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地区不同民族中医体质分型研究及分析论文_李群,胡星珍,欧少福,刘宁飞,张府平,陈爱群

张家界市中医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 通过对2000例张家界地区少数民族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研究,分析体质特征,为开展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体质九分法对张家界地区土家族、白族、苗族三种主要少数民族进行中医体质分型调查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88名土家族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三位分别是湿热质、痰湿质和阴虚质,分别占22.97%,20.05% 和19.03%;680名白族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三位分别是痰湿质、气郁质和气虚质,分别占22.89%,21.03% 和18.51%;432名苗族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三位分别是痰湿质、湿热质和气虚质,分别占22.92%,20.14% 和17.36%。土家族组体质类型分布与白族组、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族组与苗族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少数民族中医体质构成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张家界地区三种少数民族中医体质分型存在一定差别。

【关键词】张家界地区;少数民族;中医体质分型

张家界位于湖南西北部,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张家界市有少数民族33个,民族特色显著,以土家族、白族以及苗族语言、文化以及医药最具特色,故研究不同民族医药防治不同疾病意义深远。为了解张家界地区少数民族中医体质分型是否存在差别,2014 年11 月—2017 年04月我们对生活在张家界地区的土家族、白族以及苗族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其中医体质分型的规律,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张家界地区土家族、白族、苗族分布情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张家界地区50 个自然村土家族、白族、苗族进行调查。纳入标准:籍贯为张家界市,且在当地久居者;15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疾病有无不限;填写并签署调查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5周岁以下人群;患有精神疾病未愈而不能对身体状况进行自我评价者;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等病情危重者及不能理解调查问卷者。

1.2 研究内容

本文所叙述的调查包括基本情况调查、中医体质调查二部分内容。(1)基本情况调查:基本情况调查应用背景情况调查表进行,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饮食习惯、烟酒茶嗜好、睡眠习惯、运动习惯、血型、体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疾病有无及血压、舌苔脉象等内容,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体质的相关影响因素。(2)中医体质调查:中医体质调查应用张家界市中医医院中医体辨识表进行调查,然后将数据输入我院引进的国软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进行分析。

1.3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下民族乡镇现场调查与医院门诊以及住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调查对象获得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实施调查。对于具有中医学知识背景的被调查对象,可让其自己填写;对于无中医学知识背景者,可在调查员协助下,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对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或对问卷理解能力差者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填写。调查员逐条检查,确认调查资料合格。主要选取地区为张家界市土家族、白族以及苗族人群聚集乡镇,对自然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所有中医体质问卷调查,然后将数据输入我院引进的国软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同组间体质构成比的差别采用χ2 检验,以P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通过表1可见:土家族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三位分别是湿热质、痰湿质和阴虚质,分别占22.97%,20.05% 和19.03%。白族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三位分别是痰湿质、湿热虚质和阳虚质,分别占22.94%,21.03% 和18.53%。苗族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三位分别是痰湿质、湿热质和气虚质,分别占22.92%,20.14% 和17.36%,三组人群中痰湿质和湿热质这两种证型分布比例均较大。土家族组人群阳虚质、阴虚质体质类型分布与白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家族组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体质类型分布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族组气虚质、阳虚质体质类型分布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医体质分型构成比比较χ2 检验值为0.01917,且双侧P=0.000,P <0. 05,故认为三组不同民族人群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详见表1)

表1:3 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与构成比(%)

注:χ2、P为土家族组与白族组比较检验值;χ21、P1为土家族组与苗族组比较检验值;χ22、P2为白族组与苗族组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炎热、潮湿,饮食多以酸辣为主,因气候及饮食的影响,必然产生痰湿以及湿热体质,所以三组人群中的这两种体质证型分布比例均较大。但是土家族主要聚集在永定区和慈利县,居住相对平原处,相对较潮热,故湿热体质相对比例较高,同时该民族嗜食酸性食物的饮食习惯,多食酸必耗伤人体阴津;熏烤食物时常加入葱、蒜、辣椒等燥热散气之品。这样的饮食习惯易伤人体阴津,日久就形成人体阴虚的体质类型。白族居住在桑植与天子山一带,多聚居在城镇的边缘相对封闭的白族乡寨里以及深山中,海拔相对高,相对湿冷,故痰湿、阳虚相对高于土家族,苗族人群散居两区两县,喜饮酒,酒性温,易于生痰积热,加之又多食辛热之品,《素问·奇病论》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痰,易成痰湿体质,同时苗族人常选择依山而居的潮湿环境居住,可能是这个人群易于形成痰湿体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张家界地区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地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民风民俗各异,故体质上也存在着群体差异性。通过对土家族、回族和苗族人群各自中医体质优劣势和特色分析研究,倡导当地民族相互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等对其改善体质偏颇及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同时可结合中医体质差异辨证、辨病,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做到未病先防[1],既病防变,使临床诊疗更具“因人制宜”的特色[2],扶正纠偏,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减少住院次数,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从而减少疾病给本地区发展带来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促进本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丽.中医辨体质在“治未病”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 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98-300.

论文作者:李群,胡星珍,欧少福,刘宁飞,张府平,陈爱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张家界地区不同民族中医体质分型研究及分析论文_李群,胡星珍,欧少福,刘宁飞,张府平,陈爱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