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与企业边界理论_边际成本论文

企业网络与企业边界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边界论文,理论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传统企业边界理论

科斯认为,企业的边界由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相比较来决定。如图1所示,我们用MC[,m]表示市场的边际成本,即在市场中增加一次交易的成本;用MC[,f]表示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边际成本。坐标横轴Q表示交易数量,对企业而言,即企业规模,或企业边界。这里,我们假设交易的边际成本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而上升,即MC[,i]/q[,i]>0(i=f,m)①。MC[,f]与MC[,m]交于E,这样就决定了企业的边界,即“交易次数”为q[,1]。所以,整个社会最优资源配置路径沿曲线AEB进行。

当然,也有可能存在两条边际成本曲线不相交的情况,这种情况虽然在不在科斯的讨论之内,但为了分析问题的完整性,我们在此作一补充。二者不相交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MC[,m]永远大于MC[,f]的情况,如图2所示;第二类刚好相反,MC[,f]永远大于MC[,m],如图3所示。显然,在图3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出现的,其所刻画的是市场边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早在斯密的著作中出现过了,我们笼统认为市场的规模由它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而定。而究竟市场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如何表示,以及在现实中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我们在此不作讨论,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与企业相关问题的分析上来。

对于图2,企业是要出现的,但是现在由于市场和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不相交,是不是意味着企业的规模可以无限扩展?现实经验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此时,要确定企业的边界,就要加入企业的边际收益,而企业的边际收益并不在科斯的考虑范围。我们把企业的边际收益考虑进去,并用图4对企业边界决定问题作更进一步讨论。图4是图1的扩大版,加入了三条企业边际收益线,MR[,f][i](i=1,2,3)。下面,我们将其加入科斯的框架,重新分析企业边界的决定。

(1)当企业的边际收益为MR[,f][2]时,MR[,f]、MC[,m]和MC[,f]交于一点E,这时的结果与科斯的讨论结果是一致的。

(2)当企业的边际收益为MR[,f][3]时,MR[,f][3]与MC[,f]交于F,此时MC[,m]在MC[,f]上方,所以,企业规模将由MR[,f][3]与MC[,f]决定。此时,企业最优规模为q[,1]。②

(3)当企业的边际收益为MR[,f][1]时,MC[,f]在MC[,m]上方。按科斯的理论,应该由市场配置资源,但是一般而言,当需求增加时,企业有扩张的冲动。至少在短期,如果扩大企业规模比在市场上更容易,企业将把规模,即边界扩张到由MR[,f][1]=MC[,f]的q[,3]。当然,在长期,企业会发现,当交易量大于q[,2]时,让市场配置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企业将把边界限制在q[,4]处。

二、网络与资源配置方式

1.本文的网络概念

本文所使用的网络概念是经济学的,具体而言,是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概念。在经济学看来,管理中的网络概念其实很大程度上属于现有经济学,甚至是新古典经济学中早已存在的概念,它们之所以看起来种类繁多只是因为把经济学基本概念在不同方面进行具体化而已。例如,管理中复杂的网络中,包括供应商、竞争者和客户,处在与其他组织成员构成的社会、技术及交换关系(Gulati,2000):战略联盟、合资企业、长期客户关系;网络中还可以包含消费者、市场中介(如代理商、分销商)、金融中介、信息服务机构、管理咨询机构、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部门以及利益相关者等节点。而这些只不过是经济学中常说的“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或者“卡特尔”、“康采恩”而已。所以,这些在管理理论中的“网络”至少在经济学意义上没有多大创新,③ 要将网络概念纳入正规企业理论的分析领域,我们必须在企业经济学理论的框架里讨论网络的概念。

然而,要在企业理论中引入一个不同于现有诸如企业、市场等概念的新概念,我们必须要保证网络概念和它们的内涵是不重叠的,否则我们就没有引入一个新概念的必要。但是,正如以上的分析那样,管理中的所谓网络现象大部分是可以用现有经济学术语理解的,所以,我们的网络概念要排除这类重合的部分。

鉴于以上管理理论的网络内涵和企业理论已有概念,我们将企业网络定义为“企业与其他行为主体的‘非经济’关系的组合”。该概念中,由于是“与其他行为主体”的关系,因而排除了企业内部层级关系;又因为是“非经济关系”,从而排除了市场交易关系。其实企业网络是一种市场与层级制中间形式的资源配置,同时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网络在相互补充和加强生产知识的基础上是作为一种降低成本、风险和与生产技术相关联的不确定性的手段。所以,网络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个缓冲区,它可以大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专业化分工的收益以及长期合作的收益。

这一界定虽然排除了管理理论意义中网络的大部分内容,但是仍然包括十分广泛的内涵。①影响经济资源配置的政府行为是企业面对的最为重要的网络,这里之所以把政府干预和网络等同是因为我们把企业和政府的关系视为“网络”。特别是在转轨时期的中国,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干预经济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企业如何融入这张政府大网对企业的生产决策是有巨大影响的。例如,企业可能会获得政府的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或特殊的生产许可。当然,我们的网络包括对政府的寻租行为,只要企业认为寻租的收益大于成本,它就会建立这一网络。②虽然我们将其界定为非经济关系,但并不意味着该“关系”的另一半必须是非经济行为主体,也不意味着该关系完全不包含经济的内容。例如,我们认为一个企业老板向另一个企业老板借钱是一个网络“行为”,只要这个借钱行为和通过正常经济途径不同,如不需要抵押,或利息比正常水平低。按照这个思路,家族之间的经济互助显然也是具有网络特征的。③公关形象也属于我们的网络之列,因为它会使企业得到非经济的,但却是很重要的好处。如媒体的正面报道,消费者出于爱国情感的消费等。

其实,网络配置资源在一些特殊的行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利用网络扩大自己规模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还被视为“不正常”的手段的话,那么对于众多的非营利组织而言,利用网络获得资源则是必须的选择。因为,非营利组织,如学校、教会和慈善机构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它们的资金大多都相对不足。这部分资源缺口只能靠政府、其他组织或个人划拨或捐赠弥补。显然,这种资源的配置方式既不是通过企业式的科层命令完成,也不是通过市场签约的方式完成,而是通过网络完成的。一个非营利组织获得资源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它的网络有多大,所以也有人说大学校长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拉赞助”,而不是像现在一些校长那样,竞争学术和政治上的所谓名誉。

2.资源配置方式的重新分类

企业网络的引入打破了资源配置方式企业—市场的两分法,为企业和市场之间构筑了一条缓冲地带。企业网络的加入揭示了对资源的配置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即使是对经济要素的配置也不是像经济学家想像的那样,只要听从市场价格的指引或由企业领导的指挥就可以了。有很多非经济的因素(关系)会对企业经济行为产生巨大影响,而本文我们定义的“企业网络”就可以产生这种影响。

可以看出,网络对资源的配置方式与市场的价格和企业的权威都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与企业有关系的另一方通常不是企业的“下级”,而大都是一些“朋友”,甚至是“上级”,所以,企业不能用“权威”;二是我们的网络关系所指的“载体”多是“友谊”、“感情”或“国家利益”,所以,市场的“交易”是被严格提及的。企业网络是用一种“无形的”和“无法计量的”方式去完成对资源的配置的,这个过程不是可以用经济学中简单的边际相等的一阶条件能决定的,而且也不是“熊彼特式的”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管理艺术”所能胜任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的“老板们”,特别是中国转轨时期的“暴发户们”对这一过程的掌握却是相当“娴熟”的。

从企业实际发展的历史来看,网络的作用范围一般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即当企业刚成立时,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资源配置完全是由企业家的命令完成的,例如,一些个体小商贩;当企业规模扩大时,企业家可能就会寻求外界非经济的帮助,如政府和友人的扶持。乡镇企业可能是一个例子;当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时,企业家会发现,如果所有的产品都自己做的成本太高,他就会从别的企业购买一些产品,这样市场就出现了。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企业、企业网络和市场三者联系起来(张文松,2005a,2005b),构造出资源配置的模式,如图5所示。

三、加入网络概念后的企业边界的确定

1.加入网络的企业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描述企业配置资源的数学表达,它能让我们更加清晰不同理论下企业模式的差异。为了明晰地构造思路,我们先从已有的生产函数入手,逐步引入本文加入网络的生产函数。

新古典的生产函数由下面的表达式表示:Q=Af(K,L,O)。其中,A为生产技术;K、L和O分别代表资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在新制度经济学家,如诺斯等在宏观经济中对“制度是重要”的这一观点达成一致之前,科斯就对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过度简化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从而进一步认为,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结构,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产权结构、合约结构等,对企业绩效有重大的影响⑤。因此,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生产函数就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Q=Af(K,L,O,I)。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这里只增加了一个变量I,用以代表企业里的制度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A在含义上与新古典经济学中也有所不同。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我们虽然把A称为“技术”,但实际上它代表除K、L、O等自变量外,所有外生变量对生产函数的外来冲击,而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由于制度因素由I专门代表了,所以,在A中就不包含制度因素了。当然,按照前面的思路,这里的A还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它仍然是一个除所有内生变量作用之外的一个“剩余”,包括下面将要分离的网络因素。

当我们引入企业网络概念后,影响企业产出的因素又增加了一个。如果用N代表企业网络,那么加入网络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Af(K,L,O,I,N)。当然,为了作具体研究,我们可以对该函数的性质作进一步的限制,如可以假设企业产量随着网络N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程度越来越小,即Q/N>0,[2]Q/N[2]<0等。

2.企业边界的确定

企业和市场的边界本来是相当清晰的,但是由于企业网络的加入又使得这个边界模糊起来!⑥ 因为我们不仅要把企业和市场区别开来,还要对企业和网络作进一步的区分。但是,按照以上的分析和给出的定义,我们还是可以描绘出企业的边界的。

(1)对企业的不同理解:狭义企业与广义企业。具体而言,一个统一的确定公式还是来源于边际分析思想,即当在企业内增加一个交易的成本与在网络和市场中增加一个交易的成本相同时,企业的交易数量,即企业的规模,进一步,企业的边界就确定了。但是,由于网络的引入,企业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实,原来我们确定企业边界时有两个角度,一是看某一资源配置方式是否属于企业方式,二是看它是否属于市场配置方式,如果不是那就是企业配置方式。现在第二种方法可能就不行了,因为即使不是市场方式,也可能不是企业方式,而是网络方式。而在现有的文献中,通常理解的企业其实是把网络包括在企业内的,在这种情况下,当某一特殊企业的网络作用很大时,我们通常就会看到它的规模很大,甚至大到无边界的地步(李海舰,原磊,2005)⑦。为了和以前的研究保持连续性,我们不妨把包括网络功能的企业称为“广义企业”,把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称为“狭义的企业”。下面,我们分别讨论这两类企业的边界决定问题⑧。

(2)狭义企业的边界决定。仿照前面的分析方法,我们可在图6中对加入网络后的企业边界确定问题做一抽象分析。与图4相比,图6中增加了一条网络的边际成本曲线,我们用MC[,n]表示。同样,这里我们仍然假设交易的边际成本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而上升,即MC[,i]/q[,i]>0(i=f、m、n),其他符号的含义和图4相同。按照定义,这里,狭义企业就是纯粹的经济生产组织。根据科斯的思想,狭义企业的边界由两种资源方式的边际成本相等处决定。如图6所示狭义的企业边界就是MC[,f]=MC[,n]所决定的G[,1]。

从该处的经济意义上讲,点G[,1]就是企业和网络的最优平衡点。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在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由于转轨过程还没有完成,非市场的作用还大量存在,这样,企业在规模较大、生产成本较高时,企业决策者就会转而寻求其他方式来完成计划的资源配置。当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于竞争价格时,在没有网络存在的经济里,企业只能缩小自己规模,甚至倒闭。但是。如果该企业可以利用影响资源配置的非经济的力量,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网络,它就可能生存下来,并可能扩大自己的边界。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那些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却仍然存在的现象(Lin,J.Y.,and Tan,1999;林毅夫,刘培林,2001;林毅夫,2000)有更深的理解。林毅夫把自身能力定义为“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在没有外部扶持的条件下,如果能够获得不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率水平的预期利润率,则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的”(林毅夫,刘培林,2001)。显然,如果按照该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命题: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生能力也没有外部扶持,那么它就会倒闭。和该推论等价的一个逆否命题就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生能力但没有倒闭,那么它一定得到了外部扶持。这虽然也接受了中国转轨时期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现象,但是,他们并没有对其中的“外部扶持”做进一步的分析。然而,在我们的分析框架里可以清楚看出,这里的“外部扶持”就是我们所定义的“网络”的一部分。而且,在我们定义的广义的企业里,这部分构建网络的能力属于企业本身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可以得到“外部扶持”是一种“内部”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企业拥有的这种“能力”并没有价值判断,因为这种网络的不同具体型式(例如,可以区分与政府的还是与亲朋好友结成的网络)在不同的情况下(例如,资本市场完全和不完全)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当然,如果考虑到企业的边际收益,上面的分析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一种情况就是如果边际收益很小,企业的边界就不会扩展到网络和企业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如图6所示,当MR=MR[,f][3]时,企业的边界将由MC[,f]=MR[,f][3]决定,此时企业边界在q[,1]。这种情况下由于企业规模是如此小,以至于利用网络成本,如向政府寻租或“欠朋友人情”,相对而言是很大的。

(3)广义企业的边界决定。如把我们定义的网络理解成企业行为,那么确定企业边界的任务其实就是找到网络和市场的边界。类似的,此时边界是由二者边际成本相等决定的,如图6所示,最优边界在MC[,n]=MC[,m]的G[,2]处,此处企业的规模为q[,3]。

这里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就是一个要求企业家们亟待解决的难题。那时候的国有或国营企业要面对选择是争取让国家提高本企业的生产计划,还是向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在我们的理论中,前者是寻求网络的非经济行为,而后者则是典型的市场导向的经济行为,而当时的国有企业决策者就是决定在什么情况下,利用何种方式最优化他们的目标。在市场完善的条件下,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市场将是惟一一个替代方式。但是,如果当非经济途径可以解决时,在一般情况下要比市场的解决方式需要的成本要小,因为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交易成本是很高的。

其实,计划经济可以理解为我们理论的一个极端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市场交易的成本无限大,这样网络的成本就相对很小。在广义企业的定义下,企业的边界借助网络扩展到了整个国家的范围,以至于我们无法确定企业的边界。⑨ 而在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的逐步建立,市场的交易成本也随之下降,这样,在计划中成本高昂的网络也会逐渐萎缩。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转轨初期,政府的干预企业依然是一个常见并对企业行为影响巨大的网络,特别是对于那些被刚刚“推向市场的”国有企业,政府的作用有时仍然可以解决企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如果企业没有掌握运用市场资源的能力,那么市场的交易费用对他而言是巨大的,这样企业就会向政府寻求帮助。当然,这种帮助可以是合法的政府倾斜,也可能是不合法的寻租行为。这种情况是如此普遍,以至于人们不假思索地把它们视为企业的行为领域,也许这也是人们以前没有区分狭义和广义企业的原因。但是实践证明,当企业规模非常巨大,市场相对完善时仍依靠非市场的力量配置资源的成本是十分巨大的;而如果让市场配置资源,成本相对而言就小得多了。

四、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在弥补市场发育不完善方面的作用,与企业建立公平的“政—企网络”

在目前中国政企分开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已经结束了上下级式的命令关系,然而现实的情况又使得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和企业完全断绝一切影响企业经济绩效的交往,而仅仅保持正常的税收关系。这样,政府就必须和企业建立本文所说的网络关系,也就是“政—企网络”。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最理想的角色是“守夜人”,那么在市场不完全情况下,政府与企业建立网络的标准应该是保证对经济的扭曲最小。当然,在实际实施中如何确定具体的标准却是非常困难的。

2.引导和规范私人之间的网络建设

在中国传统重视人情关系的背景下,私人相互之间的帮助对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也是对市场失灵的一个补充。而且,对非营利组织,如大学的资助以及国外华裔的归国创业情节,都是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然而,目前中国这方面的行为大多还处于非正式的私下交往模式,这使得相关网络不具有稳定和持续性,从而不利于规模的扩大。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正式规则或法令,对相关网络关系进行规范,减少网络关系的建立和以后的实施成本。公正制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个人而言,廉价高效的公正制度是促进捐赠或私人借贷的重要因素。

3.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建设,推动企业网络关系向正常的市场关系过渡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关系配置资源的成本将剧烈增加,完善市场机制就是必然的选择。而且,运用网络配置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相对市场而言,在运用网络的非经济力量促进一些企业或行业发展的同时,会造成对其他经济行为主体的不公平,从而对正常的经济运行产生严重的扭曲作用。所以,在企业发展初期,如果市场发育不完全,特别是融资渠道不畅时,非经济的网络在推动企业成长方面可以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体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快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避免企业寻求非经济的网络来扩大自己的企业边界。

注释:

①注意:虽然这一假设在企业内部时显然是成立的,但是在市场中就可能不成立,即在市场中交易时很可能是交易的数量越多,新的交易就越容易。幸运的是,市场交易边际成本的升降并不影响此处的结论。

②其实,这完全是新古典经济学已有的边际分析方法,当然,如果仅用MR=MC决定企业的边界,在二者不能相交时就会出现无法决定边界的情况(李海舰,原磊,2005)。当然,科斯讨论企业边界的根本原因不是考虑企业本身的成本收益分析,而是考虑企业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所以,如果仅考虑MR和MC其实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最优产量的决定,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企业边界问题。

③当然,这并不能否认管理中的网络理念关于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认识的冲击,这可能是因为管理学家比经济学家更理解现实的缘故。

④对应于管理中的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核心能力理论(Prahalad C.,G.Hamel,1990)。

⑤即科斯第二定理的具体化。

⑥显然,如果坚持Alchian & Demsetz(1972)和张五常(2002)的观点,企业的边界就更加杂乱无章了。

⑦他们的网络概念和本文是不同的。

⑧当然,即使有网络的存在,企业边界也还可能由企业和市场的交易边际成本而定。也就是说,图6只是一个形象的图形,企业不一定处处和网络接触,也存在与生产直接接触的可能(特别是经济交易部分)。同样,网络的边界也可以类似得到。

⑨这里,企业无边界和那种因边际成本不变或递增的所谓知识经济而导致的企业无边界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标签:;  ;  ;  ;  ;  ;  ;  ;  ;  ;  

企业网络与企业边界理论_边际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