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药物的应用及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张雷

溶栓药物的应用及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张雷

张雷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妇幼保健院;山东枣庄277400)【摘要】血栓性疾病是世界性高发病,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威胁,一直为临床界与学术界所重视。本文对溶栓药物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并浅议了溶栓药物在国内、国外的应情况,希望能起到借鉴意义。【关键词】溶栓药物;临床应用;临床研究;进展血栓病系常见多发病,于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是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高危因素,常见疾病类型有动脉血栓、脑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中,仅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就达30%,世界每年都有数千万人死于血栓性疾病。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血栓性疾病的高发区,每年死于本病的总人数在因病死亡总人口的占比甚至达到40%以上,远超癌症死亡比例,位居各类死因之首。溶栓治疗对血栓病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被视为血栓治疗的一线方法,因此,寻找和研究溶栓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溶栓药物具有重要意义。1 溶栓药研究进展1.1 第一代溶栓药初代溶栓药的代表性药品包括链激酶和尿激酶2种,其作用机理为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原,从而使其成为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发挥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第一代溶栓药缺乏特异性,而且溶栓速度慢,临床副作用显著,可引起全身纤维亢进,造成严重出血。链激酶属于蛋白水解酶,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合成,该药虽不属于纤溶酶原激活剂,然而却能快速地同存在于循环系统的纤溶酶(或者游离纤溶酶原)相结合,启动纤溶系统,发挥血栓溶解功能。链激酶优点在于效果好、价格低,但因其本源为链球菌,所以本身带有抗原性,临床过敏反应较大,此外,本品对心肌、肝脏也有一定损害,所以不适合临床推广。尿激酶本身属于肾脏合成蛋白质,是从人尿中提炼得到的丝氨酸蛋白酶,该药有高分子量、低分子量之分,前种在我国临床多有应用。医学试验表明,尿激酶作为一种人尿制品,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内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对纤溶酶产生裂解作用,使其成为纤溶酶。经研究证实,纤维酶既有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凝血因子(包括Ⅴ和Ⅷ两种)和纤维蛋白原菌的作用,又能影响二磷酸腺苷的诱导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尿激酶兼具溶栓和防止血栓形成两种功效。尿激酶无抗原性,对新鲜血栓又快速溶解作用,加上可重复应用,所以成为了溶栓、抗栓治疗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溶栓药。但与链激酶一样,该药同样也能造成全身纤溶系统亢进,使病人并发出血症状。1.2 第二代溶栓药二代溶栓药主要有阿尼普酶、纤溶原激活剂、尿激酶原等代表性药品,此类药品能有选择性地同纤维蛋白(存在于血浆中)结合,结合后产生的复合物对于纤维溶酶原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能作用于纤维溶酶原使其转变成可溶解血栓的新物质——纤溶酶。相较于一代溶栓药,二代溶栓药因为对纤维原蛋白没有太强的亲和力,所以其溶栓特异性更为凸出,溶栓作用要明显强于一代溶栓药。但由于半衰期短、出血副反应强烈,而且短期用量较大,市场价格较高,所以二代溶栓药的临床推广受到限制。1.3 第三代溶栓药截止到目前,溶栓药物经研发已经发展到第三代,20世界90年代末由于德国研制的新品——瑞替普酶为其中典型代表。除瑞替普酶外,第三代溶栓药还包括去氨普酶、替尼普酶及孟替普酶等药品,这些溶栓治疗药物均据研究分析,弱三代溶栓药的基本药性特征可概括为血浆中半衰期长、毒副反应少、血栓溶解速度快以及专一性强,不一定药经静脉注射,且用药剂量不受体重影响,较初代、二代溶栓药适应性更好,所以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目前,临床实践显示,第三代溶栓药对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但是静脉溶栓效果有待确定,需要临床大量、准确的临床数据支持。此外,由于具备半衰期长、溶栓作用强、毒副作用小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导致第三代溶栓药有很强的临床竞争性,然而受限于药价太过昂贵,所以,使其推广受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4 新一代溶栓药继第三代之后,新出现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系新一代血栓溶解药物,该药可口服给药,使用方便,半衰期长,并且价格低廉,无严重不良反应,弥补了前三代的不足,但该药的研发工作仍停留在试验阶段,未曾投入临床应用,所以其有效性、安全性还有待证实。2溶栓药物治疗应用进展2.1 国内应用情况目前国内溶栓治疗临床最未认可的药物为尿激酶。袁武锋等[1]研究显示,以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为联合基础,增加小剂量尿激酶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病人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协同D-二聚体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并且其凝血功能正常,未见出血现象,表明尿激酶溶栓疗法兼顾到溶栓疗效与安全问题。此外,学者梁梅[2]在研究中指出,在综合护理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而且急性心梗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2.2 国外应用情况与我国相比,溶栓药物的国外发展历程要更为悠远,最早可以追溯至1930年,西方科学家从各种物质当中提炼出酶类物质,直至1958 年,用这些酶类物质制成的溶栓药品才首次应用于临床,但因为特异性低、危险大,此类药品未被推广。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二代)是目前备受国际认可的溶栓药物,尽管在我国的推广率尚不如尿激酶,但国内也有较多研究,比如吴瑞等[3]就经研究证实,急性脑梗死常规疗法基础上联用该药,患者不但Baethel指数得到有效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也得到明显降低。结语:溶栓治疗是抢救血栓性疾病患者的重要方法,溶栓药物的合理使用更是其中的关键。近些年来,随着溶栓药物研发投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瑞替普酶等纷纷出现,并且不断低改良药性,弥补缺点,给血栓性疾病治疗注入的新的希望,使更多血栓病患者受益,足见溶栓药物研究与合理应用自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袁武锋, 蒋雷, 郑素洁.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12).[2]梁梅.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和护理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12).[3]吴瑞, 李海军, 刘胜武, et al.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7, 42(6):699-702.

论文作者:张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9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溶栓药物的应用及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张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