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意识在编辑工作中的渗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意识论文,编辑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前的出版改革中,强化编辑的市场经济意识,并且使编辑的市场经济意识渗透到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是深化出版改革的关键。笔者愿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一、强化编辑的开拓选题功能
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社要生存,要发展,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经济效益。如果编辑还只埋头于稿件的加工处理,不在开拓选题上下功夫,出版社就很难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当然,我们说强化开拓选题功能,决不是忽视编辑案头的基本工夫。试问编辑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没有掌握一定的编辑技能,能够策划出、组织到高品位的图书吗?问题在于编辑的工作不能只体现在案头功夫上。编辑工作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其有无强烈的文化积累意识,有无策划优秀选题的本领,能否组到好书稿或选定最佳作者,也就是说周围有无优秀的作者群,市场信息是否灵通,有无预见性和独创精神—一一句话,就是看其有无开拓选题的本领。那么,编辑如何去开拓选题呢?
其一,要关心政治,掌握时代的脉搏。
源于时代,反映时代的特点,预见时代发展的趋向,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是制定选题的基本原则。为了适应我国加强法制教育的需要和解决一些大学缺少法律教材的困难,我们在1986年组织出版了《法律基础简明教程》、《十法一条例及其立法解释》;1988年又相继出版了《中国律师学》、《中国检察学》等一套大专院校教材。随着改革的步伐从农村转向城市,我们又及时编辑出版了《车间管理基础》、《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怎样实行承包与租赁》、《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图书,效益甚佳。
其二,结合国情、省情以及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开拓选题。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距离,吸收、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情况较多,反映在图书市场上,介绍性、应用性、具有可操作性的图书就比理论探讨方面的图书畅销得多。近几年,介绍计算机操作技术方面的书销势较好,就是一例。目前我国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无微不至,在这方面的投资也不惜血本。因此组织出版有利于开发智力的儿童读物和中、小学生读物,销售长盛不衰。
开拓选题要分析所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避短就长;盲目追逐热点,往往会导致失败。我社出版了一种介绍股票方面的书,结果仅销到几千册就滞销了。
只有充分发挥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的优势,才能使别人望尘莫及,无法同我们竞争。西北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但在古文化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历史文化明珠—一敦煌,地处甘肃,为我得天独厚。我们出版的《丝绸之路文献叙录》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陇右文献丛书》也受到学术界的好评。经与海外出版界联系,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陇右文化在对外版权交易上大有文章可做。
兰州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有些学科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我们出版的《无机化学》、《现化液相色谱》、《大学化学新实验》,均供不应求,并获得了省、部级奖励。
其三,搜集信息、综合信息、分析信息,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地开拓选题。
编辑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社会各界去调查了解,搜集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如果了解到社会急需而目前国内甚至国外还没有的某种图书的信息,就应该立即确定选题,组织编写。1990年我们了解到中等专业学校新开设美育课,但采用的是高等院校的教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所以我们出版了一种适合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的《美育基础知识》,内容简明扼要,受到中等专业学校师生的欢迎。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这已是出版界人所共知的开拓选题的竞争方略。但是如何应用灵活,取得成效,就显出各出版社编辑们的真才实学、胆识、气魄了。
二、强化编辑的设计功能
编辑的设计功能指的是对一种图书从选题到成品书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的总体设计。在改革中,应强化编辑的设计功能,使编辑在各个生产工序中都有指导、设计、监督、检查的权利和义务,真正起到责任编辑的作用。
严格地说,编辑的总体设计工作是从选题基本确定以后开始的。首先面临的是起什么“书名”的问题。一般讲,书名要概括图书的主要内容,体现图书的特色,简明扼要,有韵味,读起来上口;要奇、醒目、有新鲜感,典雅而不生僻,通俗而不低级平庸;要适合读者对象的口味,能引起读者的购书兴趣。1990年我们了解到有好多作者很想知道出版社的工作程序,以便于他们同出版社打交道;新的编辑人员也很想尽快地掌握出版工作的基本知识,我们便决定编辑一本适合作者与新上岗编辑们阅读的读物。一开始起名为《出版工作介绍》,觉得不理想,几经推敲,最后定名为《写稿·投稿·出版—一编辑答著译者问》,既概括了内容,又表明了形式,也包含了读者对象。
选择作者也是编辑构想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哪种类型的作者,在何地选择作者,一人写还是多人合作,成立不成立编委会等等,都需要编辑选题确定后认真考虑。我们就曾有过因选择作者不当,一个好端端的选题被废弃了的深刻教训。
图书的字数(薄厚)、内容的深浅层次、文笔风格、开本的大小、封面格调、字号的要求、版面的格式、图表的位置、装帧的形式、用纸的好坏,以及印数、定价、出书时间等,都是编辑应该参与设计的。各道工序的具体操作者要尊重编辑的意见,共同协商,互补长短。
编辑进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优秀图书。对于学生用的教材、辅导书、课外读物等图书,要特别重视内容的思想性、知识的系统性、准确性;表述要浅显易懂,文笔流畅;在装帧用料上一般水平就可以了。这样成本低,定价也低,采取薄利多销方针,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符合学生的经济水平。对于研究人员需要的图书,就要以知识新、资料准确取胜,装帧上也不必特别讲究。对于有保存价值的工具书、名著、珍本等,不仅要严格地保证内容质量,而且应在装帧设计、纸张选用、印刷工艺等方面特别注意,使其庄重大方,经久耐用,既满足读者精神消费的需要,又满足拥有者装点工作环境,表现崇尚文化的心理需求。对于儿童图书,开本要灵活,纸张要耐磨损,封面色泽要鲜艳,图案要生动活泼,字号要大,字数要少,最好配有插图。配合形势的学习辅导材料,装帧要简单朴素,主要以速度快、周期短取胜。
三、强化编辑的形象推销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编辑塑造自己的形象,向社会推销自己形象的课题,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个编辑有了良好的形象,才能吸引和团结众多的作者,获得充足的高质量的稿源。
编辑推销自己的形象,主要靠图书。这就要求编辑尊重图书的作者,尊重他们多年心血的结晶。编辑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对书稿的“生杀大权”,对一部有分量的书稿轻率地予以否定,不仅对作者是沉重的打击,也会影响编辑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书稿有某些缺陷,或者因经济等方面原因,采用有一定困难,也应与作者共同商讨,能修改者尽量修改,能扶持者尽量扶持,能成全者尽量成全。只要以诚相待,双方讲明情况,沟通思想,就是书稿不被采用,作者也会理解的。
扎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都是编辑塑造、推销自己形象的有效途径。不懂装懂,固执己见,是编辑工作中的大忌。
在社会上存在着种种不正之风的情况下,编辑能够洁自身自爱,不贪小利,排拒诱惑,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也都会给自己的形象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