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缩微论文,档案管理论文,作用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对我国档案缩微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各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80年代初出现的全息存贮技术和80年代中引进的光盘存贮技术曾给档案缩微技术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影响,档案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通过这场讨论,不但加深了对新技术的了解,而且也提高了人们在选择某种应用技术中的决策能力。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已得到我国档案界的肯定,传统的缩微技术与电子影像技术的相互融合已成为未来之发展趋势。今后,缩微技术依然是档案文献复制的主要技术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domesticarchival micrographic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haveappeared at various stages.The occurrence of hologram memorytechniqu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80s and the introductionof optical disc storage in the middle of the 80s influencedthe application of archival micrographics and caused anextensive discussion. The dis cussion produced not onlyinsight into the new technique,but also improved our abilityto choose proper techniques.The usefulness of micrographicsin the automation of archival management has been accepted bythe Chinese archival profession. The fusion of traditionalmicrographics and electronic image technique is the trend ofthe future.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micrographics willcontinue to be the major technical means
for
archivlduplication.
在实现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缩微技术算是开展得较早、普及面很大的一项先进技术方法。目前,缩微技术已成为我国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柱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缩微技术是一项适合中国档案工作特点的新技术,在档案信息的保管、利用、传递和交流等环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缩微技术在我国档案系统应用与发展的历程,重申缩微技术在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把我国档案缩微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达到一个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档案缩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起步阶段。
早在50年代初缩微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就已开始起步,50 年代末、60年代初在我国一些中央级、省级的大型档案馆开始采用缩微摄影的方法拍摄档案文献,例如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出于复制档案、保存档案的目的摄制出了我国首批档案缩微品,当时在我国经济和技术还很落后的条件下迈出的这第一步是十分不易的,从此奠定了我国档案缩微工作的基础。
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些照相机和电影机械生产厂开始生产制造了一批国产缩微设备。中国科技情报所、国家科委天津复印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始了以缩微设备、材料等为内容的研究工作。同时在一些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机构等信息收藏部门先后开展了缩微业务。
建国后的头20年,我国缩微技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在试制、试用中逐渐学习和认识该项技术的过程。经过初级阶段的摸索和实践,不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缩微技术对解决档案复制、保存和利用等工作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技术方式。由于该项技术只局限在少数单位开展,还远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利用,因此,对档案缩微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还只能是直观的、局部的和肤浅的。
2.普及阶段。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全国开展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有条件的中央机构,省、市、自治区一级的档案部门和军队系统的档案机构先后引进了缩微设备,着手开展缩微业务工作。同时,在图书、情报、新闻、金融、工矿企业等系统中也纷纷开展缩微工作。8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缩微热”。此间,国外一些缩微设备生产厂家,如柯达公司、3M公司、贝尔浩公司、富士公司等频繁来华举办展销会和技术座谈会。同时,一些外国专家和学者也应邀来华讲学,这些活动对普及缩微技术、推动我国缩微技术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果说起步阶段还是仅限于少数部门的试验阶段,在这一时期则是一个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面发展阶段。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缩微技术的重要性。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把缩微技术的发展列入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之中。1980年2月全国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会, 即缩微技术分委员会成立,1987年6 月正式成立了全国缩微摄影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着手制定缩微技术国家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指导我国缩微技术的开展,并使之逐步走上标准化的轨道。1985年6 月国家标准局颁布了第一批(4项)缩微技术国家标准。 全国标委会以国际标准为模式,按照“直接采用、实践验证、补充修订”12字方针,先后制定了缩微技术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5项。 缩微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发展阶段始终重视标准化工作,这种全国性的标准化组织和运作机制是使我国缩微技术沿着正确轨道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80年代中期,缩微技术在档案系统已形成一定规模。中国档案学会于1985年7月领导并成立了全国性的档案缩微技术委员会。 国家档案局在同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档案缩微工作会议。档案缩微技术委员会分别于1990年4月和1992年10月在成都和厦门举办了两次学术研讨会。 与此同时,在图书系统、情报系统以及一些省、市纷纷成立了学会、协会、协作网(站)等社会团体和技术组织,中国缩微摄影技术协会也于1994年6月成立。
我国缩微技术在80年代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深入过程, 是一个引进先进技术与丰富自我经验相结合的过程。 例如80年代初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缩微技术的特点和作用、缩微品的规格和形式、缩微设备的选型和配置等,还提出了卷片好还是平片好,缩微胶片能否取代纸张等问题。80年代中期,随着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开始讨论原件的前处理、拍摄和冲洗条件的选择、缩微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查、缩微品的保管技术等专业技术问题,开始对缩微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提高缩微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开展社会化服务、加强缩微技术协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同时还开展了对缩微影像密度的控制、缩微品质量的检测技术、特殊档案原件的拍摄方法、汉字缩率与影像可读性的关系、缩微品的法律地位、缩微技术管理体制等项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到80年代后期,由于光盘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人们开始研究光盘技术与缩微技术的关系,提出缩微技术今后能否被光盘技术所取代、缩微技术的前景与发展趋势等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纵观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人们对缩微技术的认识逐步深化,并在结合我国文献原件特点开展缩微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可喜的成绩。贯穿这一发展阶段的主题内容就是围绕保障缩微品质量,改善缩微工作管理体制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大量细致的工作。
二、缩微技术在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我国档案缩微技术的发展曾几经坎坷。当80年代初全息摄影存贮系统在我国研制成功后,以它超密集的存贮能力吸引了不少人士,有些人以为全息摄影技术将要取代缩微技术,但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很快就认识到利用全息摄影技术进行文档信息存贮尚不成熟,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目前还只处于试验阶段,很难推广利用,而缩微技术则是一项成熟的、容易掌握的技术方法。通过这次讨论使缩微技术在档案系统中的地位更加巩固了。
80年代末光盘存贮技术的应用在我国档案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至今未完全平息的大讨论。
光盘技术是以激光为信息写读能源的电子影像技术,产生于60年代,自80年代以来获得了飞速发展。光盘技术以其海量存贮、快速读取和对多种信息形式的广泛适应性为特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由于光盘技术具有高密度信息存贮的功能,从而使之与缩微技术有了一定的可比性,于是缩微技术能否被光盘技术所代替就成为缩微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在国内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光盘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在解决信息存贮和处理中显示了巨大潜力,是近年涌现出来的最新技术,适合各种信息的存贮与处理,同样也适用于档案部门。一些单位在这诱人新技术的感召下开始引进光盘设备,个别已开展多年缩微工作的档案部门也准备停机收摊开展光盘存贮,还有一些尚未开展缩微业务的单位,在选择缩微还是选择光盘的十字路口举目观望,踌躇不前。此外,还有一种意见则认为,尽管光盘技术存在许多毋庸置疑的优点,但毕竟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尚不成熟的新技术,尤其在光盘信息的保存寿命、技术标准的可依性、设备材料的稳定性、信息存取的可靠性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不宜盲目引进,而且缩微技术在我国档案部门已被普遍采用,事实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故而认为,目前档案信息的存贮应坚持沿用缩微技术,不宜采用光盘。
两种不同见解的争论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对现代化技术的学习和认识的深化过程,是对如何选择适合中国特点的现代化技术的探知过程。通过这场讨论,对缩微技术是一项适合我国档案文献特点的现代化技术的认识更加一致了,从而使我国档案界更加坚定了继续开展缩微业务的决心。通过这场讨论,还使人们对光盘技术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近几年随着声像光盘大量涌向市场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人们对光盘技术并不陌生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在不断改变或调整过去的某些看法。在开始讨论之初出现的那种“盲目追新”和“拒之门外”的两种对立意见已开始靠拢,逐渐摒弃了各自的一些偏激构思和做法,以更加冷静的态度客观地评价新技术,尤其是对一些处于发展中的、自己尚未弄得很懂的新技术更不能轻易地决定其取舍。这场讨论,无疑对我国档案界在今后制订现代化技术应用的决策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缩微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化、系列化的成熟技术方法。我们知道,缩微技术是以镜头光学成像为主体的技术,属于摄影科学领域里的一个分支,但是,缩微技术始终是在融入其它新技术并在与之结合中求其发展的,例如采用静电复制技术进行缩微影像的放大还原,自50年代来便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先后出现了COM、CIM和CAR 系统等。近年出现的电子缩微技术是通过扫描器扫描的方法实现了模拟式的缩微影像与数字化电子影像的相互转换,从而使缩微影像系统与电子影像管理(EIM)系统实现了一体化, 这不仅可以进行多种记录载体形式的转换和选择,而且实现了缩微品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从当前国际科技动态不难看出,缩微影像与电子影像的一体化建设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国际潮流,传统的缩微技术与光盘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缩微技术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有了这样一个共识,即光盘技术为解决信息存贮和处理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任何一种新技术,包括已被采用或正在开发中的新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功能的局限性,即使近年推出的一体化复合系统具有多种先进功能和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但也不能达到万能无缺,随心所用的地步。因为事物本身是复杂多变的,只靠一两项新技术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就档案本身来说就十分复杂,有历史档案、现行档案;有一般幅面的文书档案,还有大幅面的报纸、工程图纸档案;有纸质载体档案,还有照片、图片、影片、X光片档案;有图文档案,也有声像档案; 有质地尚佳的易读档案,也有字迹模糊的难辨认档案等等。目前我国馆藏档案的绝大部分是纸质材料档案,大部分都需要长期或永久保存,加之档案数量浩大、历史久远、破损严重的现实,这对于具有快速复制、便于操作、易于还原、胶片载体保存寿命长等特点的缩微技术在解决档案复制中显示出了其独有的魅力。在实践中,人们也发现,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对某些特殊档案及一些特定要求,缩微技术还不能完全适应或无能为力,例如对声像、影视档案的复制、对档案目录的快速检索、对需要利用计算机处理和进行远程通信的档案信息等。光盘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了缩微技术的不足,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同档案信息存贮和处理的又一可供选择的新方法。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和来自不同部门,从不同角度的论述、评估可以看出,大家的意见已基本趋于一致。其一,认为两种技术的性能是互补的,两种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其二,认为以收集、抢救和保存档案图文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我国档案部门,为解决馆藏档案的全文存贮和真迹复制仍应坚持采用缩微技术,缩微技术在我国档案复制和现代化管理中的地位不仅不会被取代,而且将会长期发挥作用;其三,认为光盘技术是具有计算机功能的海量存贮技术,对声像档案的存贮、档案目录的快速检索、档案信息的远程通信和某些利用频率较高的档案信息的存贮和调阅等将会充分发挥其特长。
传统的缩微技术在我国档案界经历了普及发展和利用阶段,已为人们所熟悉和掌握,然而,一项成熟的、稳当的新技术不能预示其永久的先进性。目前,传统的缩微技术正在经历与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进一步融合的过程,电子缩微系统(复合缩微系统)的出现标示了传统缩微技术发展的足迹和方向。一项能融合其它新技术的优势于自身的传统技术是有发展前途的技术,而发展中的技术是有生命力的技术,是不会被其它技术所取代的。在新技术不断涌现和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新技术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实践证明,作为使用者需要及时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在全面掌握其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地引进和采用新技术,以便不断地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另外,作为使用者,还应充分运用传统技术的优势,使已经开展和熟悉的工作做的更好,挖潜改造,精益求精,尤其对像缩微技术这种发展中的、具有明显应用价值的现代化技术更应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作为使用者,在多种应用技术并存的情况下,应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实事求是,合理地选择使用某种技术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应用技术都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和手段,而不能认为一种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就是对另一新技术的否定或取代。今后,各种信息存贮和处理技术将日新月异地发展,这只会促使缩微技术更加完善,使其功能得到补偿。从我国应用缩微技术的历史和现状看,缩微技术今后依然是档案文献复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定会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执笔 张占江)