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卫生院 湖南郴州 424112
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找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份到2015 年3月份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的患者予以单纯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保留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灌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共45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达100%(50/50)。对照组共27例患者痊愈,9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36/50)。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保留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灌肠治疗,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患者研究;灌肠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S)属于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是结肠粘膜和粘膜下的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部位不固定,大多位于结肠黏膜层。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症处于结肠粘膜及其下层部,所以常常会由直肠蔓延至降结肠,从而引起大面积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为病程长,连续腹痛,腹泻,大便带脓血,反复发作令患者苦不堪言,特别严重时甚至能够造成癌变,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1]。因此,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极具意义,积极探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有必要。本文对我院2014年3月分到2015 年3月份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并观察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3月份到2015 年3月份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 例,要求入选的患者无以下病症存在:有肠道手术史;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如结肠癌变,肠穿孔等。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69 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为(48.03±28.24)岁。病程1-16 年,平均病程为(8.57±7.86)年。从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实验组,另50例作为对照组。在此100例患者中,腹痛伴随黏液血便患者65例;腹痛腹泻患者21例;稀便患者9例以及血便患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对对照组50例患者及时进行电子结肠镜等检查。对症状较轻的患者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2]服用,每日三次,每次3~5g。实验组同样用柳氮磺胺吡啶来制作灌肠液。每日3次,每次0.5g。对于轻度至重度患者予奥沙拉嗪服用,每日2~3g,每日两次,药量逐步增加,最多4g,维持治疗两个月。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大量服用泼尼松,每日30~40毫克,分3次服用。对于严重病例,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acth[3]服用,每日用acth乳剂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100~1000单位。同时可用5%浓度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进行静脉滴注。经以上治疗如取得显著效果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康复。对于以上治疗仍无效的患者予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剂量均按每日1.5mg/kg计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上灌肠治疗。具体操作为将柳氮磺胺吡啶2g加上0.5%替硝唑150 mL及地塞米松5 mg混合后进行灌肠。灌肠时保持灌肠溶液温度在38度,温度过高会对肠道内部造成损伤,温度过低则对肠道具有刺激作用,容易引发患者感冒;灌肠时取患者左侧卧位、灌肠后不断变换体位,保留时间2~3 小时左右,每晚1次。5次为1疗程,间隔3 ~4天后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治疗方法。
1.3 效果评估 据《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4]评定效果。痊愈:临床表现消失且结肠镜复查黏膜功能恢复正常,粪便检查正常;有效:临床表现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经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4数据处理 两组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后结束,均准确无误的录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例数(%)表示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为计量数据,对比方法为t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进行治疗的患者之间,对比效果的数据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大多患者得到了痊愈。对照组总有效率72%,实验组总有效率高达100%,实验组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如下: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简称溃结[5]。发病大多比较缓慢,发病年龄多为20至45岁,溃结的发病原因在医学上到目前为止还不明确。对其病因有几种说法,分别为细菌和病毒感染,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的损伤,遗传及精神因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精神过渡紧张。当人体肠道的黏膜失去原有的屏障力时,极有可能导致通透性加大,引起炎症,直接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作。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部位不固定,它可发生在人体结直肠的任意一个部位。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结肠粘膜和粘膜下的炎症性肠病,其症状表现为连续腹痛,腹泻,大便带脓血,反复发作不易根治且患者病历较长。柳氮磺胺吡啶的治疗原理为其成分通过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柳氮磺胺吡啶被患者口服之后在体内被分解,在肠道内挥发从而起到消炎作用。症状得到缓解后剂量减半进行巩固治疗,同时还予以栓剂进行治疗,此类药物毒性大且这些药物对本病的疗效尚未确定,因此这类药物只有在其他治疗无效的特殊情况下使用。
目前医学上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多采取单纯的药物治疗,对此,本文主要研究在保留药物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上灌肠治疗,以提升临床疗效。对照组中,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栓剂,奥沙拉嗪,泼尼松,肾上腺皮质激素和acth,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等免疫抑制剂药物进行治疗。72%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治疗。在实验组中,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以灌肠治疗,100%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治疗。
综合以上所述,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保留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灌肠治疗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群峰.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07(19):124-125.
[2]郭兰平.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2,18(26):249-250.
[3]焦杰.美沙拉嗪与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29(8):185-186.
[4]李延领.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24(25):108.
[5]曹倩,薛猛,雷敏,等.234 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9):577-581.
论文作者:杨昆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患者论文; 溃疡性论文; 结肠炎论文; 灌肠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结肠论文; 磺胺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