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国家审计论文

我国国家审计管理问题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我国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时期审计功能的拓展

随着各种经济因素的变化,审计功能不断的发生变化。审计作为我国国家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审计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监督,审计的“外生性”决定了审计必须向决策审计延伸,从而更好的达到审计目标和效果。因此,现代政府审计的功能应该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即应发展为以下四个主要功能(见图1):

图1 审计管理创新的理论框架

1.评价功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决策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等进行评估和优化,最终达到保民生、促和谐的目的。

2.规范功能:充分发挥审计的预防、规范和服务功能,增强审计的主动免疫功能,改变“重查处、轻预防,重事后介入、轻事前监督”的作法,加强源头防腐,建立起主动防疫、动态监督的审计预警机制,提高国家经济运行质量和有序性。

3.信号功能:审计能够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将被审计单位各种经济行为的优劣凸显出来,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4.导向功能:通过各种审计方式引导被审计单位按照各项制度和标准要求进行行为选择,根据审计机关依法审计所做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的建议,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

(二)实现审计功能的途径——审计管理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核心,审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管理的新世纪,是以管理变革和管理新方法取胜的新世纪。”许多现代管理学者把“创新”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相提并论,甚至优于基本职能,作为管理科学的核心。审计管理作为审计与管理交叉融合产生的重要分支,作为运用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技术手段对审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重要载体,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跟上管理科学发展的潮流,跟上审计功能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与变革。为充分发挥审计功能,构建适应现阶段审计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笔者以现状分析与国外经验为出发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完善。

1.审计计划管理创新

审计计划管理是指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制度。计划的制定可遵循著名管理学理论—摘苹果理论,在制定计划时,要制定必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苹果”的计划目标。因此,实施审计计划管理,计划的规划、制定、审批,要有一定高度,通过努力能够实现,这对于提高现阶段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创新计划管理需处理好授权与分权——即分解目标时采取协商原则。在基层审计机关,使审计权限的分、授、合达到均衡。如审计机关采取的审计项目管理限时制,即根据审计项目性质及难易程度等因素,将审计项目划分为A、B、C、D四类,并确定现场审计实施时间。对审计时限超过规定天数的,发出项目催办单,并予以公示;对于严重超过审计时限、且催办未见成效的,召开项目进度讲评会议,公开质询,进一步规范了审计计划管理,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创新计划实现的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多种理论,即对“X-Y理论,需求理论,双因素理论”等达到综合灵活运用。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而对审计整体目标则采取综合运用管理理论加以创新管理,如审计机关对个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实现目标的管理采取《个人量化考核制度》,对县(市)区局及业务处室考核采取综合考核办法。

2.审计人才管理创新

审计人才管理是促进提高审计管理水平的“直接”动力,也是推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抓手。目前,基层审计机关效率和基层审计未来发展往往取决于少数关键性的人物,这些人可以促使审计获取最大创新成果和主要成果。80%的多数人在为审计基础工作或基础审计事项的进展作贡献,但并没有为审计的发展创造价值的创新。因此,找到关键性的少数人,要建立有效的审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防止关键人才流失。理清20%的骨干审计力量、20%的重点审计事项、20%的重点审计单位、20%的重点审计信息以及20%的重点审计成果等,然后将精力集中到这20%关键点上,采取有效的审计“跟进”措施。在审计人才管理过程中,要将激励与约束机制交构,合理组织、安排和利用人力资源,使人与人、人与事适当配合,充分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取得最佳工作效果。把创新“80/20效率法则”(约翰·伊特韦尔等,1992)引入到审计工作中去,充分实现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机关要培养“查核账务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的要求。

(1)精挑细选,发现“关键少数”审计人才。所谓发现“关键少数”审计人才,实际上是要发现“关键的”人力资本。古语说得好:“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广开才路,招贤纳士,坚持把德才兼备和工作业绩作为审计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关键少数”审计人才,使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如审计署2008年创新向基层审计机关招人的方式选拔有工作经验人才。对于重大审计项目,将从人才库中选配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审计人才的优化配置与合理流动,为专业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千锤百炼,打造核心审计人才团队。把“关键少数”审计人才整合起来,选择核心成员,建立决策、管理、创新的工作团队,把每个人的能力、经验、态度和价值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内涵丰富的结构。团队结构具有紧密、完整、协调的特征,产生大于离散的个体之和的效率或力量。树立素质高、品质好、业绩突出的典型,通过标杆作用,创建良好氛围。如徐州市审计局于2008年率先在全国取得了四块金牌,审计项目连续两年被审计署评为地方表彰审计项目、AO案例获审计署优秀奖10篇、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被审计署命名为“徐州模式”、《社保基金信息系统审计实证分析》一文获全国社保基金审计研讨论文二等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氛围,离不开审计核心人才团队。

(3)育智培训,提高“关键少数”审计人才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突破新时期审计体制改革的“瓶颈”,审计机关必须分层次、分类型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在育智培训中,充分发挥“皮格马力翁效应”的作用,相信、鼓励、支持、肯定参训人才。如徐州市审计局在开展审计信息化提高年活动过程中,按照“全员普及、培养骨干、造就专家”的培训目标,建立分层分类的计算机审计培训方式。对45岁以上审计人员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对年轻骨干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优先安排参加审计署高(中)级计算机培训班;对专家型人才的教育培训,重点安排参加较高层次高校育智班。

(4)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关键少数”审计人才团队。动态管理人才团队,实行优胜劣汰制度。著名的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提出了“场论”,认为个人的工作绩效B,是个人的能力和条件P,以及个人所处环境E(个人的“场”)的函数:B=f(P,E)。个人与环境之间一般总有一个从相互“适应”到“不适应”的发展过程。因此,当适应程度下降至不适应程度时,新的环境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都是最佳选择。如徐州市审计局建立的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更新库内资源,建立人才退出渠道。

3.审计组织管理创新

和谐社会给审计组织管理创新带来灵感。和谐预示独特审计组织管理机制模式应是柔性的。柔性审计组织管理具有适应性、敏锐性、创新性、学习性等特点,达到提升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审计机关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是灵活多样的审计柔性激励机制。审计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审计人员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为了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组织建立柔性激励机制尤为重要,概括为:第一,建立柔性政治鼓励机制,对突出贡献者在晋级、晋升、提拔、任用上重点倾斜,尽力释放人才的智慧和潜能;第二,创建柔性经济激励机制,打破“均衡分配”法则,给审计激励成果一个平台;第三,职位激励机制。采取重要岗位公开选拔制、主审资格考试考核制、审计组长竞选制及中层干部竞岗制,铺设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

二是审计柔性化组织文化。审计柔性化组织文化通过快速的反应机制、人性化的组织系统、优良的信息管理来实现它的价值准则和行为模式,能够增强审计机关的灵活性、适应性、创新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柔性化组织文化是柔性组织的精神体现,为柔性组织注入活力。如随着经济的突变,审计跟进有规有制。徐州市审计局将政府交办事项纳入政务快速通道,设立“急办文件夹”,实行24小时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三种督查办结制度;城市拆迁纳入政府常务会议,审计必审制。

三是学习型的审计组织模式。学习型审计组织就是指具有良好学习功能的审计机关,能够实现审计人员和机关的共同学习,提高适应环境、自我调整、开拓创新的能力,能够增强组织的战略竞争能力,从而使审计机关真正具有进行柔性组织管理的坚实基础。如,徐州市审计局共有80人,先后有30余人通过在职学习取得了高一级学历,本科以上文凭占全局人数的78%。有13人取得了高级技术职称、48人取得中级技术职称、12人获得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资格,目前中、高级技术及技能职称人数占全局人数的91%。

4.审计制度管理创新

审计制度管理创新是指创建一种人本审计制度管理模式。人本审计制度管理的模式:“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审计制度管理本质的创新认识。审计人是审计组织的最根本的“资源”,要着重突出的是如何加以“开发”和“利用”。人本审计制度管理是以审计人的主动管理为基础,以审计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审计事业发展远景为引导,从而实现对审计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可概括为三句话,即“点亮审计人性的光辉,回归审计生命的价值,共创审计事业的繁荣和创新”。

一是审计制度的合理、可行。按照X理论的观点,大多数人的天性是懒惰的、缺乏进取心,主张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人们的不自觉行为。要通过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严密的组织纪律、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激励审计人员,真正体现按实绩选优、奖惩兑现的原则,使审计人员看到能力提升带来的利益,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和释放出来,这样的审计制度才是合理可行的。

二是审计制度的坚强执行力。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把遇事问领导变成遇事找制度,让制度从墙上“走”到工作中,坚强的执行力是关键。提高审计执行力,就必须真正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无缝责任链条工作模式,落实责任追究。从一把手到分管领导,从分管领导到中层干部,从中层干部到普通审计人员,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履行好岗位职责。

三是刚柔相济,执行审计制度关注“人文审计关怀”。审计制度管理是一种手段,执行好审计制度,需要以“人文审计关怀”为基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大力倡导管理人性化,关怀细致化,活动经常化,激发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激情,促进身心健康,使审计机关的凝聚力得到增强。

标签:;  ;  ;  ;  ;  ;  ;  ;  ;  ;  

我国国家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国家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