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信息资源组织研究_产业集群论文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信息资源组织研究_产业集群论文

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信息资源组织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产业集群论文,组织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处在一个由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和国际互联网所构成的复杂信息环境中,企业跨组织边界的信息和知识交流更加便捷与频繁。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广东和江浙地区为代表,出现了以集群经济为主要标志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而在WTO的背景之下,这些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集群遭遇到以技术壁垒、劳工标准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同时面临国内环境和资源快速恶化与匮乏、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持续上升的困境,这样的集群特质加重了由于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比较优势弱化而导致的升级压力,从而促使相关机构和企业构建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新的创新系统。

从知识创新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加快了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并减少了知识转移的交易成本;使成员企业充分利用知识优势来进行知识创新;提高了成员企业的创新能力[1]。然而产业集群创新管理体系的形成对企业充分占有和集成管理信息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构建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就显得日益重要。

1 产业集群系统中知识创新的信息过程分析

知识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涉及对技术可能性及市场机会的反复搜寻与验证,是一个不确定性的过程。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创新不可避免地会与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

1.1 产业集群系统中知识创新的信息不确定性分析

不确定性是知识创新的基本特征。从创新问题的角度看,创新问题的确定存在不确定性,而且随着创新过程的展开,创新问题的焦点会发生转移,问题本身也会遭到修正,甚至完全被推翻。这意味着,创新问题内在地包含着不确定性。因此,多西(G.Dosi)形象地说:“创新的问题是一种典型的‘病态结构’。”从创新过程的角度看,也存在不确定性。奎恩(J.B.Quinn)曾经指出:“一个新的创新的进展在不可预测的耽搁和挫折中突然来到……基本上是杂乱地发展”。坎特(R.M.Kanter)引证了这一观点并对此做了延伸,认为任何创新的首要特征是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从创新结果的角度看,更存在不确定性。曼斯菲尔德(E.Mansfield)等人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导致成功的可能性:课题技术目标达到的可能性、最终产品或工艺能够用于商业实现的可能性、项目的获利可以达到公司决策层能够满意的可能性[2]。

知识创新的不确定性是相对的,承认不确定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承认创新活动的不可知论和无为论。不确定性主要是由缺乏必要的信息引起的,不确定性中存在确定性的成分。创新信息不确定性递减原理是指在创新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了解的内外信息愈来愈全面、愈来愈准确,创新的一些潜在因素逐步转变为显现因素,一些预期因素逐步转化为当前因素,从而,创新的信息由灰色状态逐步白化,使得创新的信息不确定性发生递减[3]。按灰色系统原理来解释,决策伊始,创新项目对于企业来说是一只黑箱,企业通过充分的技术与市场调研,获得相关的信息,可使其成为灰箱,使其白化成分增加,从而把握其中确定性的成分,所以信息是创新不可或缺的保障。

1.2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知识创新的信息需求

产业集群是在狭窄的地理区域内,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并结合体制安排而组成的创新网络与机构,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促进知识在集群内部创造、储存、转移和应用的各种活动和相互关系。在集群环境下,知识资源在地理上是高度集中的,从而使知识在集群内的溢出和扩散具有“累积效应”,这使企业技术知识存量的积累、技术的扩散和再创新都降低了成本;在非集群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的外部知识,往往存在于集群外部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而它们在空间上是相对分散的,而正是由于这种知识的分散,使得知识的累积效应和再创新受到抑制,使得产学研合作由于技术和知识的搜寻成本过高而陷入困境。

事实上,集群创新不可能是单个层面的孤立创新。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企业的信息资源结构与分布的一个很大问题是信息的来源空间复杂,没有单一企业集中,如果不把其中相关的信息资源有系统地开发利用,就不会产生累积效应和互补效应,也不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同时在产业集群中信息内容日益细化与专业、信息动态变化日益加快,而信息资源开发滞后于产业集群中知识创新的需求。从某种角度而言,产业集群创新可以被看成围绕其不确定性所开展的信息处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企业信息需求与信息能力的矛盾运动[4],由此构成了针对于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企业知识创新的特殊信息需求。

所以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企业如何联结各个成员企业的“信息孤岛”,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共享,促进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等都充满了矛盾与挑战。促进集群创新就必须重视集群创新系统的构建,而其关键在于创新网络和创新机构的创立与培养,这就需要从技术与信息标准平台构建、信息资源重组和信息机构重组等方面建立跨企业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以及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信息服务体系。

2 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技术平台构建

在技术方面,由于产业集群内部各个成员企业原先的信息系统基本上是各自规划、分散建设,具有异构性、分布性及自治性,其数据格式与信息标准互不相同,造成了其系统互操作、语义互操作等方面的困难。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技术平台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信息技术基础平台的构建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信息技术基础平台的构建包括两部分。首先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自身的信息技术基础平台的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系统自身的信息技术基础平台是相当于企业数字神经网络的、跨企业的信息处理、传播与反应系统。它包括三个层次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并通过文件传输(PTP)、远程登录(Telnet)、专题讨论(TalkIRC)、网络新闻(News)、电子公告牌(BBS)、环球信息服务(WWW或Web)等进行集群内企业的信息交流和项目交流等。其次是信息技术的社会平台的构建。它必须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网络环境为业务平台,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内容;包括国家网络基础结构的建设以及与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的基础技术平台的建设等方面。

2.2 信息标准平台的构建

信息标准平台的一个方面是检索因素。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创新人员在一般情况下会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应用计算机系统来检索信息。然而,由于各个成员企业的数据库结构的不一致以及各个成员企业的检索系统的不一致、检索入口词与检索工具的不恰当、提问逻辑式的构造不确切、检索策略修改的不及时,易造成漏检、误检以及检索效果不佳等结果[5]。信息标准平台的另一个方面是语言因素。在与国外企业或者组织的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语言障碍是中外双方都需要共同克服的问题。所以集群内企业必须应用统一的数据格式与信息标准,确定其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基础标准,建立其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结构模型[6]。

2.3 信息系统的整合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企业需要利用数据仓库、智能代理、用户建模、网格等先进技术将成员企业分散的信息系统整合成具有快速构建、快速重组与快速适应功能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基础平台。在信息系统整合的技术路线方面,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工具(如CORBA、LDAP和STEP等)以及信息资源规划(IRP)的方法,建立各个成员企业的企业信息门户、企业知识门户以及跨组织信息交流平台;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各个成员企业原先遗留下来的企业信息系统(CRM,ERP,SCM等)整合到集群系统统一的平台中来;利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方法进行集群信息资源统一的、跨企业的深度开发与组织;利用信息推技术与信息拉技术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 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信息资源重组

集群企业的信息资源来自于各个成员企业内部R&D、营销、生产等部门以及与集群有协作关系的机构,如销售商、供应商、金融单位、合作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由于集群企业信息资源的分散形成与动态分布,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与有序的组织,所以必须进行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知识创新过程的信息资源重组。它包括建立各个成员企业信息门户、建立集群信息资源库以及知识地图等一些方面[7]。

3.1 各个成员企业信息门户(EIP)的构建

各个成员企业信息门户在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起到集成信息的作用。由于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复杂,每个利益相关者需要与多个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与联系,构成网状的、复杂的联系结构。通过企业信息门户,各个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统一的通道进入信息中心,获得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到相应的地点,同时提供信息检索等功能。门户技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支持门户的基础架构,包括流程与工作流、内容与数据管理;第二层次是基于门户的软件,通过企业知识门户(EKP)或企业信息门户(EIP)的软件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整合;第三层次是各种门户应用软件,指企业应用门户(EAP),包括合作者门户和垂直型解决方案等。EIP中的信息管理模块集成进入企业信息门户的信息,提供了全面知识管理的框架,允许企业在任何地点和时间新建、存储和创建信息并共享信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经Web浏览器搜索并获得,并将不同登记的信息赋予不同权限的人。更重要的是,为每个员工提供个性化的知识信息门户,在这个个性化的门户中,员工只能找到与他职位和权限相关的信息。

3.2 产业集群信息资源库的构建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组织信息资源并让其有效。如果想让集群信息资源库成为学习的工具,那么它必须被很好地组织和更新,使之易于进入或查询。所有产业集群企业的员工可以直接进入知识库,特殊的部分可能因为数据的敏感性而需要口令或其他安全措施。每一个员工不必经过同意就可进入他工作中所需的信息资源库中去,否则就和及时学习原则相背离。产业集群信息资源库包括各个成员的企业基本信息,如公共关系信息、年度报告、出版物、企业总体介绍等;组织结构信息,如地址、代理商、分公司、服务中心等;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如成员企业的技术专长、服务特点等信息;关于专利、商标、版权和使用其他企业技术、方法许可证的信息等。

3.3 产业集群知识图的构建

知识图可以指出知识的位置,但并不一定包括知识。知识图可以是真正的地图、知识“黄页”或者是巧妙构造的数据库。开发知识地图包括找出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知识,然后以清单或图片的方式公布它们,并显示在哪儿可以找到它们。通过集群的知识图,创新人员可以跨越企业和部门界限以获取他们所需的知识与信息。创建知识地图所需的信息通常已在组织中存在,但它们往往以分散的、未成文的形式存在。每个雇员的头脑中都有一小块知识地图,知道他自己的专长以及到哪里去获得特定问题的答案。创建知识地图就是把这些个人和成员企业的小知识地图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个集群的知识地图。开发知识图经常采用调查的方法,即询问员工使用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在工作中他们从什么地方能获得所需的知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并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于是就把一些私人的或者是部门的知识地图组装成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公共知识地图。

4 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信息机构重组

在产业集群信息机构重组方面,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组织结构会对创新信息的有效获取产生影响。一方面,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各个成员的连接紧密度是影响信息资源组织的主要因素。虽然形成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但各个成员企业在组织上还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各个成员企业的信息机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重组,将成为信息交流的组织障碍。另一方面,成员企业职工的地位差别和层级也是组织因素的重要方面。由于不同地位的人在沟通时,地位高的通常处于沟通的主导地位,地位低的则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信息的正常沟通。与此同时,组织结构的层级对信息资源组织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层级越多、越复杂,信息资源组织的效率就越低,信息失真率就越大[8]。

由于多个利益主体的介入,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会打破传统单一企业内部的层级结构,在企业与部门之间出现跨组织的团队和机构。这些团队和机构同时充当着信息源、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信息利用的角色,改变了以前单一企业的信息结构,所以伴随着企业信息结构的变化会带来面向集群知识创新的信息机构重组问题。

解决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信息机构重组的关键就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构建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信息保障机构。该信息保障机构是整个集群创新系统的一部分;并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供货者、政府等)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的自动调节,以适应环境和自身的需要。

重组的信息保障机构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与复杂工作流程控制系统来解决集群知识创新与转移过程中的信息流程再造与信息构架重塑等问题。重组的信息保障机构也对集群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过程中涉及的限定用户访问权限、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作出规定,并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制度规范与监督评价体系[9]。

综上所述,在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条件下,满足集群企业知识创新过程的信息需求,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知识创新过程的信息资源组织于众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中脱颖而出,必将促进整个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创新,不断展示出其巨大的力量。

收稿日期:2009-04-01

标签:;  ;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信息资源组织研究_产业集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