西方语言中“狗”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甚至可以将人类比喻成狗,因此会有“lucky dog”一词,来表明某人非常的幸运。
(2)词性混用和误用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词性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话题。在汉语的使用过程,语言使用也没有过多的纠结于这个话题。这主要是因为汉语的词尾没有表示词性的词缀标记,在形式上词性难以区分。而英语则不然,英语单词往往可以利用词缀来体现其不同的词性,即便单词本身相同,在语言使用时也会体现不同的含义及词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会不自觉地把汉语词汇的这个特点转嫁到英语词汇的运用过程中,不去考虑词性在翻译过程所起到的作用,因此造成单词词性的混用和误用。比如:Play basketball is very interestin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句中,汉语表述为“打篮球非常有趣”,而在翻译时,学生往往会忽略“play”这个单词的词性,直接按照汉语生搬硬套,因此忽略了其本身作为动词,无法在句子中充当主语的特点,而正确的表达应当为:Playing basketball is very interesting.
(3)文化负迁移
其实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随处可见,这是民族本身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发展差异所导致的。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英文文化背景知识作为支撑,导致其在翻译时按照汉语思维去生搬硬套,结果可想而知。比如: Look, it is raining very big. 想要表达的含义是“外面雨下得非常大”。实际上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应该为“Look,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2. 句子结构层面母语负迁移
句子结构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翻译者对语序的误判,往往以母语为依据来判断英语的逻辑顺序、汉语和英语都有自己独特的语序,汉语主要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由普通到特殊,由主观到客观,由整体到个体,而英语却恰恰相反,英语喜欢直抒胸臆。因此,在翻译时,常会见到诸如下列的错误现象:
① 我非常喜欢英语
I very like English.(wrong)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right)
②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You when came back? (wrong)
When did you come back? (right)
不难看出,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是直译方式,学生就很有可能在语序上出现问题。
3. 语言使用习惯负迁移
在使用汉语时,我们更多的是一种铺陈式的表达。往往先叙述事情的背景信息,或者说明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将主要信息表达出来。而西方人的思维则不然,他们往往直抒胸臆,先将事情主干说出,然后再添加相关的修饰补充信息。比如:
A: 谢谢你的帮助/Thank you for your help.
B: 不客气/Not at all(wrong)/ You are welcome
从上面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在回答对方的道谢时,中国人喜欢表达出一种义不容辞,不必多谢的侠士风范,而英语中更多的事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示对对方的一种乐于帮助,愿意帮助的心情。
A: 你今天看起来真漂亮/ You look beautiful today.
B: 不好意思./ Thank you very much.
在交际用于中亦是如此,中国人在面对对方的赞美往往表达出一种羞涩不好意思,而西方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受到对方的肯定而产生的一种喜悦之情。
三、 母语负迁移的应对策略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语法和时态的教学,往往忽略了对于句子结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以及负迁移给学生带来的种种困扰。笔者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母语负迁移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明确感知母语负迁移的存在,让学生真正的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是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种尝试。
1. 明确母语负迁移的存在
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因此母语负迁移的在日常的翻译和写作中随处可见,但是很少有学生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甚至认为自己的翻译是符合英语表达逻辑,因而一错再错。其实,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学生对英语的了解有限,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语言障碍就会求助于母语的知识结构,使得母语负迁移一再的出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母语负迁移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虽然不可避免,但要吸取教训,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教师可以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勘误,帮助他们逐渐地消除母语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学会用正确的英语思维去翻译语言,表达思想。
2.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夯实基础
虽然学生每天都在接触英语,学习英语。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去深入的了解英语的表达习惯,逻辑思维以及单词短语真正的含义,导致学习过程一知半解,甚至不甚了解语言的真正内涵而误用,乱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从更深层的层面去剖析语言背后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的了解语言,才能掌握语言,从而正确的运用语言。
3. 增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多年以来,基础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重语法,轻文化的现象。我们每年都在围着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打转。但是任何语言的背后都蕴含着强大的文化信息,笔者认为文化因素在语言的使用和流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适当的向学生介绍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使用习惯的差异和历史背景的差异。让学生从文化层面去了解语言,才能帮助他们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在校内开展相关的校本课程,以此为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多的平台。
总的来说,英语翻译学习不只是单词,短语,句型以及语法的掌握,更不是简单的造句排序的问题,而是一种深层的文化交流,思维的碰撞。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英语,避免母语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除了要夯实语言的基础,还要熟悉文化背景,了解英语的思维模式,对比分析母语和英语在词汇,句法,语法以及逻辑思维模式上的巨大差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干扰,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模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自己的英语翻译的能力。
论文作者:孙啸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0
标签:母语论文; 英语论文; 语言论文; 汉语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词性论文; 学生论文;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