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第四实验小学 山东 德州 251100
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以初步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其他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它为学生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呢?
一、设计一种创新的情境
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使他们在一种自信、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创新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用word制作贺卡》时,先用电脑展示一幅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贺卡,并声情并茂地说:“元旦佳节快到了,你想过给父母、亲人、朋友、同学送贺卡表达你的问候吗?”这时学生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接着又说:“你想过用电脑亲手制作贺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贺卡。”然后以一张精美的贺卡为例,看看它的制作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求知境界。这节课学生上机实习时,我又通过大屏幕循环播放制作精良的贺卡,同时电脑里还播放抒情、悠扬的音乐,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创新氛围,并对他们说:“我将选出最好的两幅作品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送给制作者。”此时学生的情绪在多彩画面和老师的激励下达到了极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最后,当进行成果发布时,课堂气氛推向高潮,选出两幅最有创意的作品,并叫学生说出制作想法。整节课学生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旺盛的求知欲,也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引导学生养成自己的创新思维习惯
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多角方向,而集中思维能决定思维的途径,同样是创造思维需要的。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要在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之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就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浓厚的兴趣后,他的注意力就来得更集中,对学习内容就有更强的探究欲望。有了较强的探究欲望,他就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在电脑绘画课的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电脑网络展示优美的电脑图画,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画分别用了什么绘画工具?你觉得按什么顺序进行创作比较容易成功?你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再让学生自己照着课本中的图画临摹,并及时利用电脑广播由教师或先学会的学生演示较难部分及不同形式的画法技巧,刺激诱发学生思维。
要鼓励学生在完成课本中规定的图画时大胆创造,添上自己喜欢的部分,提倡并及时表扬那些在原画基础上有创新的同学。要加强同学间绘画作品的交流与相互评价,要求说一说别人画的优点,再给别人提出你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绘画再也不拘泥于范本。这样一来,单一的图形绘画变成了有主题的情境画。一节课中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千姿百态,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通过电脑绘画,为学生架设了创新思维的桥梁,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过程中接受创新技能的培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遵循:其一,要建立一个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其二,引导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其三,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的教学三原则。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的声、色、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境,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接受这一具有时空感的情境信息,并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和接受。具有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技能的转化。正如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最后提出的那样: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去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让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干,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自学。在画图及文字处理软件中文档修饰部分的教学中,都可以实行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电脑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习惯与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技能。
四、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创新情感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训练以其独有的优势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够充分调动不同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学用CAI软件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设置不同的练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这样反复多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置学习进度的方法。与其他科目结合,让学生的学习转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电脑的特殊工具作用,可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起到良好的作用。
论文作者:刘风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情境论文; 电脑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