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幼儿园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幼儿在园内生活、学习,参与各种活动,在此期间内,幼儿不仅能够收获知识,生活能力得到提升,核心素养也将得到发展。本文研究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逻辑,以探寻出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日常生活;幼儿;核心素养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逻辑
(一)生活区域的设施成就了培养核心素养的物质基础
幼儿在幼儿园当中不仅能在课程当中收货知识,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核心素养,而日程生活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日常的授课活动。幼儿在园内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环境创设以及各种生活材料。和幼儿年龄段贴合、充满趣味性的物质材料,为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物质基础。举例说明,在幼儿园当中有许多供幼儿休闲活动的区域,幼儿在课余时间可以在这些区域内进行放松。阅读区当中有着各种各样、图文并茂的绘本以及图书,这会让幼儿瞬间产生想在书海当中畅游的冲动,不仅可以使幼儿提升自己的眼界,还能促进幼儿知识的增长。而在美工区又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工具以及其他创作工具,例如一些棉签、吸管、绳索,就会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创作欲望。多种多样的创作工具以及一些色彩斑斓的创作品,可以让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而科学区当中的操作材料则更为丰富,例如小灯泡。磁铁放大镜,等多种多样的工具会将幼儿带入到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当中,可以让幼儿沉浸在科学探索的乐趣之中。综上,生活区域当中的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工具,为幼儿核心素质的创造提供了坚固的物质基础。
(二)日常生活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是主体,而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但是新型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才是教育过程当中的主体,教师应当尊重其主体地位。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应当遵循该理论,让幼儿成为日常生活当中的主体,让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当中掌握较大的自主性以及自由度,在闲暇时间幼儿可以自己决定跟谁一起玩,玩什么,玩多久,当然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教师还是会从一些方面对幼儿做出约束。
首先教师会预先设置好幼儿日常生活当中所要达成的一些目标,例如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培养幼儿的分享精神、探索精神等等目标。在幼儿进行园内日常生活时,会主动追求目标的实现,这远比被动地向幼儿灌输知识,传授技能效果更好。例如,幼儿在课间活动之时进行角色扮演,那不仅仅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加工、升华,同时也是对社交技能的学习。其次,幼儿在日常生活当中虽然拥有较高的自由度,但也必须遵守老师事先所制定的规则,这些规则看似琐碎,但是却可以培养幼儿自律的精神,并且也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园内的秩序。就像蒙特梭利所说的,自由应当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之上。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加深对于学习的乐趣,并且提升探索欲。最后园内井井有条的日常生活还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培养起规则意识。在园内进行日常生活的过程当中,幼儿需要自我约束,并且和伙伴们之间互相监督,从而形成自制力,这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巧妙利用生活区域的材料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材料是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每个生活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每个生活区当中放置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放置这些活动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审美,倘若这些材料拥有较为美观的外形,鲜明的色彩,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幼儿,使他们活跃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另外这样还能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其次,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和心智,应当投放适合供幼儿玩乐的材料,例如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因此在小班的活动区域当中,最好投放同种材料,否则可能会引发争抢。最后在选择具体的材料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选择可塑性高,但是结构低的材料。例如报纸、碎布、纸板就是较好的活动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幼儿可以不断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经过不断的操作,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提高,另外幼儿的实验精神、探索精神也可以得到培养,例如报纸就是笔者认为这种比较好的材料,经过不同的操作,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将报纸撕碎可以做平贴画,将报纸揉成团可以做成各种球状物体,将报纸卷曲可以当做望远镜,将报纸剪裁甚至可以剪裁出各种风格各异的时装。另外材料投放也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程,教师在投放时还应当注意保持动态性,根据幼儿的兴趣变化以及发展能力变化不停的调整所方的材料。
(二)巧妙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前文中提到过,在应然层面,幼儿在园内日常生活的过程当中能够拥有较高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在笔者看来这种自由度完全可以扩大到日常生活规则的领域,纪律和自由并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建立规则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自由。规则也是幼儿完善人格的一项必要前提。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倘若日常生活当中的规则是由老师和幼儿共同商议决定的,那么幼儿会更加认同这种规则,并且愿意遵守这种规则。倘若规则是由幼儿自己提出的,那么必定是建立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之上,幼儿往往内心认同这样的规则,因此容易遵守。例如幼儿经历过洗手被插队,就会提出洗手、上厕所必须排队的规则。例如幼儿在游戏时看到别的小朋友长期霸占公共区域的玩具,就会提出公共区域的玩具应当分享的规制。而老师单方面所制定的规则,可能幼儿从心里并不认同,因此有时候会违反规则。综上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规则制定的过程当中,必须重视幼儿本身所发挥的作用。另外幼儿心智尚未成熟,忘性也较大,在沉浸玩乐时就更容易把规则抛出脑后,因此在规则成型之后,教师应当将规则进行合理的排版,以同名文并茂的方式打印出来,并且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来提醒幼儿必须要遵守自己亲自制定的规则,久而久之,幼儿的规则意识就会形成,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茅华蓉.幼儿园教师视角下的3-6岁幼儿核心素养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黄薇.幼儿园教学中关注幼儿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1):360-361.
[3]杨秋月.核心素养及其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启示[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3):57-61.
[4]钱琳.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89+15..
作者简介:纪辉(1980.03-),女,山东省莱阳市人,本科,现单位:莱阳市温馨苑幼儿园。
论文作者:纪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幼儿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素养论文; 规则论文; 材料论文; 核心论文; 幼儿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