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分组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论文_周小惠

浅谈“任务驱动、分组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论文_周小惠

周小惠 四川省宜宾县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644600

【摘要】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及逻辑性,学习内容较难,而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实际教学难度较大。我认为,“任务驱动、分组学习”教学模式是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任务驱动 分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7-187-01

一、“任务驱动、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

“任务驱动、分组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快慢、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低和组织能力的强弱等因素,把班级内的学生科学地、合理地、动态地分成人数大约相等的若干个小组,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经历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交流和动手实践操作的相互学习合作的过程。

二、合理分组是关键

(一)确定分组时间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认为,分组的最佳时期是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或者第二学期初。学生刚入校时,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多,对他们的实际计算机水平知之甚少,不便于分组工作的进行。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后,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性格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和了解,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二)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教师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每组5人的标准进行分组,并确定各组组长。小组长的确定:从调查问卷中,抽取20%的人进行面对面访谈,最终确定有较强学习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来担任组长。组内成员的确定:根据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快慢、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来分配各学习小组成员。分组时,还要注意男女生混搭,防止一组全是女生或者全是男生的情况出现。合理分配组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的氛围。任课教师最好能结合学生实际,把性格不同的人安排在同一个小组,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上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在学生的性格培养上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互补作用。

(三)合理安排组员座位

分组互助教学要顺利开展,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良好环境。任课教师可采用正六边形、梯形、圆形等形式安排环形座位,促进成员间交流、互助与合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组长安排在核心位置,这样既便于组长分配与协调任务,同时也能使组长照顾到组内的每个组员,保证学习过程顺利展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施分组教学

(一)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利用计算机课程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精心设计授课方案。教师可精心组织和提炼教材,将之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并把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合到“任务”中去,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交流和思考。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也可以是已经完成的实例。由于“任务”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

(二)明确教学任务,正确引导学生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先将教学资源存放到教师服务器上,供学生下载学习。为方便学生在上课时进行分组学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网教学资源以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素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为主。教师根据创设的任务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对本节课的任务过程进行梳理、讲解,明确任务目的,示范和强调任务完成中的难点。根据以往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普遍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让组长组织小组自学,组员之间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组织小组讨论,形成科学模式

小组讨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提出的任务进行探索、讨论、分解,并归纳总结所用到的知识点,将操作实例任务和所用到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进行消化吸收。然后,由教师演示教学任务,强调重点和关键步骤,之后学生再进行上机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重点强调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而不是盲目模仿。当学生完成以上操作任务后,教师给每个小组下达实训任务,组长要充分发挥职责,对任务进行分解和协调,积极指导组内成员,最终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原则,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和探讨。在此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知识记忆及操作流程得到强化,更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四)开展师生互评,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当学生操作完毕,各小组将作品通过网络上传至教师指定的位置,每组派一名学生充当讲解员进行小组成果展示与讲解。讲解员可以由小组内各个成员轮流充当,目的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学生进行作业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作业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最后教师作总结性点评,教师点评要以鼓励为主,点出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还可展示优秀的作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不断追求完美的品质。实践证明,在实践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促进师生、学生间的互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大威.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设想[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6.

[2]赵丙秀,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4(6):6.

[3]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6.

论文作者:周小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浅谈“任务驱动、分组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论文_周小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