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科研攻关服务组织与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奥运会论文,科研论文,组织论文,体育代表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1-0001-05
奥运会结束以后,有许多东西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作为科教司,直接参与奥运会组织实施工作的有三件事备受体育科技、教育界的关注:一是奥运会备战期间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二是北京奥运会反兴奋剂工作;三是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这三项工作都非常重要,并且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不少专家、老师、博士生参与相关的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历史上最好的成绩,有许多方面的因素,当然,成绩的取得:一是得益于中央、国务院对奥运会备战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夺取优异运动成绩提出希望和要求;二是得益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备战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得益于举国体制的强力保障,动员全国的力量和资源参与奥运备战;四是得益于本土作战的优势。还可以总结出许多方面。关于对中国体育代表团备战的保障,同样也包括很多方面,有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后勤服务保障以及科技医疗保障等,而科技医疗保障在打造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运动成绩方面发挥着极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巨大成绩,凝结着体育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1 中国体育代表团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概况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备战过程中,不断重视、加强和完善备战队伍的科技保障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奥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组织体系、组织规模和服务保障效果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主要反映在:
1.1 备战期间的科技组织保障
1.1.1 国家成立了北京奥运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 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在奥运史上明确提出科技奥运理念,成为我们成功举办和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思想基础,为加强对奥运会科技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等11个中央在京单位以及北京市科委、信息办、科协和中关村管委会等北京市属单位,共同推进科技奥运工作。
1.1.2 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备战奥运会科技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备战工作的需要,为加强统一指挥和协调科技保障工作,总局专门成立科技备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奥运会备战期间的科技医疗保障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教司。
1.1.3 成立了备战奥运会科技工作专家小组 为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了全国有关领域知名专家,成立了与训练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备战奥运科技工作专家小组,包括:高原训练、训练监控、伤病防治与康复、心理调控四个组。专家组的工作任务是根据国家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对科技备战进行技术咨询,针对性的开展“专家下队”活动,为国家队科学训练和竞赛提供科技指导和咨询服务。2005-2008年,专家组根据各国家队的科技需求情况,组织了200多人次的专家下队,为30多个重点项目国家队开展科技服务与咨询,在各个学科领域为解决国家队重点运动员的关键问题,提升国家队训练科学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1.1.4 组织了国家队攻关服务科研团队 过去在组织科研攻关课题中存在着一支国家队有多项课题,课题之间信息不畅通,资源不能共享的情况。新周期开始后,为充分整合体育科技人才资源,吸纳高水平科技人才参与备战奥运会的科技工作,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国家体育总局在36支国家队建设形成集训练监控、体能训练、运动营养、医务监督等多学科综合参与的科研团队,建立了一套与训练紧密结合,高效的、具有合力的科技保障运行机制,整合各方面科研力量,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科研攻关,解决国家队备战中的关键问题,实现运动训练全方位科技保障。
国家跳水队在北京奥运会勇夺7金,成为世界跳水的“梦之队”。跳水项目的科技工作长期致力于构建奥运金牌科技保障体系,其复合型科研团队的建设在国家队科技服务中也具有表率作用。备战2008年奥运会周期,跳水紧密结合项目的特点和教练员的科技需求,针对难点问题、重点问题和关键问题,组织多方力量,开展系列科研攻关,项目累计11项,包括:科学化训练管理软件研究、计算机快速反馈与监测系统的研制、运动员心理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监测与调节恢复研究、跳水压水花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等等,从人才队伍培养、科研条件配置、课题经费投入、外单位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完善的奥运金牌科技保障体系,为2008年奥运会的备战工作奠定了坚持的科技基础。
中国体操队是我国唯一一项在历届奥运会中均取得金牌的项目,上届雅典奥运会其金牌仅获一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存在对科技重视不够,没有处理好伤病和训练、运动员比赛心理调节、比赛节奏安排等问题。雅典奥运会后,国家体操队提出从负开始的口号,在认真总结雅典奥运会经验基础上,加强队伍管理,提升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尤其是国家体操队加大了科技工作力度,组成了一支多学科、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以伤病预防和康复性体能训练为突破口,并与香港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协议解决伤病和体能康复问题,以研究新规则下中国体操致胜规律为关键,以比赛心理稳定性为重点,开展系统的科研攻关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体操队顽强拼搏、稳定发挥,勇夺9枚金牌,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届奥运会夺金最多的运动队,创造了新的辉煌,科研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1.5 组织了多个联合攻关服务课题 为解决制约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发展的关键问题、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组织了多个联合攻关服务课题,在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监测与诊断、高原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实践高温高湿、主场心理研究等方面,贴近训练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诊断和监测系统的建立》成功地研究和建立了一个用于我国优秀运动备战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工作平台和技术平台,解决了运动训练实践中亟待解决的有关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诊断与监测的关键问题,为实现奥运争光计划提供了科技保证,并为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测试与实验技术平台。
主场参赛心理影响问题受到很多优势项目的重视,如射击、体操、跳水等,对稳定性和精确性要求很高,需要运动员有稳定的心理状态,如果运动员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上场比赛,将会严重影响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总局通过组建奥运心理专家组、开展专家下队心理诊断与咨询、开办奥运心理服务网站、编制心理调节功能性电影、设立奥运心理服务流动车、编制心理调节功能性音乐、编制奥运心理调节手册等大量系统的工作,为国家队运动员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参加奥运会比赛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支持。
水上项目、田径的竞走和马拉松项目、网球项目等要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突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主场优势,适应有可能出现的北京奥运会比赛期间的高温高湿问题。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课题组聘请了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病研究所等的相关领域专家,召开高温、高湿、高污染与运动能力的专题研讨会,编写《高温高湿环境训练指导手册》,与中国气象局和北京气象局合作,对国家体育场、国家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提前48 h的逐3 h预报,进行奥运会期间北京比赛地区的提前24 h空气污染预报。这些工作为相关国家队进行高温高湿适应性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指导。
提高大赛前的训练效益,最重要的问题保证运动员能够以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状态,系统的进行训练和参赛。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建立医疗专家巡诊和会诊制度,定期为国家队运动员进行伤病诊疗;组织专家下队,为重点运动员进行长期、系统的伤病治疗和康复性体能训练;在北京医院建立国家队运动员绿色通道,提高运动员伤病后的治疗效率。这些工作加强了伤病预防和康复治疗,减少了非战斗减员,提高了训练效益。
1.2 备战期间的科技人才保障
科技人才是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工作的关键和保障。坚持在科技服务工作中发现人才、在科研攻关活动中培育人才;依托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培养体育科技团队,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学术带头人。在2008奥运科技备战期间,一支甘于奉献、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相当规模的体育科技队伍活跃在国家队:以1000多名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课题组成员,37支国家队科研团队,5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奥运科技专家组”,三个层次的科技人才为基础,构成了我国竞技体育科技保障的人才队伍,涵盖运动员竞技能力诊断和监测、体能恢复与营养补充、心理训练与咨询服务、伤病防治与医疗服务、体育信息服务、反兴奋剂、运动竞赛科技服务等专业领域。这支队伍在备战奥运会工作者,深入训练实践,紧密围绕训练实际开展科技保障工作,有效解决了国家队训练中的科技问题,提高了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备战过程中,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措施,广泛动员各省市的体育科技资源投入奥运会备战;科研项目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科技奥运”专项为接口,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国家级科技单位参与奥运科技攻关,构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打造了体育科技“国家队”。初步统计,参与奥运科技保障工作的科技人员来源于80多个单位,总人数达到3600人次。
1.3 备战期间的科技物质保障
体育科技基础条件是服务于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的物质保障。国家体育总局注意加强体育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1.3.1 重点实验室建设 为充分调动全国体育系统和社会各方面科技力量参与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工作,促进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布局一批了具有为国家队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基础、重点突出、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和硬件条件较优的重点实验室。目前,在直属科教单位建设了6个直属重点实验室,在全国体育系统建设了28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涉及运动医学、训练监控、体能训练、运动营养、运动心理、信息等,均为国家队训练和比赛科技需求最为迫切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大部分重点实验室在各国家队及省队的训练基地,其中夏季项目20个、冬季项目4个、高原训练4个,基本满足国家队转训时的科技服务需要,在全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科技攻关与科研服务保障网络。一些实验室在实践的基础上已形成特色研究领域,如上海体院的乒乓、羽毛球的技战术诊断与分析研究,青海、云南、贵州体科所的高原训练研究,浙江的水上运动项目特点研究等。这些特色领域有些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有些已迈进国际进先行列。据统计,28个实验室共承担科技攻关课题246个,其中国家级课题占11%,奥运攻关课题38%。重点实验室已具备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队伍,300多名科技人员,高级职称占33.9%,研究生学历的占37%,长期跟国家队服务的占23%,这些跟队服务的科研人员覆盖67个夏季和冬季运动项目,对我国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培养优秀的体育科技人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另外,大部分实验室建设注重纵向衔接,横向联合的办法,已初步形成了以知名学术带头人为领衔,跨所、跨学校、多学科、多层次的创新科研团队。实践证明,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对提高我国体育科技整体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1.3.2 国家队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为没有固定训练基地的国家队或难以进入固定基地训练的国家队配备必要的便携、实用的小型科研测试仪器,以满足国家队进行日常科学训练的需求,主要包括:国家队便携式科研仪器、国家队快速反馈系统和必要的医疗康复设备。通过为国家队配备便携式科研仪器设备,解决了长期困扰国家队转训期间,科研监测不系统、训练控制不科学的难题,为国家队训练的科技保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1.3.3 国家队训练基地科技条件建设 训练基地是国家队进行日常训练和集训的重要场所,训练基地的科技条件直接关系到国家队科技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为了提高国家队训练基地的科技条件,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从2001年开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直属训练基地的项目设置和实际需要,逐步为训练局、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北京体育大学、秦皇岛等7个训练基地配备了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2005年以来,为保障高原训练需要配置专门设备,国家体育总局在青海、云南、贵州等高原训练基地共计投入经费930万元,用于改善了科技工作条件,重点解决体能康复、科研监测和力量训练等仪器设施,使这些基地的科研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1.3.4 高原训练科技服务站的建设 为了突出举国体制的优势,对我国各个高原训练基地的国家队、科研仪器和设备、科技人才等进行了调研,组织专家对各个基地的现状和为国家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做贡献的潜力做了科学的评估,形成了“立足现有基础条件,面向训练实际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建设系统化和集约化的高原训练科研监测工作站”的发展目标。根据各个基地的国家队、海拔高度、训练场地、科研设备、人才资源,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确定了科研监测工作站的布局“以云南海埂基地为中心,辐射呈贡、昆明、松茂、会泽等基地;以青海多巴基地为中心辐射西宁、甘肃等基地;建立两个总局高原训练科研监测工作站”。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两个工作站的主体单位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和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分别搬迁到海埂和多巴基地,有效地保证了为开展高原训练的国家队提供科技服务和保障工作。
1.3.5 信息化平台建设 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国家队科学训练和管理水平,在国家队开展了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和国内第一个体育信息标准代码标准为基础,以17支国家队为试点。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训练信息基础数据库、应用分析系统和国家队管理工作信息等部分。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工作中,信息化平台通过各种训练、比赛信息数据的积累以及数据分析,实现训练信息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练员不断深化对项目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地制定训练、比赛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保证我国各运动项目科学训练和训练监控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 备战北京奥运会科研课题的立项与管理
在科研课题的管理上,国家体育总局坚持用生产力标准来评价科研工作,坚持科研课题来自实践一线,科研经费的投入以应用性研究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科研成果的评价以实践效果为主要标准。在攻关项目的过程管理方面,充分依托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在攻关项目的结果管理和评价标准方面,强调把是否解决训练实践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科研成果能否应用于训练实践,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是否满意作为主要依据和最终的考核标准。在科技经费的管理方面,改革了由科教司统一管理的方式,由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根据每年的科研课题经费额度来分配经费并进行管理。随着这种管理方式的推进,逐步改变了过去科研人员拿到课题后,游离于运动实践一线之外,热衷于“论文情结”的现象,促使体育科研工作实现了科研功能、科研内容、科研结构紧密结合实践的“三个转变”;运动队管理人员、教练员在管理方面的参与,也提高了自身参与科研、主动接受现代运动训练科技手段和方法的意识。
组织实施奥运科研攻关项目是调动各方面科技力量开展备战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北京申奥成功后,备战奥运的科技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由科技部牵头,11个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的《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2001年以来,针对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共有25项课题列入“科技奥运专项”课题;组织承担“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个;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3项。另外,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国防科工委等也都利用各自优势,投入专项经费积极支持备战奥运会。同时,通过国家财政部支持,国家体育总局本级投入科研经费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服务规模不断扩大。雅典奥运会周期,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169个课题,课题参与人员1470人次。北京奥运会周期,立项313个课题,约3600人次参与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各地方对体育科技的投入也成倍增长,科技投入规模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达到了历史新高。根据最近的4个奥运周期,奥运科研攻关经费的投入与奥运会成绩分析,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人员的参与人次、科研项目的立项数量与奥运会的奖牌数、和金牌排名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奥运科研攻关课题针对国家队在备战2008奥运会的训练和比赛中遇到的疑难、关键问题或具有共性、基础性的问题,进行科研攻关研究,涉及运动训练的各个方面,以训练监控为重点,在专项训练规律、运动员体能恢复与运动营养、运动员心理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伤病防治、专项训练及比赛器材装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紧密联系实践的创新研究。以科技创新推动训练创新,很多科研成果在备战过程中得到应用,改进和提高了训练质量,为优势项目保优、潜优势项目取得突破、落后项目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2001-2008年,我国绝大部分优势项目继续保持整体优势。以北京奥运会为例,我国传统优势大项:跳水、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举重、体操、柔道、跆拳道等共获得39枚金牌。这些项目是“科技奥运”专项课题重点支持的项目,也是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投入持续时间最长、力度最大的项目。
3 备战北京奥运会科技保障与指挥系统的建立
充分利用主场优势,保障运动员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在比赛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训练水平甚至超越训练水平,减少甚至避免影响比赛成绩的不利因素,实现本土作战的最优化,是备战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为此,加强了对中国体育科技资源的优化集成,建立了备战北京奥运会的科技保障与指挥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
3.1 体育科研资源库
体育科研资源库是整个系统的主要支撑,包括了科技保障和指挥系统所能调动的科研力量,从人力、物力到知识和操作规范。整个资料搜集统计与更新工作一直贯穿于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建立了五个科技保障类资源库,三个指挥资源库。
3.1.1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库(科技保障类资源库)包括30个国家体育科学重点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在系统中都有单独管理界面和使用界面,库内采集了实验室的323名科研人员详细科研资料、实验室的所有课题研究成果、对运动员和运动队的科研服务所有案例和经验成果、500多个科研器材的详细资料等。
3.1.2 训练基地库(科技保障类资源库) 包括了4个国家训练基地,每个基地在系统中都有单独管理界面和使用界面,库内采集了基地的训练保障条件、训练特点、运动员和运动队的训练的案例和经验成果、后勤保障能力及交通气候条件。
3.1.3 营养品库(科技保障类资源库) 经过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许可运动员使用的62种营养品,在确保无兴奋剂成分的情况下,对所有营养品按功能分类,详细介绍了每种营养品的成分,功效,适应性,价格及采购方式。并可提交采购清单。
3.1.4 知识库(科技保障类资源库) 编写了5本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系列指导手册,提供了2本专家组成员主编的专著,即《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指导手册》、《运动员疲劳与机能恢复指导手册》、《运动员合理营养知识手册》、《高温高湿环境训练指导手册》、《心理训练与调节手册》、《高温高湿环境对运动员的影响与应对措施》、《高原训练》。
3.1.5 奥运专家库(科技保障类资源库) 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奥运会四个专业组,合计53位专家,包括专家简历、联系方式及部分专家和专家组针对各类训练比赛事件编制的27个指导性预案。
3.1.6 国家队科研团队库(科技指挥资源库) 36支主要国家队的科研团队,共计298名科研人员。库内采集了这些科研人员的详细个人资料、科研能力以及在本届奥运会中的专业职责。
3.1.7 重点国家队队员资料库(科技指挥资源库) 库内采集了185位国家队重点运动员的实时竞技能力信息。这批运动员是本届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的主力,也是本系统的重点服务对象。库内包括各位运动员从身体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竞技状态、技术战术状态、训练状态及近期训练和保障重点等全方面定性定量指标。各专业科研团队利用申报工具实时更新库内数据,为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3.1.8 科技预案库(科技指挥资源库) 由各专业科研团队针对各运动队及重点运动员的心理、伤病、环境、训练等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编制了90项科技保障预案,利用申报工具逐步完善并由领导、专家审核修订。
3.2 建立科技指挥系统
3.2.1 各种申报、统计和联系工具 综合不同单位和部门的报表及数据采集要求,总结编制了五类申报工具,四类统计工具,建立了全体科研人员和指挥人员的语音和短信通信体系。不论通过个人电脑还是专配的手持无线信息处理终端都可独立完成申报、统计和指挥工作。
3.2.2 科技保障和指挥网站 将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资源进行集成,建立中国代表团科技保障网站。
3.2.3 移动指挥系统 以网站和移动终端为基础,建立掌上移动指挥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反馈和分析,决策的科学制定和快速传递。
3.2.4 科技保障车 研制了中国代表团2008年奥运会科技保障流动系统。该系统是将先进的体育科技手段集成在奔驰公司赞助的商务小型客车上,实际上是流动实验室,具有竞技能力综合监测与诊断、移动指挥和心理调控等功能。
备战北京奥运会科技保障和指挥系统的建立,使得全国的体育科技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科技成果资源、仪器设备资源等,得到了系统的整合,在备战北京奥运会过程中,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体育测量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对重点运动员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竞技能力等,进行多方位的监测和诊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制订应对方案;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对重点国家队和重点运动员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为备战奥运会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提供了高效的科技指挥,全面提升了备战奥运会的科技服务质量和组织水平。
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639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262个小项的比赛。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奖牌总数100枚,创4项世界纪录。获金牌数超越美国,获奖牌数超越俄罗斯,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这是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广大体育科技人员,既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而欢欣鼓舞,同时也为我们能够为他们创造优异成绩提供科技服务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备战北京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得到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教练员、运动员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在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三个科教单位获得“先进集体”称号、三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召开的北京奥运会表彰大会上,11个科教单位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60位科教工作者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有50多人获得科技部的表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一是将2008奥运会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将历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成果进行总结推广应用;三是开展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研究;四是开展潜优势项目取得突破的基础应用研究;五是引导研究部门与企业合作开展体育设备仪器和训练辅助设备的研究,培养和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
当前中国体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中国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的号召,在朝着体育强国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我国体育科技工作必将承担着更多更重要的科技支撑的历史责任。体育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借鉴国外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联系实践,继续完善奥运会科技保障体系,为国家队训练提供较为完备的科技支撑,为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投稿日期:2008-11-20
标签: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国家体育总局论文; 中国国家队论文; 竞技体育论文; 组织保障论文; 奥运会项目论文; 体育训练论文; 奥运会论文;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