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陈玲玲

(福州市中医院 350001)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因呼吸衰竭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救治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1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则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26.67%(11/30),P<0.05。结论 对于重症监护室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衰竭;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呼吸衰竭多见于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是一种以肺换气或通气功能严重障碍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轻者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发死亡,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而言,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在改善预后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可经鼻面罩与患者连接,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但呼吸机的应用还可带来一些不良的并发症,可对病情康复造成一定影响,严重者可加重病情。我们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对本研究所有因呼吸衰竭需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共60例,所有患者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1~73)岁,平均(63.94±6.83)岁。基础病:肺心病9例,肺气肿14例,肺部感染7例;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9~74)岁,平均(64.27±6.39)岁。基础病:肺心病8例,肺气肿14例,肺部感染8例。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因呼吸衰竭需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且为初次入院。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过敏体质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基础护理:态度亲切,入院前对简单评估患者病情,安排床位,与家属沟通时态度和蔼。告知入科注意事项、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名字,遵医嘱给予饮食指导。掌握呼吸机操作方法,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治疗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及时处理。出院时遵医嘱带药,安排出院并嘱患者门诊复查。

观察组: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1)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的建立包括我科经验丰富(工作时间5年以上)的护士且接受统一培训。(2)呼吸机护理:通气前护理:责任护士准备好抢救物品与药物,检查呼吸机以明确正常运转,调试无创呼吸机参数,连接患者前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口鼻腔分泌物进行彻底清除,然后开放气道,使头、颈及肩部处同一水平面。通气中护理:①气道护理:呼吸机温湿度应提前设定,湿度约65%,温度30-35℃,遵医嘱予雾化止咳化痰治疗,保障呼吸道通畅,合并感染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并及时行痰培养。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遵医嘱定期监测血气指标,并根据结果回报调整呼吸机参数,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撤机前应行病情评估,符合撤机指针方可撤机。(3)心理干预:呼吸困难可造成胸闷等严重不适感,易使患者产生畏惧、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缓解其焦虑情绪。(4)出院护理:办理出院,根据患者病情提供针对性饮食、生活干预指导意见,出院后每周1次电话随访,随时解答患者疑问,反馈交流信息,每次15min,原则上由患者本人接听,了解病情变化,督促定期复查,护理1个月后比较疗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当天早晨空腹7时时的PaCO2、PaO2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血气分析仪(美国ITC公司)检测;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SPSS21.0统计分析,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计数资料疗效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指标符合正态分布,x±s表示,t检验。

2结果

2.1两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 治疗前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氧分压(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更高,PaCO2更低,P<0.05。详见表1。

3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而言辅助通气非常必要,无创正压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减少创伤的同时提高了临床疗效。正压通气可刺激颏舌肌机械感受器,提高肌张力,还可改善肺顺应性,预防肺泡萎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2]。但在治疗过程中呼吸机是否使用得当直接关系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均要求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完成,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因操作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3]。

我们在护理过程中要求责任护士熟知呼吸机有关功能及工作原理,确保其正常工作;改善呼吸功能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因此有效通气至关重要。护理过程中应观察气道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管医生并遵医嘱采取措施;此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监测生命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随时判断患者通气是否有效并根据情况调整参数。呼吸衰竭时产生的胸闷、呼吸费力感可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加重病情,护理人员应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缓解其焦虑情绪。出院后我们还对患者进行随访,进行定期随访,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则更高,血气指标改善更显著;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综上,笔者认为对于重症监护室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刘红红,李爱军.噻托溴胺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6):782-784.

[2]赵维笑.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38例护理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19(1):69 -70

[3]覃海莲.重症监护室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5(2):61-61

论文作者:陈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陈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