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道路施工中路面破坏的应对措施论文_韩璐

概述道路施工中路面破坏的应对措施论文_韩璐

摘要:道路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市政工程,也是与城市居民的出行直接相关联的基础工作,我国的道路施工工艺在不断地进步,但是一些道路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却没有降低发生频率,路面破坏是一种严重的道路问题,道路管理团队应当对路面问题加强重视度,本文根据处理路面破坏状况的实际经验,谈谈针对路面破坏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道路施工;路面破坏;应对措施

城市建设离不开道路建设,我国在新型城市的道路建设中使用新型建设材料,引进新的施工工艺,并与当前使用的施工方法相结合,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来管理道路施工队,这些举措都有效地提高了道路的质量,但是由于一些难以避免的情况使路面被破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整体质量,本文针对道路破坏的情况,列举可以减少道路破坏的现象的措施。

1 我国的道路破坏现状

造成我国的路面破坏程度较大的因素有很多种,对于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按照路面的层面类型进行分析,一般路面破坏的类型包括路面出现裂缝、剥落、路面结构松散等。其中裂缝是频率最高的破坏现象,松散现象主要是由于受到雨水冲刷造成的,这些路面破坏现象会对路面行驶的车辆造成损害,还会产生大型交通事故,必须对其进行分析与解决。

1.1 面层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在对面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材料不合理以及设计施工方案的不合适,使得面层不具备较强的耐久性,很容易受到水源的影响,而使得路面出现破坏。而且路面是直接与车轮接触,并暴露在空气中,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和压力,而且还需要能够抵抗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这就很容易对路面造成破坏,虽然说控制好温度、适度以及使得路面具备较强的耐磨性能、抗滑性能,就能够使得路面破坏情况尽可能消除。

1.2 基层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基层如果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基层结构就会很容易出现破坏的现象,这样就会使得道路路面出现破坏,从而影响到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和道路的应用效果。

根据相关的基层裂缝理论进行分析充分的了解到,在大气中温度以及湿度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基层之间不存在接缝以及不存在温度裂缝等情况是不可能。但是这样的裂缝以及接缝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在裂缝出现后,基层材料由于受到过大的荷载作用,就会使得其横向变形受到影响,在竖向变形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裂缝的宽度也不会无限制的扩大。但是如果在对基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质量不合格的问题,那么就会使得基层的整体部分都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基层变形能力出现下降。

1.3 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路基材料设计不合适、压实控制指标选择不当、压实度不足易使路面结构出现局部沉陷、纵向裂缝等破坏现象。对路基材料,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对路基填料选择、CBR和压实度都做了相应的规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路基的压实度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对压实机具类型及组合、施工工艺等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对公路建设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4道路排水施工时出现的技术问题

排水不通、道路积水也属于道路施工当中较为常见的施工技术问题,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道路的排水系统出现故障造成。若是排水管道出现渗水、堵塞等状况时也会为道路排水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关键原因还是由于道路建设过程当中铺设管道不合理,使得局部发生管道积水或破裂的状况。而且管道自身质量不好,对于压力没有较好的承受能力,使其在高压作用之下发生破损或者裂痕的问题。道路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质量较差对于排水系统也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1.5道路施工职工综合素质不高

在道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会一定程度上使道路施工效率以及质量受到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若是管理人员对于施工监督力度不充足,监督人员在专业技术方面较为欠缺,而且管理水平也有严重问题存在,还甚至不少领导与管理者为了使道路施工成本降低以及施工进程加快而在施工过程当中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这将会使得道路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比如某些施工部门为了使施工成本降低,进行回填沟壑之时利用回填土对其回填,因为回填土土质较为纷杂,并且不均匀,为后期道路碾压造成一定困难,使得道路施工质量难以获得保障。

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可知,现有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各种路基填料压实含水量在其重型击实试验的最佳含水量的士2%以内,但己有的研究成果证明,对一些特殊的土类,如膨胀土,在重型击实试验的最佳含水量的士2%以内进行压实后,其CBR并非最大,其水稳定性也不是最好,当采用类似材料作为路基填料时,其填筑控制指标还按照目前规范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执行已不合适。根据不同土质及气候、水文条件,合理确定路基填料施工控制参数,是避免路面结构发生早期破坏的有效方法。

2 应对措施

在对我国现阶段的道路破坏类型以及产生破坏的原因有所掌握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使道路被不同程度破坏的原因,提出有效的保证路面质量的措施

2.1 提升路面的承载力

随着现代技术对于交通行业的影响,交通工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其载重量有了显著的提升,能够装载更多的货物以及乘客,减少了行驶的次数,提高了运载的效率,这也对路面的承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以前修建好的道路已经不能承受新型的交通工具,由于载重量超过了道路的承受范围,时路面被破坏,因此要想提高l路面的质量,首先要提高路面的承受能录,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扩充道路的承受能力,对下面层进行加厚工作,加厚的程度不宜过薄,否则会起不到加厚的效果,一般厚度可以增加到10厘米以上。

2.2 改变材料的成分

混凝土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道路施工材料,成为一种主流的道路施工材料,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的材料,其成分中含有的土工合成材料能够有效提升建设路面的抗裂性,另外这种成分还可提升路面的各面层的抗渗透性,能够彰显出路基的承受力,使面层的抗打击能力也发挥出来,在道路的实际使用中,增加的不只是车辆的载重量,路面承受的车辆的数量也在成倍地增加,因此路面必须满足这项现实方面需求,保证弯沉值在最小的范围中。

2.3 加强层间的联合

层间的联合是保证路面整体性的一项工作,在进行联合层间时,一般要保持联合质量,都选择粘性极强的黏合材料,橡胶乳液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还可提升路面的防水渗透的性能,不仅要选择特殊的黏合材料,还要采取新的黏合工艺与技术。

2.4 排水的相关设计

雨水对于路面的冲刷会加剧路面破坏的程度,对混合用料的空隙率必须进行控制,一般的土层面要保证其不透水性,高面层要保持极高的压实度,使雨水无法渗透到路面的内部,单一的材料并不能满足减轻水损坏的目的,因此可以检验好原材料之后,再混合入其他合适的材料,在将混合型的材料投入使用前,多次进行实验后再投入到道路的修建施工中。

3 结语

造成道路的路面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是道路自身的质量问题,还有一些是外部的客观因素,道路施工团队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施工水平与质量,还要对已经竣工的公路进行定期的监管与检修,对客观因素造成的破坏及时进行补修,防止路面的破坏程度加大,使道路更好地为我国的交通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汇群.小议路桥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路面施工技术控制[J].建筑与文化,2013(10).

[2]彭建波.毛恒冰.浅析道路施工中路面破坏的对策[J].企业文化(下半月),2012(3).

[3]钱顺宏.市政道路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筑,2014,(12).

[4] 戴宏兴.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问题与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12):134-135.

[5] 张间终.道路施工之时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5(08):23-24.

论文作者:韩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概述道路施工中路面破坏的应对措施论文_韩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