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的临床有效性初步评定论文_尤英

尤英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富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大庆 163312)

【摘要】目的:探究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厄贝沙坦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一共有28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一共有21例,治疗有效率为70.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5;P<0.05);观察组患者中,一共有3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头痛、乏力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一共有10例患者出现了头痛、乏力等不良反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8;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来治疗房颤的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高,缓解了患者的病痛困扰,并且减少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厄贝沙坦;房颤;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075-02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1]。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有的老年患者在发病时,心跳的频率甚至能够达到300~600次/min,并且不仅是心跳加快,心跳频率还呈现出不规则的情况[2]。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其中,慢性房颤又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以及持久性房颤[3]。患者的症状多表现为心悸、胸闷、惊慌等情况,如果患者的心功能较差,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昏厥或心绞痛,甚至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4]。因此,关于房颤的治疗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本次的研究中,笔者选取了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房颤患者,通过对比实验进行观察临床效果,探究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的临床有效性,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房颤患者,从中随机抽取60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我国关于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5]。选取的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的48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61.3±2.7)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1.2±0.3)年。所选取的患者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凝治疗,给予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片(每晚一次,每次10mg)、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0.1g)和胺碘酮(每天3次,每次0.2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厄贝沙坦(每天1次,每次150mg)。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来进行评价,其中,显效:患者的心悸、胸闷、惊慌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身体有了较好的恢复;有效:患者的心悸、胸闷、惊慌等症状等症状有了一定的缓解,但还需继续用药治疗;无效:患者的病情没有任何改善,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显效+有效);②观察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例数,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输入SPSS 16.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标准差(x-±s)来对计量资料及进行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使用百分率(%)来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再进行卡方检验。比较的结果使用P值来表示,将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比对结果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得知,观察组中,治疗有效果的患者一共有28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治疗有效果的患者一共有21例,治疗有效率为70.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5.4545;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重,人们对于心房颤动等老年疾病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导致心颤的的原因也较多,主要有心脏及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肺源性心脏病引起房颤、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预激综合征等,还有少数患者属于无明显原因的特发性心房颤动比如情绪激动、急性酒精中毒等。关于房颤的治疗已经成为了医学中的重点,在本次的研究中,笔者选取了我院60例房颤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探究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的临床有效性。根据实验结果,采用常规抗凝治疗联合厄贝沙坦来治疗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治疗的效果较好,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0%。

综上所述,采用厄贝沙坦来治疗房颤的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高,缓解了患者的病痛困扰,并且减少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平,李莉,张浩等.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对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06):505-508.

[2]陈彦霞,尹博英,贾辛未等.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心律转复及脑钠素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09):793-795.

[3]闫秀莲,张梅.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房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05):1029-1030.

[4]蒋英杰,王亭君,刘海涛等.厄贝沙坦对肺心病无心衰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率及心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1,17(08):1089-1091.

[5]刘寿东.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用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38-1540.

论文作者:尤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的临床有效性初步评定论文_尤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