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发展方向研究述评_远程教育论文

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发展方向研究述评_远程教育论文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教育学院论文,普通高校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研究的背景

(一)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试点发展取得的成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视野中的网络远程高等教育正以独特的魅力冲破时空限制,冲击传统大学的樊篱,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青睐与关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教授在1997年预言:“从现在起的30年,大型的大学校园将成为历史的遗物”;时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佳哈德·凯帕教授甚至怀疑未来是“没有大学的世界”。顺应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尤其是为实现现代远程教育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决定支持若干所高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这是国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开始迅速崛起,成效颇为显著。自1999年3月批准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后,试点高校积极探索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规模迅速扩张,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力度加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规范运作正在逐步形成,正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生力军。这促进了试点高校及其辐射区的网络远程教育基础设施、校园网和教学软件的建设,推进校内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加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试点高校的应用,开辟试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快速输送全国的远程网络渠道。至今教育部已批准68所普通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截止到2002年底,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开设覆盖工学、管理学、医学、文学、理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共140多种专业,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已经开发了8557门课程,设立近2000个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已经扩展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逐步把覆盖范围扩大到市和县,累计注册学生160多万人。中国教育部制定的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05年通过网络教育方式学习注册人数达到500万,届时网络规模有可能达到世界首位。历经四年试点探索,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逐步从试点之初的茫然探索逐步走向政策明朗、管理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试点发展存在问题

无疑,处于试点阶段的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的发展在思想理念、教育模式、网上资源建设、网络技术、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教学服务体系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被誉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提案人的游清泉在2002年针对四年大发展中凸显的问题说:“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一方面是起步时间不长,另一方面是发展速度惊人,因此,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正常的。”清华大学咏鹏2002年在《中国远程教育》上撰文指出我国当前的网络远程教育“问题多多,背离初衷”。网络高等教育试点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教育观念转变滞后。“以人为本,无从谈起”;“建构主义,幻梦一场”。二是网络教育学院的优势发挥不充分。网络教育所具有的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和以学为主等优势到现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游清泉提出“远程不远,网络不网”,网上教育资源匮乏;网络远程教育本是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首选,但在实践中对学历教育的注重已经远远超过对非学历教育和其他培训项目的关注。据丁兴富透露,目前多数高校网络教育课程以高中起点本科、专升本、高中起点专科为主,分别占试点高校的84%、80%和41%,此外还有4所高校开展了硕士研究生课程;而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非学历教育和培训。三是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的个性与特色不明显。中华学习网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联合在京举办的“2002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论坛”指出,目前许多重点大学“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各自独立面向全国建立远程教育网络,各自独立进行课程设置,并且将课程集中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经济、工商管理、英语等有限的所谓热门学科与专业上,简单重复趋同,部分高校甚至抛开本校的特色和强项而转向追逐一些市场效益较好的专业,而名牌大学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依然无法实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四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令人忧心。目前,尚缺乏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甚至有的院校出现了为追求经济利益免试入学、降格以求的局面。游清泉在其“促进远程教育健康发展”建议中尖锐地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混乱的局面令人忧虑”,“降格以求,甚至免试入学”,“缺乏规范,没有标准”。

(三)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试点发展定位问题倍受关注

随着近年来普通高校发展定位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我们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解决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问题。这是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事关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的成败得失。苏辛结合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的网络教育学院发展特色定位实际指出,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定位”问题也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严继昌《事关网院声誉 定位至关重要》一文指出“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怎么样呢?恕我直言,问题很多,社会批评不少,究其原因其中主要是定位问题。定位问题笔者认为很重要,处理不好,不仅不容易做好,有时反而会自毁声誉。”丁兴富在《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面临十大挑战》专题报告指出定位问题是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游清泉针对四年大发展中凸显宏观布局结构、定位定向、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许敖敖在提交全国人大九届三次全会议题中指出“全国现有网络学生已超过40万,过快的发展速度导致办学质量令人堪忧。已暴露出来的问题包括:网络教育定位不明确……”吕兆丰说:“网络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广阔,但网络大学应批准自身定位,增强竞争实力,不断进步与时俱进。”邹永强强调:“回顾几所网络大学的沉浮历史,可以看出,网络大学要想成功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前述网络大学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定位不明……”由此可见,近年来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发展定位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研究现状的总体评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试点改革逐步深入,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研究已引起理论与实践界重视,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经查阅梳理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现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蔡宪在《论高校远程教育的定位》文中,指出关于以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为主的远程教育定位,具体论述了这种以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为主的定位是由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据此分析了我国较多的高校远程教育选择了一种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的本、专科教育类型和教学方式采用集体编班的全日制远距离课堂教学的定位实质:就是简单地把远程教育看作是学校面授教育的延伸和扩大,在实践上把它当成学校扩大招生的手段。它没有发挥出远程教育的优势,没有体现出远程教育的精髓,因而是对远程教育本质的异化[1]。

2、张家浚在《略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定位问题》文中,针对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中绝大部分开展学历教育和其招生对象多以高中毕业生为主的发展现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角度,联系国外现代远程教育以学历教育占主导的经验由于国内外社会背景与教育传统的差异而不能照搬的实际,分析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不应定位在学历教育尤其是高中起点的学历教育上而应该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必然性。提出远程教育定位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有其内在的根据,不仅符合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而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我们不宜对现代远程教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寄予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2]。

3、王鹏撰写的《现代远程教育将要重新定位》报道,介绍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2002年7月30日在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研讨暨优秀教育产品展示会上的有关观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将有比较明确的定位,应该以继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为主。其依据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继续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而在高中起点的学历教育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3]教育部在2002年8月颁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8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要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要减少并停止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网络教育学生。”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济在10月12日召开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02年年会上透露,我国网络学院从明年起将停招全日制学生,回归到继续教育轨道上。王鹏在《直面质疑和问题,网院有调整也有创新——来自网院院长的声音》一文中介绍由技术本位转向教育本位的观点。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德芳认为:“中国网络大学开始出现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站在教育哲学高度上的建设和运营理念。”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晋南说:“目前的网络大学已经逐步改变了将网络技术置于至高无上地位这一极其危险的倾向。用科学的定位寻找从事网络高等教育的立足点,就意味着网络大学必须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情况和优势,确定适当的定位点。特别是中国网络大学的发展已经正确认识到必须视教育整体趋势而定。”

4、王红英在《对我国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其质量观的探讨》文中,论及远程教育应以参与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定位。指出我国的远程教育目标定位不能盲目照搬美国等国的远程教育发展经验,应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际,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适应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代特征。我国远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参与者、终身教育体系的依托者,最根本任务在于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培养高、中、低各种层次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全方位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4]。

5、黄春梅、严继昌、刁庆军在《关于网络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思考》文中,提出网络教育人才培养对象、目标类型定位的观点。一是从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特征出发,结合远程教育理论研究者早期对远程教育本质特征和教育对象研究的结论,联系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中起点的学历教育并不适合网络教育的主要原因,将目标定位于具有一定高等教育基础、渴望继续深造、提高知识层次的在职人员,进行专科以上的成人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工程硕士、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种大学后的继续教育。二是基于知识经济社会对网络教育人才素质的需求,结合网络教育自主化学习特点,提出了网络教育人才素质培养目标更适合进行“宽进严出、量大面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勾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素质结构:爱国诚信,具有良好的学风和职业道德:应用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特别是通过INTERNET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实用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5]。

6、严继昌《事关网院声誉 定位至关重要》一文结合中央电大为发展区域经济培养了大批适用人才的人才培养准确定位经验,基于其讨论定位问题涉及的两个维度:一是以e-learning为主要学习手段的教育更适合于搞什么层次的教育;二是作为一所重点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要考虑集中力量有所为有所不为,开展适合自己学校的教育。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最适合于那些符合自学能力较强、自制力较强、自己想学等特点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在职人员,适应于包括大专起点的本科教育,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以及非学历非学位的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在培养层次、培养目标、人才素质定位上主张培养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人才[6]。

在《普通高校网院 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文中继续比较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指出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全面素质培养要在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文化素质方面着力加强形成特色。在《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定位与体制》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网络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包括四种素质:爱国诚信、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风;应用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尤其是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外语在一般阅读和口语交流中够用。同时,指出网络教育的体制是继续教育归口为一,包含要受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监控、高校远程教育惟一出口与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逐步改造整合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函授教育为一体;运行机制定位是市场运作;服务体系的定位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学习环境[7]。

7、丁兴富在《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面临十大挑战》专题报告的第一大挑战中就论及定位的作用和地位,目标和对象,指出定位问题是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围绕我国普通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应该怎样定位、高校网络远程教育的目标和对象如何确定、其在整个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及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的问题,根据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应该主要定位的学历教育和/或非学历教育、精英教育和/或大众化教育、在职成人和/或应届高中毕业生与何种教育层次和何种专业课程设置等维度,结合截至2001年底的普通高校举办的网络远程教育统计数据,分析了普通高校举办的网络远程教育的定位现状:对学历教育的注重远远超过了对非学历教育和培训、以及其它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项目的关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作用并不突出,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国整体而言在校生数不足全日制在校生数的2.5%;学历教育层次和专业设置类别表现为单一和趋同,多数高校主要举办高起本(高中起点本科)、专升本(专科起点本科),高起专(高中起点大专)。网络教育专业并非本校特色优势专业或强项,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工商管理、英语、会计、国际经济和贸易等专业;地域分布上的东多西少差距明显,截至2001年底,43所试点普通高校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西部(西南、西北)广大地区仅占13%。同时,68所普通高校在全国共建学习中心966个,也表现出同样分布特点[8]。

8、吴钧在《网络教育学院热运作下的冷思考》一文中,围绕网络教育学院应该不应该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或者说以何种姿态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问题。依据大学“层次论”的观点,指出不论决策者的“初衷”是什么,网络教育学院迅速发展的态势已经向社会昭示了它的角色定位,就连网络教育学院院长们都认为他们是在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埋头苦干。认为全国重点高校,其定位应当是研究型的,并以研究生教育为主,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让重点高校掺乎,并通过网络教育学院的形式来扩大高中起点的本专科生规模,这不能不说是宏观决策上的失误[9]。

9、苏辛在《再说定位》一文中指出试点高校的远程教育应该是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的有机构成部分,要和所在学校的“定位”相“匹配”,不同高校应该有不同的特点。清华大学已明确远程教育的定位是大学后继续教育,而且要以非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为主,发挥清华品牌优势,注重突出清华特色。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则提出,要将依托行业和面向行业系统作为两校远程教育的“特色”。最后指出,试点中“错位”和“越位”的原因恐怕有不少和经济利益驱动有关。从长远来看,“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必然选择,但“舍去”却可能意味着眼前经济利益的损失,这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10]。

10、游清泉在针对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四年大发展中凸显宏观布局结构、定位定向、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在定位定向政策方面,现代远程教育的对象应以在职成人为主,开展专本科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的教育培训。而不能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形成远程不远、网络不网的办学格局,名为网络学院招生计划,实为全日制招生计划的补充,使现代远程教育流于一种形式。必须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增进知识、提高技能的特点,使现代远程教育逐渐进入技能培训领域,逐步停止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使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非学历的培训教育成为我国未来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11]。

11、邹永强针对《人民日报》日前就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未来究竟会呈现怎样一种关系问题编发的一篇评论的关于将网络教育定位为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的观点,指出《人民日报》提出这种观点虽然肯定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可互相替代的作用,但是将网络教育定位为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这种看法也反映了相关主管部门政策背后对网络教育的定位,网络高等教育在未来短时期内很难上升到与传统高等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实际上随着网络教育发展的深入,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看法是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将共生共长,谁也不能取代对方。北京大学教授侯建军在这个问题补充指出:我们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网络教育定位为成人教育是不全面的。就现阶段,我们的网络教育功能有两个:面向社会的教育服务,包括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第二个功能,面向校园内部网络课程建设以及促进校园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个功能缺一不可。现在尽管做起来有些困难,但我们的指导思想不能改,不能将它单一定位为成人教育,这是不全面的。我们搞网络教育的目的,就是在跨越工业化发展这样一个时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我们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革[12]。

12、刘志鹏在其《谈中国远程教育现状》演讲中对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定位指出两点,一是国外的“e-learning”,是很适合远程教育,网络学院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方式,尤其是在继续教育里面是很有前景的。长期以来,各大学校对从高中入学的学校教育很重视,而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不够,,今后应该重视起来。远程教育“e-learning”对于这种继续教育是非常合适的手段。二是仅局限在这方面还不行,要用新的信息手段的革命来改造我们的教育。既要重视远程的这种手段,又要利用先进的电子手段来改造现有的校内教学。改造校内的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个基础,[13]。

13、赖英莉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文中指出我国现在批准的68所试办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应该有自己合理的定位,应根据学校性质、特色,开办适合现代远程教育的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第二学士学位、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层次,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应突破普通高校现有的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创新,在新的产业、新的行业导向等方面起引领作用。培养出一批能娴熟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其它专业信息交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14]

(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研究现状的总体评述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主要包括:一是开始重视发展定位研究;二是定位研究的内容与范围逐步拓宽;三是就定位的部分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四是或多或少涉及定位的相关研究较多。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兴起是一项崭新的教育改革,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试点改革仍在进行,实践经验的不丰富与理论准备上的不充分等原因造成这些研究的主要不足是研究的系统完整性不突出,存在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之处:一是对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研究刚刚起步还不够深入,专门系统的研究比较少,涉及定位问题的研究较多;二是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研究的对象与内容较为单一甚至于趋同,仅集中在定位的某些或少数方面,综合性的研究不突出;三是研究的方法与视角相对缺乏,缺少切入的角度,研究时往往将定位的某些方面等同于定位的系统性研究,将问题简单化。

三、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应然研究框架体系的梳理构建

(一)梳理构建应然研究框架体系的基本思路

梳理构建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应然研究框架体系的基本思路:基于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浪潮,顺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应对网络教育的兴起潮流,针对当前国内外网络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现状,结合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与改革试点的实际,围绕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的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立足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研究的进展状况,拟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对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的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作一番梳理与分析。力求在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研究的方法上有所突破,力求理清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的思路与策略,从而全面构建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的应然研究框架体系。

(二)梳理构建应然研究框架体系的内容设想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应然研究框架体系主要包括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系统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外内部主要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与教育系统内部因素);主要维度与内容(理念与目标现代化、类型与层次多样化、学科特色化、教学个性化、布局区域化、开放国际化、运作产业化、管理扁平化);主要原则(需求原则、发展原则、个性原则、差异原则);主要方法、途径与策略(自主与创新、竞争与合作、市场需求与宏观调控)。通过上述方面的重点研究,对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的内涵、理论基础、影响因素、维度与内容、原则与方法、途径、策略等方面作一番较为系统的全方位与多角度的真实思考与研究。

总之,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应然研究框架体系的建构对于当前大力推进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试点工作步入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包括:改进、完善、丰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的研究体系;更新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的相应观念与认识;为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决策提供借鉴,为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形成科学合理的定位提供操作性强的技术性支持与保障。

标签:;  ;  ;  ;  ;  ;  ;  ;  ;  ;  ;  

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发展方向研究述评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