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应注重“五个坚持”论文

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应注重“五个坚持”

文/闪红岩

干部驻村帮扶是党和国家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毛泽东同志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驻村第一书记作为脱贫攻坚重大战略的实践者,既要发挥好组织实施的“指挥员”作用,也要发挥好冲锋陷阵的“战斗员”作用,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审时度势,勇于作为,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解难题,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坚定贯彻、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改革部署,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深化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统筹省市县乡各层级、党政群各领域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符合江苏实际的机构职能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现阶段药品批发企业的上游来货尚未全部做到发票随货同行,对于上游发票未到的药品,批发企业暂时无法向公立医疗机构销售,有可能会影响部分药品适时到货,特别是临床短缺药品的使用。

坚持换位思考,努力形成共识

换位思考是凝聚共识的有效手段。驻村干部要坚持群众导向和问题导向,注重换位思考,把群众的认识与自我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把群众所希望和要求的事项作为主抓手,倾力而为,即把“我让群众干什么群众就应该干什么”变为“群众让我干什么我就帮助支持干什么”,而不是自认为高人一等,抱怨群众觉悟低、眼光浅、不明理,把群众的要求不当回事。要努力实现两个主动。一方面,驻村第一书记要实现角色转变,主动站在群众立场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努力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使其理性对待问题,不提无理要求,不讲过分条件,积极主动配合工作。最终使双方实现有效沟通,增进相互理解,消除抵触对立情绪,增强认同感,形成发展共识。

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户村共赢

户与村实现共同脱贫是驻村帮扶工作的基本要求,重“村”轻“户”或重“户”轻“村”的帮扶工作倾向都是错误的。脱贫攻坚既要解决贫困户绝对“贫”与“困”的问题,也要解决村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用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不仅要让贫困户有较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应该让非贫困户有较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注重帮扶贫困户而忽略对整个村的帮扶工作,非贫困户特别是边缘贫困户就会认为不公平,出现因“眼馋心动”而“争抢”当贫困户的现象。如果“奖勤罚懒”的正向社会激励效应无法体现,还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使整个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停留在低层次上。只注重对村的帮扶而忽略对户的帮扶,绝对贫困户就无法走出困境,“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就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状况就会更加突出,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因此,在帮扶工作中,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贯穿起来、融合起来。在对户的帮扶工作中,要注重在足够关怀的同时,还要组织动员好贫困户在村内规划、道路修建、房屋拆迁、环境治理等方面积极支持配合村“两委”工作,为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加快村容村貌改造步伐,努力实现发展成果为全体村民所共享。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在兰克韦尔德(Lankveld,2016)等人得出的教师个体的增值感、与其他教师的关联感、自我胜任感、对教育的承诺感和对未来职业道路的想象这五个教师专业身份发展过程中,教师个体的增值感、胜任感和与其他教师的关联感,可归于教师自我效能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范畴,而教师的承诺感和对未来职业道路的想象,可归于教师教学动机和教师职业承诺的范畴,因而,本文认为,教师的教学动机、自我效能、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承诺是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判定教师专业身份形成的指标,四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焦作市博爱县金城乡王保村驻村第一书记闪红岩(中)在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坚持科学解题,有效推动工作

群众的认识是很朴素的,其思想行为的从众心理比较突出和普遍,所以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同村民交友交心,说实话,知实情,办实事。在谋划一项工作时,要深入群众,多听听群众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在开展那些经济社会效益好但多数群众顾虑大、困难多、响应人较少的工作事项时,要引导好、利用好、发挥好积极响应者的作用,动员他们去做家属、邻居、亲戚、好友的工作。因为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他们的言行往往能说服感染身边的人,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把个人的、少数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转化为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形成群众的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当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的时候,集体力量大、声势大、影响大的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去解决一些村民认为不可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一心为民、敢想敢干的良好形象就会树立起来,进一步赢得村民的拥护和支持,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坚持示范引导,发挥榜样作用

科学解题是指要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水平。驻村帮扶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结起来无非两类,即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共性问题牵涉面广,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往往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个性问题涉及群众各自不同的利益,群众更关注、要求更迫切。个性问题优先于共性问题的解决,可以为工作全面开展争取有效时间。及时解决群众的个性问题,有利于消除其对立情绪,能够充分调动其配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共性问题虽然短期内往往难以有效解决,但不能置之不理,应明确态度,既要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又要努力创造解决的机会和条件,让群众知道工作进展情况,使群众暂时接受现状,不至于因急于求成、抓住一点不放而影响整体工作开展。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共性问题非常突出、影响大、时间紧,且群众呼声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时候,就要从共性问题着手。因为顺势而为往往能赢得工作主动权,群众会积极支持和参与,能有效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内外力并重,增强工作合力

内力,就是群众自身脱贫致富的愿望和动力;外力,主要是上级的各项优惠政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的统一,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脱贫既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推动,更需要群众自身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二者缺一不可。

闪红岩在和村民一起铲沙土修路

村里新修好后的水泥路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群众是主体,是内因。内生动力充足,外力的推动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发挥好主体作用,是帮扶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要积极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等惰性思想,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其争当主人翁,不当旁观者。精准扶贫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作为外力,要用活用好,把人的作用和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做到既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争取外援、借力发展。

在开展工作中,要努力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一方面,群众愿意投资投劳而且有承受能力的,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对那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要群众具备投资投劳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就要认真组织好协调好,真正做到为群众谋利益,勇担当、敢作为。如果不顾客观实际,一味死板教条,缺乏创新意识和担当意识,帮扶工作的成效就会大受影响。另一方面,一定要实事求是,找准影响村民和村务发展的问题,深入研究和把握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各种支农惠农政策,使其和村民、村里需要帮扶的事项精准对接起来,努力提升政策落地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政策的强大推动作用,努力把可能变为现实,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作者系焦作市政府研究室原驻村第一书记)

标签:;  ;  ;  ;  ;  

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应注重“五个坚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