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理论建构的一本好书--评徐学强、周宜兴、宁月敏的“城市地理学”_地理学论文

地理理论建构的一本好书--评徐学强、周宜兴、宁月敏的“城市地理学”_地理学论文

地理学理论建设的一本好书——评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的《城市地理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学论文,一本好书论文,地理论文,学理论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三教授合著的《城市地理学》是一本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术著作,虽然它是作为教材出版的,但是书中对城市地理学的诸多内容作了理论阐述,并注意实用方法,很有价值。

本书在几个方面都有作者独到的创新或发展。首先本书对城市产生与发展作了很好的理论解说,特别是依地理条件的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细细道来,继续发展,必将形成了一家之说。关于城市如何成长起来的,国际上经济学界、地理学界90年代都特别重视,我国研究不多,本书正好填补了部分空白。其次,在城市土地利用分析方面,本书既强调区位分析又注意自然地理条件分析,表现了中国地理学综合发展的优点和注重人地关系的学术倾向,具有地理学理论意义。再次,本书注意到了较新内容的传授。这方面包括城市发展政策的讨论,对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以及对大都市带的叙述和讨论,它补充了中国过去一些书籍和教材的不足,开启中国这方面研究的作用。

在应用方面,本书对城市职能分析方法的详细讨论,深入浅出,使本书经济学意义得于突出。同时,本书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问题二章,注重对象的组织特性,注意规划与政策问题,从而使本书还带有管理学意义。只有对城市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才会把这些问题认真地加予阐述。

美玉有瑕,本书也有一些不足。本书在第二章中非常正确地指出了古代“城”与“市”的差别,在第五章中本来可以利用中国浩瀚的文献材料指出“城”与“市”如何合二为一,进一步说明城市成长问题。可惜在第五章中却没有这样的概念,甚至把考古时代的“人类遗址”统称为城市或命名为“古城”,这是不严谨的。其次,本章也未如其它章节对结论的出处加以说明,从历史地理学传统来说,这种写法是令人遗憾的。书中另一明显不足是第八章介绍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完全是过时的。A.G.威尔逊早在1969年就证明地理空间的相互作用是以距离的指数形式衰减的。8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地理论文上已再不见书中所引的反比例关系即书中130页的第1行和129页第2行描写空间相互作用模式,因为无论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都证明它不适合二维空间。

另外,在编辑方面,如果本书能将所引的结论与文献一一对应,同时作为一本学术著作,能按国际标准在书末给出名词索引,本书将会更受欢迎。

总的来说,瑕不掩辉,本书对城市地理学作了从理论到实例的详尽阐述。与我国许多常见的那种仅有地方特征描述的地理学教材相比,本书表明我国地理学理论建设,至少是理论教材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标签:;  ;  ;  

地理理论建构的一本好书--评徐学强、周宜兴、宁月敏的“城市地理学”_地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