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中心区位分布研究_北京cbd论文

中国商务中心区区位分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心区论文,区位论文,中国论文,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一个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均产生于其自身所处的外部条件之下,且与其所处的背景同构,惟有如此才能产生,也才可以被理解。截至2002年底,中国共有城市663个,在人口超过20万的359个城市中,有41个城市正在实施和酝酿发展商务中心区(其中不包括香港和台湾)。城市商务中心区(简称CBD)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商务中心区能否像人们预想的那样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是政府、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一是在我国商务中心区处于后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下,确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个国家范围内应建立现代商务中心区的区位分布和数量;二是为克服中国现阶段商务中心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区位分布非优化所产生的负效应,进行商务中心区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商务中心区的内涵、发展模式及趋势

1.商务中心区的内涵

商务中心区(CBD)分为:传统商务中心区和现代商务中心区两类。其中,现代商务中心区是指特定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中市中心的特定地区,它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直接关联的城市商务中心办公区,即为国际经济中心性商务区或国际商办中心区。它包括两个阶段:商务功能为主阶段和全球(或地区)控制中心阶段。

商务功能为主阶段是现代商务中心区的轮廓基本形成阶段,商务功能居于主导地位,银行、公司总部、星级宾馆等高层次的服务功能日益攀升。全球(或地区)控制中心阶段是现代商务中心区的成熟阶段,也是世界城市形成阶段,这是指少数具有世界意义的城市。随着商务中心区能级的增加,其辐射范围日益扩大,其影响力超越城市和国家的范围,影响全世界。这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然而一旦成为全球经济的控制中心,商务中心区的能级将产生质的飞跃。它将不仅仅是本市、本国的服务中心,而是成为世界某一大的区域或全球的服务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规定:商务中心区应该包括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金融、贸易、信息、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且在区域内它还是一个具备购物、文娱等配套设施的综合经济活动中心;另一个因素是它必须是国际性的,在全球有影响的,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有分量的,辐射面是在国际范围内的。这实质上是对现代商务中心区的定义。

传统的商务中心区定义等同于城市中心区,即商业集聚的地方或产业区。它包括两个阶段:零售业为主阶段、商业和商务均衡阶段。零售业为主阶段是商务中心区的萌芽阶段,其功能简单,以零售业为主要功能,同时还拥有餐饮、邮局和银行等。商业和商务均衡阶段是商务中心区的成长阶段,以金融、保险、中介、咨询、办公机构为主要功能,商务功能急剧增加,并迅速与商业功能并驾齐驱。本文以现代商务中心区(以下统称商务中心区)的区位分布为研究对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商务中心区在地理上的空间区位分布(或布局);商务中心区的区位分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空间规模的区位分布;商务中心区的区位分布带有组织性质,它包括:自然组织,即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自组织过程;人为组织,即是在政府、行业或团体的安排下人为形成的过程。

2.理想的商务中心区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有限引导共同作用的二元驱动模式

由于城市的集聚效应和区位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务中心区的发展。本文经过前文的分析和整理,认为商务中心区的发展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自由增长型的发展模式。指按照市场需求,使企业自主发展,在自由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而发展起来的商务中心区模式。例如,曼哈顿商务中心区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由发展起来的,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务中心区之一,是纽约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二是政府指导型的发展模式。在自由增长型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使企业自主发展,由于自由竞争的优胜劣汰作用,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出面进行统一的协调,以利于商务中心区更健康快速的发展。例如,法国拉德方斯商务中心区位于巴黎市的西北部,巴黎城市主轴线的西端。于1958年开始建设开发,而真正地投入建设是在1965年,法国提出“保护旧市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的背景下开展建设的;截至1992年,国家已投资160亿法郎建设基础设施、市民空间和“宏伟计划”等。法国拉德方斯区作为城市新兴的金融、商业事务中心,和传统的商务中心区有着密切联系。三是政府指令型的发展模式:指政府按国家发展计划有意识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并且国家和当地政府不断对其进行支持,使其带动传统产业发展,最后达到促进本国、本地经济发展的目的,它是作为一个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来进行的。例如,中国部分城市的商务中心区。

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自由增长的发展模式是以需求为前提,以市场为调节手段,克服生产的盲目性,政府只进行宏观调控,但企业自由竞争有时会造成生产的重复,造成浪费。政府指导型的发展模式是在自由增长型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使企业自主发展,由于自由竞争的作用,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政府出面进行统一协调的情况下,使损失达到最小,从而促进了商务中心区的发展,但是也会使企业产生一种依赖思想,只要商务中心区的发展面临困难,就寻求政府的帮助。

政府指令型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产业集中资源优势快速发展,但由于政府计划的市场与实际有偏差,容易导致供需分离,造成某种程度的资源浪费。

理想的商务中心区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有限引导的共同作用的二元驱动模式。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驱动力是市场和政府同时在起作用,在不同的时期二者起作用的程度不同。就目前中国商务中心区所处的发展阶段,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趋于成熟的发展阶段时,市场的作用将占据主导地位。据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商务中心区的经验来看,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商务中心区是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但是其自发形成的时间太长。如果完全是政府的行为形成商务中心区,则容易脱离市场规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所以合理的发展模式应当是以市场为主导和政府有限引导模式。

3.商务中心区的发展趋势

城市的自然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都具有相当优势的三位合一的城市,将有可能成为新的商务中心区形成的理想区位。城市区位是城市与其外在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交通等客观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总和。根据地域尺度大小,可以将城市区位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基本类型。城市宏观区位,是城市相对于较大范围内的其他有意义事物的位置关系,如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及长江的入海口,对内它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城市;城市微观区位是城市与附近事物的位置关系,可以在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城市中观区位是宏观和微观的一种过渡形式,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为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区域基础。从城市区位影响因素的属性来分析,城市区位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城市自然区位、城市经济区位、城市交通区位、城市军事区位、城市政治区位、城市社会区位、城市文化区位和城市人力资源区位等。城市区位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环境条件下,各因素作用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城市的自然区位具有优势、经济区位较好和交通区位处于节结点的区位是商务中心区区位选择的优势区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只有城市的自然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都具有相当优势的三位合一的城市,将有可能成为新的商务中心区形成的理想区位。

商务中心区的功能将更加专业化。目前,世界经济正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市内出现商业中心和居住区,而在郊区兴起了工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等专业性较强的园区,从而成为信息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商务中心区的功能将更加专业化,将朝向会展、观光和娱乐功能等方面发展,商务中心区功能的发挥将与其所在区位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商务中心区的等级划分及评价指标体系

1.在世界范围内将商务中心区划分为四个等级

商务中心区等级体系的划分对于总结中国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对商务中心区等级体系的划分没有统一的定论,为了能够更清楚的说明中国商务中心区建设和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目前世界范围内商务中心区的发展情况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1)。全球性的商务中心区有曼哈顿、伦敦城和东京,它们是世界金融、生产指令和创新中心,与全球性经济联系密切,其产品和服务直接影响国际市场。区域国际级的商务中心区,是区域内各个洲的金融中心和生产指令中心。例如,欧洲的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的商务中心区对欧洲经济的发展,亚洲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商务中心区对亚洲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1商务中心区的等级划分

┌───┬───────┬────────────┬───────────────┐

│ 等级│等级名称 │代表性地区 │主要特点 │

├───┼───────┼────────────┼───────────────┤

│1 │全球性的CBD

│ 纽约、伦敦和东京。│世界金融、生产指令和创新中心。│

├───┼───────┼────────────┼───────────────┤

│ │ 区域国际级的│芝加哥、巴黎、法兰克│跨国公司和银行总部的所在地, │

│2 │ │福、悉尼、香港、新加坡、│是区域内各洲的金融中心和生产 │

│ │CBD

││指令中心,从事金融、保险和房地│

│ │ │上海等。│ │

│ │ ││产等第三产业的从业者众多。│

├───┼───────┼────────────┼───────────────┤

│ │ ││是跨国公司和银行总部的首选│

│ │ │旧金山、多伦多、开罗、 │地,是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和生产 │

│3 │地区性的CBD

││ │

│ │ │曼谷、北京等。 │指令中心,第三产业的从业者众 │

│ │ ││多。 │

├───┼───────┼────────────┼───────────────┤

│ │一国境内辅助性││是一国境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城│

│4 │ ││市,对周边城市有着重要的辐射 │

│ │的CBD ││ │

│ │ ││作用,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

资料来源:根据陈瑛(2002)对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能级分类,以及叶明(1999)对CBD三个等级的划分归纳整理。

一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直接受到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体现其整体综合国力。按照目前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来看,中国的香港和上海列为区域国际性的商务中心区;北京、广州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只能是地区性的商务中心区;重庆列为中国境内的商务中心区;它们是中国境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对周边城市有着重要的辐射作用,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2.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商务中心区和经济发展相关性、易获性及替代性和延伸性原则,同时考虑商务中心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特点。指标的选取是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的基础,指标选取得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因而指标的选取要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样本城市的特征,并且各个指标之间不能高度相关,要选取既能反映城市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情况,又能反映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又能反映城市的国民素质和国际化程度的指标。通过专家咨询,考虑到统计数据的获得性,本文选取了23项指标,这些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城市商务中心区的特征,并且通过计算他们的相关系数矩阵,这些指标属于中度相关,符合聚类分析的要求。城市建设和发展CBD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面:目标层——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商务中心区满意度;准则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教育、科技和国际化程度、国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和环境;指标层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外商直接投资等23个指标(见图1)。

图1 评价指标体系

注:能够反映基础设施的指标很多,本文只选最具代表性的航空中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为代表。其他类似。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现代商务中心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与商务中心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归纳出与现代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

三、中国城市建设商务中心区的聚类分析

1.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是指在没有或不用样品所属类别信息的情况下依据样品及数据的内在结构,在样品间相似性度量的基础上,对样品进行分类的方法。由于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在多元统计分析中选用聚类分析法,才能够把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城市进行分类。

(1)聚类分析样本的选取。本文从全国正在建设和拟建商务中心区的40多个城市中选择2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样本,采用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作为聚类分析的基础数据。有的城市由于数据收集不到或很不完整,没有将它们列人分析的范围之内,如香港和台湾等。

(2)指标的选取。指标的选取是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指标选取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聚类结果。本文选用图1所示的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为聚类分析的指标。

(3)原始数据的处理。由于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量纲,各变量又有不同的数量级。为了便于比较,本文采用标准化变换法对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处理。

(4)聚类方法的选择。系统聚类方法有很多种,如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等,本文经过反复试算比较,选用了最短距离法,这种方法分类效果较好,同时又是社会经济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聚类方法。

2.中国城市商务中心区的聚类分析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选取了1997-200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中国资讯行(China Info Bank)数据库和各个城市的统计年鉴。

由于数据众多,应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与聚类分析,通过计算机运算整理绘制出聚类树形图,得到每年的最短距离法聚类树形图。本文给出2001年聚类树形图(见图2)。各城市间类间距t都有差别,其中首位城市与末位城市的类间距t之差异比较大,说明各类的特点比较突出。通过对类间距t值的综合选取,对城市进行分类。按各类城市顺序和各指标均值由高到低排序,聚类结果见表2。

图2 2001年聚类树形图

资料来源:作者运用指标体系中选取的指标,运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通过计算机运算整理绘制出聚类树形图。

表21997—2001年聚类分析结果

┌───┬───────────┬────────────┬───────────┬────────────┬───────────┐

│ 城市│ ││ ││ │

│类别 │1997 │1998│1999 │2000│2001 │

├───┼───────────┼────────────┼───────────┼────────────┼───────────┤

│ 一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广州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广州、上海、北京、深圳│

├───┼───────────┼────────────┼───────────┼────────────┼───────────┤

│ │海口、天津、重庆、沈 │海口、天津、重庆、沈阳、│海口、天津、重庆、沈 ││ │

│ 二 │阳、杭州、武汉、佛山、│黄石、武汉、大连、无锡 │阳、武汉、黄石、南京、│海口、天津、黄石、武汉、│海口、天津、黄石、南 │

│ │ ││ │重庆、南京、沈阳、成都 │京、杭州、武汉│

│ │大连 ││大连 ││ │

├───┼───────────┼────────────┼───────────┼────────────┼───────────┤

│ │福州、南京、黄石、无 │厦门、杭州、南京、绍兴、│厦门、绍兴、宁波、成 │厦门、大连、无锡、杭州、│无锡、重庆、沈阳、济 │

│ 三

│ ││ ││南、厦门、成都、绍兴、│

│ │锡、温州、哈尔滨、济南│宁波、成都、福州│都、杭州、无锡、温州 │绍兴、宁波、济南│ │

│ │ ││ ││宁波 │

├───┼───────────┼────────────┼───────────┼────────────┼───────────┤

│ │成都、厦门、绍兴、宁 │济南、郑州、哈尔滨、温 │佛山、郑州、哈尔滨、温│福州、郑州、哈尔滨、济 │福州、大连、郑州、哈尔│

│四│ ││ ││滨、南昌、合肥、温州、│

│ │波、南昌、合肥│州、佛山、南昌、合肥│州、佛山、南昌、合肥 │南、福州、南昌、合肥│ │

│ │ ││ ││佛山 │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997—2001年的聚类树形图整理。

3.聚类分析结果的评述

(1)中国各城市间发展水平具有很大差异。从1997-2001年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见表2),按照选定的指标,中国城市具有以下分布特征:始终排在前列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它们以自身的优势居于主导地位,形成一类,显示了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显现了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的优势。这些城市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拥有大量的高级人才,并处于资金、信息和物流的核心位置,具有建设和发展商务中心区的先决条件。

城市类别中的第二、三类之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1997-2001年的聚类分析存在着一定的变化,或升一级或降一级,这也正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所在(见表2)。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城市的经济地区时高时低。

聚类分析结果同时也表明,第一类和第四类的差距很大,说明第四类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今后的发展空间很大,但在目前的条件下不适合建设商务中心区。

(2)现阶段中国现代商务中心区可能的区位分布:上海、北京、广州和重庆。在近期内与中国国民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商务中心区可能的区位分布应当为:东部的上海、北方的北京、南方的广州和西部的重庆;数量应当是4个。

东部首先把上海建设成为区域国际级的商务中心区为目标。南京、杭州建设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具有相应功能特色的副商务中心区。由于江浙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商务中心区E-CBD的特色,加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实力,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首位城市,上海商务中心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商务中心区指日可待。

南方首先把广州建设成为地区性的商务中心区为目标,深圳建设为以广州为中心的具有相应功能特色的副商务中心区。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广州、深圳加上香港必然形成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群。然后,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以已经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城市群作为依托,把广州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区域国际级的商务中心区,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商务中心区的供给规模,逐步建设成为全球性的商务中心区。

北方首先把北京建设成为地区性的商务中心区为目标,把天津建设为以北京为中心的具有相应功能特色的副商务中心区。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以正在逐步形成的京津唐环渤海湾城市群为依托,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前景看好,把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区域国际级的商务中心区,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商务中心区的供给规模,逐步建设成为全球性的商务中心区。

西部考虑到重庆市的重要地理位置,建设成为中国境内地区性的商务中心区,逐步发展成为区域国际级的商务中心区。重庆市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应区别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展。应当要考虑经济条件,预测市场需求,测算投资与成本回收。

(3)城市类别为非一级的城市可以考虑建设传统的商务中心区。城市类别为非一级的城市不适合建设现代商务中心区,可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建设传统的商务中心区。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都应对城市自身所处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且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商务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如果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只适合于建设传统的商务中心区,那么要考虑其功能定位,如果其功能定位在零售业为主阶段,则是商务中心区的萌芽阶段,是商业集聚的地方或产业区,其功能是以非常简单的零售业为主,同时还拥有餐饮、邮局和银行等;如果其功能定位在商业和商务均衡为主的阶段,则是商务中心区的成长阶段,其功能以金融、保险、中介、咨询、办公机构为主。

避免出现商务中心区中办公面积供给过剩的局面。几年前,中国曾经出现步行街、金融街风行一时,很多城市不论大小,都把步行街、金融街放进了自己的设计蓝图。可结果很多是步行街上门可罗雀,金融街也只是储蓄所扎堆。如今商务中心区(CBD)一热,国内很多城市的规划图上又很快增加了这三个英文字母,这种跟风现象不符合市场规律。最终结果是形成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损失。

目前,就一些中小城市提出商务中心区的建设主要还是希望借这个流行的名称,赶一下国际潮流,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实质上,他们是在建商业中心。现代商务中心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出现的,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建设商务中心区是不能成功的。

四、实现中国商务中心区合理区位分布的对策

在我国商务中心区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有限引导作用,使得现代商务中心区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合理的均衡。同时,政府应当起到恰如其分的宏观调控作用,避免集聚成本的过度高涨。实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给予商务中心区适当的政策。例如,美国的大华盛顿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商业环境,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先获得技术、政策、信息方面的支持,同时可以获得政府的采购合同等,这些对商务中心区的发展给予了及时的信息引导、技术支持和政策的倾斜,使其良性发展,并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商务中心区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政府指令型的发展模式为主,政府按国家发展计划把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和建设作为一种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旨在促进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国家和当地政府不断地对商务中心区的建设进行支持,使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后达到促进本国、本地经济发展的目的,它是作为一个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来进行的,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市场和政府有限引导共同作用的二元驱动模式。中国商务中心区最终的成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政府进行有限引导,才能使现代商务中心区日趋完善、符合市场需求,才能真正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具体对策如下:

1.通过集聚经济的有序化实现商务中心区的形成和发展

在后发展条件下,政府行为也就是人为的形成城市化,通过集聚效应推动商务中心区的发展。以城市商务中心区周边城市的发展,调集人、财、物的集聚和城市的城市化建设相协调。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中,培育商务中心区的市场需求。加速发展区域的第三产业为城市商务中心区的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商务中心区有较优越的区位,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及地区联系的枢纽,再加上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商务中心区集聚规模不断扩大、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从而商务中心区的发展壮大是必然趋势。商务中心区的区位利益主要来源于集聚经济利益和交通运输费用的节约,集聚经济利益是生产和交易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而交通运输费用的节约是相应布局而引起的运输费用的节约,从而为厂商和居民提供了较好的集聚经济利益。

2.政府强化规划的系统性,推动商务中心区区位分布的合理化

在进行商务中心区的可行性论证时,要实行分阶段的、系统化的、多元主体的经济评价,采用科学的数量经济分析工具和方法,实现商务中心区经济评价的科学化。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规范的方法、优化的方法。通过制度安排(法规、规定、条文等)实现商务中心区合理方法的应用,在进行商务中心区经济评价过程中,采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实现分析工具的标准化,在商务中心区建设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经济方法,例如,国民经济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从而使得各地区的商务中心区建设和发展成果具有可比性。

在具备商务中心区发展条件的城市,重点培育对商务中心区的需求,避免过度均衡化分布资源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防止平均分配使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在同一城市内发展的各种功能各异的商务中心区,应当以战略联盟的方式共同发展,避免恶性竞争而导致非资源优化配置。

3.实现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商务中心区的“整合效应”

整合效应就是政府通过有效干预,兼顾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商务中心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各方的互相拉动和相互促进作用。强化立法程序,规范商务中心区规划与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设计院、建设部门、专家能够各负其责,实行权责追究制度化,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应当细化问题的性质和类型等(例如,技术性的、市场性的等)。采用国际化的标准建设商务中心区,使得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国际化。在管理方式上,要分阶段借鉴国外成熟商务中心区的经验,在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上国际化。

4.加大市场的作用,注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由于中国的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和发达国家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进行商务中心区的建设时不能只是片面强调商业和办公楼的绝对数量,应当注重土地的利用效率,正常发挥城市的功能,要分期、分阶段地逐步形成现代商务中心区的规模。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经济的增长将越来越靠高科技和开发来实现,西方国家城市的发展重心越来越向郊区以及高科技产业园区转移,这也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建设商务中心区的同时,如何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中国的长远发展,同时应当注意环境的保护和绿化问题。

商务中心区的发展应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注重科学规范,必须首先要创造需求,创造对商务区的需求以及对办公楼的需求,如果只强调供给,而不强调需求,将会导致很高的空置率,很可能使当地财政背上了一个个沉重的包袱,商务中心区建设很难取得成功。中国的商务中心区建设还是处在西方国家发展的中期阶段,看到需求趋势再建商务中心区才叫反映市场需求,直接把商务中心区建设交给市场风险太大,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开发区就吃了这个亏。注意中国的商务中心区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国外成功的经验在中国不一定就能适用。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只有那些作为国际性和区域性地区中心的大城市才需要更多的办公面积。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必须考虑经济条件,中国不能复制国外商务中心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发展。同时必须考虑投资问题,就是要测算是否能够回收成本。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商务中心区建设和发展的调节作用,使商务中心区的建设逐步进行,必须注意调节商务中心区办公写字楼的供给时间,不能集中大批供给导致供大于求。

商务中心区是一个“地理概念”,是自然形成的,而中国许多城市则把商务中心区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作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有些地区明明经济发展没达到一定的程度,也要超前建设现代商务中心区,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借贷,结果导致了资金利用的不合理,不仅没有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使得整个经济的发展无后劲。最终的结果是第二产业的发展较缓慢,导致第三产业产值无法上升,使得无法形成对商务中心区的持续需求,因为,对商务中心区的需求最终是要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依托的。

标签:;  ;  ;  ;  ;  ;  ;  ;  

中国商务中心区位分布研究_北京cbd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